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有“宝岛”的美称。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虽然仅占了3.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历史上却在此引发了无数的纷争。
自从明清时期大批的大陆人迁居到台湾,这片土地几经易主,最后依然属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一块重要拼图。
国民党战败后,蒋介石还剩哪些退路?
在台湾岛的控制权的数次争夺中,蒋介石的退守是导致此后数十年间台湾与大陆关系十分紧张的主要原因。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命令,强渡长江,发起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渡江战役。四月下旬,解放军成功解放南京,击垮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这场战役以后,解放军一路势如破竹,解放了南部大部分地区,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胜败已然分晓,但是,国民党反动派死心不改,仍然妄想重新夺取政权。
1949年7月,国民党成立了以蒋介石为首的“非常委员会”。但是当时国民党已经兵败如山倒,蒋介石虽然依旧做着恢复统治的大梦,却也不得不认清现实,开始思考退路。
南京被解放以后,全国各地基本已经明朗,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负隅顽抗,却只有寥寥几个地方可以退守。西南、海南、国外以及台湾,这四个选择摆在了蒋介石面前。
东南地区如南京、江浙一带得到解放,蒋介石要想还留在大陆,就只有西南地区可以选择。他本人当初也倾向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川蜀地带,这片地方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
西南地区南北各有横断山脉和秦岭隔绝,东部有长江,内部更是地形崎岖,地势复杂。加上各种资源都比较充足,的确足以抵抗上一段日子。
西南虽然地理上有着许多的优势,但是西南地区的军阀势力尚未肃清,难以听从指挥。解放军曾如神兵天降般直接渡过长江,因而妄想以长江拦住解放军的伟大征程无疑是痴人说梦。蒋介石如果退到西南,必定要深受内忧外患的困扰。
而海南岛也可以作为一个考虑项,海南岛与大陆相隔琼州海峡,气候温暖,再加上一旦遭到攻打,还可以再南下退到菲律宾。但是海南岛上耕地有限,发展空间十分小。
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缅甸地区,因为缅甸有许多深山老林,这些森林不仅分布极广,而且人烟稀少,难以被发现。但是这种地方并不适合大部队的驻扎和发展,缺粮少食,工业、交通等都极不发达,迁移到那里去,不出两年也许就会回归原始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云南迎来了解放,残存的国民党军队就退到了缅甸地带。当时仅有约三千人的残余部队,在缅甸山林里盘踞了三年之久。这支军队被国民党抛弃,遭受到缅甸政府的围剿,最终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在1953年撤回了台湾。那个时候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占据台湾四五年了。
蒋介石为什么选中台湾?是谁出的主意?
西南地区的危险性高;海南岛相对贫瘠;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台湾。抛开其他几个选项的劣势,台湾的天然优势让他不得不这样做。
蒋介石一开始也一直犹豫不决,难以下定决心该往哪里去。这个时候,张其昀给蒋介石出了这个主意,让他退守台湾。
张其昀是一位地理人文学者,在此之前他并未参与过任何军事斗争,一直专心学术研究。这样一位学术专家,又怎么认识了蒋呢?
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人,陈布雷。陈布雷是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长期为蒋介石出谋划策,起草文件、编书写记。
陈布雷的一生也是充满矛盾,想成为一名记者却不得已做了官,想为国家解放贡献一份力却深陷国民党的黑暗与腐败之中。陈布雷郁郁不得志之时,结识了张其昀,二人相谈甚欢,陈布雷遂将张其昀引荐给蒋介石,并为蒋介石指了台湾这条路。就在张其昀深受蒋介石的支持时,陈布雷自杀身亡,而张其昀接受了蒋介石的扶持,随蒋介石去了台湾。
关于陈布雷自杀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他作为传统的文人学士,也许是不愿意继续与蒋介石等人同流合污吧。陈布雷与张其昀的人生在两人相遇之前各不相同,交汇之后也各自前往了不同的方向。
在张其昀的分析中,台湾有着这些优势。其一,台湾位于太平洋之上,与大陆隔了一道海峡,当时由于解放军的海军和空军力量都比较薄弱,很难强攻台湾。
其二,台湾岛多面临海,又处在温带上,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适合粮食等作物的生产,物产丰富,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此外,《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将台湾岛割让给了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政府才收回了台湾。日本在台湾实行暴力殖民统治的同时,建造了大量的军事基地和交通路线,客观上保留了一定的军事、工业和交通基础。
最后,台湾岛紧邻太平洋,国民党在台湾岛可以更方便地得到美国的支持。尽管这种支持无异于出卖主权,勾结外敌,是一种丧失了民族尊严和国家气节的行为。基于种种优势,蒋介石选择了台湾作为退守根据地,并于1949年年底将残余势力转移到了台湾。
原本,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列为第15受降区,任命国民党军官陈仪受降,接管台湾。陈仪在任期间,施政不当,导致腐败贪污、昏庸无能的官员长期腐化着台湾。粮食短缺、物价上涨、不公待遇等深深刺激着台湾的民众,各地人民奋起反抗,却遭到了国民政府的血腥镇压,史称“二二八事件”。
经过这一事件,国民政府在台湾不得人心,但是蒋介石已然做了退守台湾的打算,于是想提前将台湾经营一下。且陈仪当时见时局不利于国民党,遂有弃暗投明,投降中国共产党的意图,被蒋介石罢职软禁。
蒋介石派自己的心腹大将陈诚接管台湾,以便于国民党的转移。陈诚一直以来都是蒋介石的亲信,有“小委员长”的称号,深得蒋的器重与信赖。
陈诚主政台湾之后,改革土地政策,减租分地,在民生、等方面均有所建树,深得台湾民众的爱戴,被称为“陈诚伯”。陈诚对佃户的耕地问题采取温和的手段,让更多的自耕农能够有地种,有粮吃,稳定了台湾的局势。
