1977年,“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席卷全国,原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坚决反对。
陈丕显,1916年生于福建省一个普通农家,他的成长岁月深深刻下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百姓的辛酸,正是这些经历,促使他后来投身革命。
1929年,年轻的陈丕显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为正式党员,并在闽赣省活跃于少共工作,为培养青年革命力量付出辛勤努力。
1933年,在瑞金沙洲坝,陈丕显有幸与毛主席相遇。这次会面,不仅使陈丕显名扬伟人心中,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念与行动得到毛主席的认同和引领。
红军主力长征后,陈丕显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与国民党军进行艰苦斗争,为革命保存火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丕显被派往瑞金、信丰等地,联络赣南的留守红军,为赣南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做了大量工作。
皖南事变后,陈丕显参与创建苏中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苏中地区的抗日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陈丕显领导了华中地区的敌后斗争,有效配合了正面战场,为解放华中地区作出巨大贡献。
1952年,陈丕显踏上上海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被委以重任,担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迅速融入上海的党政工作,以坚定的信念和果敢的行动,积极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
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军民携手,共同开展声势浩大的剿匪反霸行动,成功清除当地的黑恶势力与敌对分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丕显的职务逐渐上升,从第四书记晋升为第二书记,深度参与并引领上海市的党政核心工作。
陈丕显深知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致力于维护社会治安,积极推动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政策措施,成功提升了上海的社会治安水平。
1965年,陈丕显的职业生涯再上新台阶,正式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全面主持上海市委的各项工作。
在这一岗位上,陈丕显充分发挥领导才能,积极贯彻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推动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陈丕显认识到,优化经济结构是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关键,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他的领导下,上海着重发展以冶金、造船、发电、汽车制造等为核心的工业体系,奠定了上海作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的地位。
此外,陈丕显还积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贸易、服务等领域的发展,为上海的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1967年,在“一月风暴”中,陈丕显被夺权并长期关押,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抗争精神,最终得到邓小平的支持而恢复自由。
当“两个凡是”的观点在1977年提出时,陈丕显毫不犹豫地站出来表示反对,认为“两个凡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相悖,更背离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原则。
因此,陈丕显向党中央致信,明确提出应当以“准确且完整的毛泽东思想”为指南,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陈丕显积极参与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贡献。
1982年,陈丕显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中央保密委员会主任等要职。
他始终关心上海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议建立浦东经济开发区,这一建议最终得到中央政府的批准和实施,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3年,陈丕显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继续发光发热。1995年,陈丕显遗憾离世,享年80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6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