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常香玉与陈宪章即将步入婚姻的殿堂时,提出3个条件,众人听后直摇头,不解其意。
那么,常香玉对未婚夫提了哪3个要求呢?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从小便跟随父亲的步伐,踏入豫剧的瑰丽世界,以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演唱,征服无数观众的心。
在那个世事动荡的年代,一个女艺人的成名之路并非坦途。一日,三青帮的头目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与财富,决定在娶小老婆的喜庆场合上,邀请常香玉前来献艺。
面对这样的邀请,常香玉内心虽有万般不愿,为了生计,不得不接受。
在庄重的堂会上,常香玉出人意料地选取悲情大戏《孔雀东南飞》作为表演曲目。这部剧中主人公的悲苦经历,深深触动常香玉,使她的内心挣扎与抗争得到强烈的共鸣与释放。
常香玉以那悲怆的唱腔和动情的表演,将剧中的悲情渲染得淋漓尽致,打动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常香玉在豫剧界声名鹊起之际,邂逅青年才俊陈宪章。
陈宪章是一个对戏曲充满热情的青年,才情与智慧让人钦佩,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天意的安排,两颗心在艺术的海洋中相互吸引,迅速坠入爱河。
在那个年代,女艺人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婚姻往往受到诸多限制,常香玉却在婚前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一不嫁当官的人,她希望婚姻纯粹,不受权势的干扰;二不给人当小老婆,坚持婚姻的平等与尊严;三不因她是唱戏的就轻视她,渴望得到伴侣的尊重与理解。
这三个条件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听后直摇头,纷纷议论,常香玉却毫不动摇,幸运的是,她遇到志同道合的陈宪章。
陈宪章不仅一一答应她的条件,还为她辞去官职,与前妻离婚。
为更好地支持常香玉的艺术事业,陈宪章毅然投身于戏曲的世界,学习戏曲知识,为常香玉精心撰写剧本。
其中,《花木兰》便是他们合作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让常香玉的名字响彻梨园,展现他们夫妇二人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舞台上,陈宪章与常香玉如胶似漆,他们默契配合,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命运演绎得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除了艺术上的默契配合,陈宪章在生活中也是常香玉的坚实后盾,他深知常香玉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不足,亲自教导她学习文化知识,帮助她掌握看报、写信等基本技能。
在陈宪章的鼓励下,常香玉逐渐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这些经历,使常香玉的艺术之路更加宽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共同追求艺术梦想,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成为梨园界的一段佳话。
1950年,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常香玉以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挺身而出,为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战士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个宏伟的计划在常香玉心中悄然诞生——捐赠一架战斗机给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常香玉从1951年8月7日起,便带领她的剧社踏上全国巡演的征程。数月间,她们辗转各地,共演出180场戏。
通过义演,常香玉成功筹集到高达15.2亿元(旧币)的资金,这些资金为国家注入巨大的经济动力,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提供宝贵的物质支持。
常香玉心中有大爱,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毫不犹豫地割舍了个人利益,将剧社的卡车出售,将个人的首饰和积蓄也一并捐赠,她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感染无数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她的行列中来。
在常香玉的不懈努力下,终于用筹集到的资金成功捐赠了一架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这架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
成功捐赠飞机后,常香玉并未停下她的脚步,1953年,她带领香玉剧社冒着生命危险突破封锁线,前往朝鲜战场慰问演出。
常香玉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前线的志愿军战士带去家乡的关怀和鼓舞,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支持。
常香玉的爱国情怀,永远铭记在国人心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和爱国者,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