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率众皇子、皇孙围猎,小弘历由于君前奏对得当获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认可,并将太子的如意赐予他。弘历之所以有如此的表现,功劳完全在于教导他的邬先生。
胤禛回住处以后,为了褒奖邬先生,将蒙古王公所赐的礼物悉数赐给了伺候邬先生的年氏,即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受宠若惊,说自己是四爷门下的包衣奴才,不敢受此大礼。胤禛便对她说,从此以后年氏一族再也不是奴才了,他要给年氏家族抬旗。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知识点——抬旗,抬旗的概念并不难理解,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为下五旗抬入上三旗,二是由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抬入下五旗。
抬旗是一种极高的荣誉,象征着被抬旗者家族的政治地位提升以及人身依附关系发生转变,但是抬旗的门槛也很高。年氏仅是伺候邬先生有功,是否符合抬旗的标准?又,彼时的胤禛只是皇子,他是否又有权力给年氏抬旗呢?
先来说抬旗的资格
年氏一族本是纯正的汉人血统,明末时徙居辽东广宁卫,在明清战争中,年氏家族被清军裹挟入旗,旗籍为汉军镶白旗。清初时期,年氏家族虽然还谈不上是异姓汉人贵族,但至少也是中等以上。
年氏的父亲年遐龄就曾担任过湖北巡抚,属于二品大员。当然,年家发迹主要还是因为后来的年羹尧,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从出身情况来看,年氏家族作为汉人精英分子,其地位并不低,属于纯正的旗人家庭,即便是奴才,档次也比包衣高多了。
胤禛受封郡王、亲王以后,成为下五旗的领主,年氏所属的汉军镶白旗佐领刚好被划到胤禛门下。所以电视剧中,年氏说自己是四爷门下的奴才,此话不虚。
年氏已经有了旗籍,如果再抬旗的话那么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抬入汉军镶黄旗、正黄旗或正白旗;二是直接抬入满洲下五旗。显然按照正史的记载,年氏家族在康熙一朝的旗籍没有发生变化,始终是汉军镶白旗。
退一步说,年氏家族如果要抬旗,仅凭年氏伺候邬先生之微功,也绝对够不着抬旗的资格。顺治九年朝廷颁布明文:“凡抬旗者,有军功劳绩,奉特旨令其各归它旗。下五旗王公府属(指包衣),惟有军功劳绩,或奉特旨,或由王公奏准,令其各归本王公所属旗下佐领。”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有获得军功以及有对朝廷有重大贡献者,才有资格抬旗。年氏家族后来确实也从镶白旗汉军抬入了镶黄旗汉军,但那时的情况已经不同了。
雍正即位后重用年羹尧,年氏也被封为皇贵妃,按制度后妃母家是可以抬旗的,只是年氏毕竟是皇贵妃还不是皇后,所以即便抬旗也不会抬入满洲上三旗。
再来说胤禛有没有权力对属下佐领抬旗
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顺治九年的规定中就明确指出,王府属下佐领包衣或旗人如果有军功或重大功绩,是可以由王公奏请抬旗的。
需要注意关键词“奏请”,《雍正王朝》中胤禛表了态,说要给年氏一族抬旗,并说回到京师后就到宗人府换宗碟,显然中间少了一个请示康熙皇帝的环节。
按照正常的程序,胤禛需向朝廷提交书面报告,然后由康熙来决定年氏家族能否具备抬旗的资格,也就是说胤禛只有奏请权而无决定权。不过从诸多抬旗案例来看,王公奏请所属下人抬旗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那么抬旗为什么历来为人所看重呢,各中原因不难明白。尤其是由下五旗抬入上三旗的旗人子弟,可享受到的特权比原先或高很多。
上三旗作为皇帝的亲近奴才,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每逢除夕、元旦以及国家重要庆典,上三旗人都可以单独获得金银、物品等赏赐。
再如宫中挑选侍卫,上三旗旗人子弟也是优先考虑,可以说上三旗旗人享有得天独厚的政治待遇,其仕途前程较比下五旗更为优越。
当然对于普通的旗人来说,人身依附关系才是最主要的。下五旗子弟由于都是编入王公的下属佐领,他们与王公的关系就如同奴仆。而且王公们也经常利用年节、生辰、红白喜事之机,大肆向旗下子弟勒索敲诈。
而抬旗对于下五旗子弟来说,意味着解除了王公主子们的役使,而进入皇帝嫡系属下,皇帝富有四海天下都是他的,自然不会去为难上三旗子弟,只会给予他们各种政治、经济上的便利。可想而知,抬入上三旗对于本家族而言,是多少金钱也无法换取的。
从包衣抬入下五旗的子弟,虽然无法享受到上三旗的待遇,但同样也是有利可图,一旦成为法定的旗人,他们就可以获得法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清代旗人天生下来就有铁碗饭,国家每年拨出巨额财政供养旗人子弟,别的不说就是每年的固定俸禄也足可维持一家生计,而且在选官方面,也明显优于包衣以及汉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