蒋介石为此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假意“求和”,一方面暗里将势力进行转移,并最终退守台湾。蒋介石不仅将国民党的势力带到台湾,还迁走了大量的大陆文物珍宝、国库材料档案等。
国民党残余势力转移后的台湾迎来了剧变和隔绝
截止到1950年,蒋介石在几年内将中国大陆的近200万军民迁入台湾,戒严令颁布后,在限制出入的同时,隔绝与大陆的一切消息,即类似于“删好友”的拉黑行为。
由于国民党的封闭和独裁,宝岛台湾在数十年间一直与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两岸同胞长期难以得到团聚,尽管只隔了一个台湾海峡,想见面却是难如登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开始着手收复台湾的行动,但是很快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的军事力量被牵制。同时,国民党政府允许美国军队趁机进驻台湾,以此在扶持台湾国民政府的同时,为解放军的解放行动形成巨大阻力。
但是解放军一直没有放弃过为了祖国和平统一、民族完整团结、人民和谐团聚而努力。人民解放军一直都是一支有信仰、有凝聚力的军队,民族灵魂与信仰让解放军无坚不摧。相比之下,战败后的国民党军队一盘散沙,没有目标,没有指导思想,更没有强大的向心力。
因而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浙江省的大陈岛等地,国民党势力撤出后,这一局面延续至今。
任何一个组织和集体,都必须有群体认同的原则和规范,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底线,这个集体就会分崩离析。国民党的内部缺乏约束,就会为祸一方。
国民党在迁入台湾之后,对台湾的党务工作大规模地进行改造,建立起了绝对统治的专制控制权,1960年,蒋介石通过修订临时条款,成为了台湾当局的终身领导人。而当蒋经国逐渐接手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权力,同时不断严厉打压各种反动势力的时候,整个台湾岛就犹如陷入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中。
在蒋介石统治集团控制台湾的这段时期里,台湾接纳了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大量物资、技术等资本的支持,再加上台湾当局实施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台湾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从1949年以后,美国先后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军事援助。台湾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形成了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工业发展逐渐超过农业,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一个很高的水平。
美国这种扶持棋子式的援助,虽然为台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却也无形中侵蚀着台湾。长期以来,美国都妄想通过这种措施,把祖国的一颗最美丽的宝石变成一块难以治愈的创伤。
祖国完整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性
直到七十年代,台湾问题的台湾省迎来了巨大的转变。1971年联合国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同时承认中国主权的唯一性,也就是驱逐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势力的非法行为。
紧接着,中国迎来了大范围的建交热,先后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提升巨大。其中,中美建交尤其意义重大,建交后美国中断了与台湾当局的官方联系,这是对国民党统治势力的一次沉重打击。
同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两岸停火以后,中央宣布了统一台湾的方针政策与基本立场。这些都极大地减轻了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抵触,为日后两岸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民心所向,一往无前;民心所背,千夫所指。国民党势力即便是退守到台湾,也难以改掉不得民心的本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段时间里,国民党统治集团不得以逐渐开放“党禁”,恢复与大陆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九二共识”以后,国民党候选人首次落选台湾当局的政权领导人选举,此后,领导人权力在国民党与非国民党势力之间几经易手。虽然国民党依然占据很大一席地位,但是海峡两岸的关系恢复已经是大势所趋,国民党的分裂梦已经破灭!
如今,海峡两岸早已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等,这样的情况才是两岸人民共同期盼的,也是长期以来,全国人民和党中央的努力结果。哪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蓄意破坏、抹黑、分裂,源自血脉的共鸣和中华民族共有的民族魂也不会淡化。
“胜不离川,败不离湾”。这句蒋介石当年在峨眉山上求得的一句签语果真灵验,这也许是后世编写的传说,也许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值得确定的一点就是,蒋介石必然会败,他也只有台湾这一个去处。
这两个结果并不是相互独立继承的,而是交相呼应,互相影响的。蒋介石因为失败而退守台湾,也因为有退守台湾的想法而一直失败。
他为什么会考虑到台湾?台湾的外部因素才是他看重的,美国的后援和支持是他考虑台湾时的最重要的因素。勾结外国势力来分裂祖国,这样的人又如何会胜?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中华大地仁人志士无数,他们始终怀揣着同一个目标:国家主权与民族统一。在台湾与大陆失去联系之后,两岸人民的泪水就已经高过了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聚统一的愿望已经比三伏天的太阳戒严令还要热烈。
在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台湾问题也必然会迎来唯一的结果,那就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让亲人团聚,让故土成为家乡,让“国殇”不再重唱!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