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大明朝的经济,因为天灾人祸等原因影响,已经陷入极端贫困状态。
大明的国库,早已发不出官吏俸禄和军队军饷,甚至在孙传庭兵败潼关之后,大明王朝直属的最后一支精锐之师,也彻底宣告陨灭。
但是,就是在这样国家危亡的情况下,明朝廷的官绅士大夫集团,却舍不得给明朝捐助一点,最后是便宜了闯军和南下的清军。
在电影《大明劫》中,对于明朝官绅士大夫有一个十分鲜明的刻画情景,孙传庭升任陕边总督,准备让官绅士大夫出钱资助大明军队和朝廷。
但是,这群士大夫可谓是相当吝啬,给孙传庭的厚礼是满满几车,而给大明王朝的捐赠却是百余两银子,明朝亡于士大夫也是一点也不错。
明朝最大的错误,就不是什么锦衣卫,东厂西厂,也不是什么魏忠贤、刘瑾这样权力大的宦官,更不是什么皇帝不作为。
大明王朝,坏就坏在三杨入阁,导致文官集团极度膨胀,并且没有武将集团的节制,导致文官集团严重阻碍了明朝廷的良性发展,也使得文官集团所属的官绅士大夫,逐渐背离了效忠朝廷的初衷,一昧追寻个人利益,导致晚期的明朝廷陷入内斗和外乱的双重打击局面。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外部动乱,而是来自内部的分化和叛乱。
那么,为何在明朝末年,朝廷陷入极端贫困状态,官绅士大夫却是不舍得资助放任不管呢?仅仅是因为没有家国情怀吗?
对对对,全是大明王朝的错吗?是因为大明王朝藩王太多,导致官绅士大夫没多少钱可赚吗?是因为大明王朝高压统治和恐怖特务统治,导致官绅士大夫苦不堪言吗?
那些明朝官绅士大夫,仗着山高皇帝远,在地方可谓是为非作歹,当着土皇帝,和地方官府更是沆瀣一气,鱼肉乡里,非法侵占公田、私田甚至是军田,破坏地方人才选举,阻断朝廷的一系列政策实施,私占朝廷矿产,又将赋税加倍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百姓起义,皆为饥饿,百姓饥饿皆因无地可耕,土地都去哪里了?都被那些官绅士大夫全部霸占了。
当时,大明王朝的百姓,以为是朝廷的旨意才让这些官绅士大夫等胆大妄为,也对明王朝失去了信心,而大明王朝在地方政权的威望下降,就是这群官绅士大夫的功劳,可谓是坏在了骨子里。
明朝统治者,最应该做的就是对这群官绅士大夫斩尽杀绝,抄没家产充盈国库,说不定大明王朝还能有一线生机。
可是啊,这偌大的朝廷殿堂里,那些只顾个人利益的士大夫官员,标榜着爱国,确是将大明王朝推入深渊。
其实,在李闯大军攻进北京城前,崇祯帝其实是想直接南迁到南京。毕竟南京是大明开国都城之地,朱元璋在那里留下了一套完善的六部行政运转系统,完全可以依靠南京城 再图收复河山。
但是,这群官绅士大夫,却是一心想着投降,不让崇祯帝南迁,最终崇祯帝被迫选择了在煤山上自缢,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帝王生涯。
当然,我并不是说官绅士大夫没有给大明王朝捐税,而是在明朝末年,朝廷彻底丧失对地方控制权后,官绅士大夫已经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加紧对普通百姓的盘剥,导致地方对朝廷敌对,最终才让明朝彻底失去了民心。
其实,给大明王朝贡献赋税的从不是官绅士大夫,包括加征三饷,而是那些士农工商底层百姓,是他们被官绅士大夫盘剥,在官绅士大夫盘剥剩余残渣之后,才给大明朝廷。
所以,明朝末年的官绅士大夫,不仅是没家国情怀,更是大明王朝的蛀虫。
他们把大明王朝吃得千疮百孔,还有朝廷殿堂里的那一帮文臣皇亲国戚,个个是守财奴,万贯家财最终便宜了闯军,江山社稷便宜了清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7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