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关税伤了谁?本报记者吕红星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方案将自7月4日起实施。
欧盟委员会公告发布后,欧盟中国商会随即发表声明称,该措施一旦实施将冲击中欧汽车及相关领域的正常经贸往来,其“溢出效应”更将对中欧经贸关系和双边关系带来挑战。拟加征的17.4%到38.1%的临时关税区间意味着“严峻的市场准入障碍”。
会加速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的做法一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二是贸易保护主义,三是将绿色发展问题边缘化。欧盟这种不顾及中欧贸易互惠互利的做法,必然会招致我国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广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欧盟此次做法已脱离一般的贸易竞争甚至贸易争端范畴,是典型的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的表现,也是当前欧洲“右翼化”、欧盟“美国化”的真实写照。
记者了解到,5月份,美国拜登政府宣布对价值180亿美元的从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新关税。新的关税政策涉及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钢铁、铝等产品,具体包括:将光伏电池及组件关税从25%提高到50%,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高到100%,锂离子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电池部件关税从7.5%提高到25%等。
“此次拟加征临时反补贴税的本意并不是解决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上的困境,而是欧盟对美国亦步亦趋、有样学样,通过滥用关税构筑‘小院高墙’‘自娱自乐’,无助于解决自身竞争力问题,反而会阻碍欧洲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型,损害西方国家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张广厚进一步表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车企发展太快了,欧盟想通过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来阻碍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从而使欧洲的电动汽车有喘息的机会。这对中国电动汽车出口会带来一定的暂时影响,但并不能阻止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步伐。
在张广厚看来,加征临时关税,短时间内会对我国电动汽车出口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但也会变相加速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例如,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初期,尤其是2012年后,美国、欧盟等国家陆续对我国光伏产品开启“双反”调查,导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受阻,但此后我国光伏制造企业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持续“降本增效”,合理开拓海外市场,在全球光伏制造产业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475.9亿美元,是2012年的好几倍,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
“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短期内会延缓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创新,长期来看,作用不大。我国国内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庞大,出口只是一部分。当然,欧盟的这种做法与美国相似,会对未来电动汽车出口市场有一些影响。”白明表示。
各方普遍关注中欧贸易争端走向
整体来看,欧盟一旦加征临时反补贴税,会对我国、欧盟及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崔东树看来,一方面,对欧洲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使欧洲消费者无法买到质优价廉的电动汽车;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欧洲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张广厚认为,加征临时关税对我国汽车出口企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欧盟国家市场依赖度较高的企业。反过来,我国极有可能针对欧盟出台临时关税报复举措,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欧洲车企对我国市场有较高的依赖性,增加关税对欧洲车企影响更大。但无论如何,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消费者。
“从长远来看,中国车企主要还是要在海外建立车厂,然后实现本土化发展,从而使整个中国产业链在海外获得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崔东树表示。
那么,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会有怎样的走向?
在白明看来,大概率是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贸易摩擦模式,也就是中方会加以反制。德国三大汽车公司奔驰、宝马、大众都已经表态,并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理由很简单,这些欧洲车企在中国的存量市场空间很大。如果中国选择反制,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另一种是再现光伏模式。前些年,欧盟曾经欲对中国产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税,后经中欧双方沟通,就采用限价格、限数量的“双限”方式达成共识。
“现在看来,在7月4日加征反补贴税措施生效之前,如果中欧之间在此问题上达不成妥协,中方会在这段时间拿出反制措施,我们拭目以待。”白明表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