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月6日,历经27年波折,中吉乌铁路终于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敲定并在北京签字。
然而这次合作宣布不到一周时间,中间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乌兹别克斯坦转头将铁路的订单递给了韩国,这也让中吉乌铁路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乌兹别克斯坦突然改变了心意?未来中吉乌铁路又将走向何处?
一、中吉乌铁路迎来转机?
中吉乌铁路项目,其实早在1997年就已经开始酝酿了,这条贯穿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一直被视为优秀的铁路计划。
据悉这条铁路穿越三国境内,起点位于中国新疆喀什,终点为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城市安集延。
它全长约523公里,其中中国境内约213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约260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约50公里。
中吉乌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建成后,该铁路将成为中国通往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节省时间7至8天。
这不仅能优化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铁路运力,增加货物吞吐量,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改善经济发展状况。
这对于乌兹别克斯坦这样的内陆国来说,无疑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该铁路的建成,帮助其首次拥有出海口的地理优势,彻底打破它的地理局限。
而对于中国而言,尤其是对新疆地区来说,中吉乌铁路项目同样至关重要。
它的建成将改变新疆现有的交通格局,为新疆提供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大动脉和新的能源通道,从而推动新疆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可以说,中吉乌铁路的建成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更是促进地区互联互通、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
按照规划来看,这条铁路原定要在2023年秋天开工建设,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推迟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缘政治方面的影响,俄罗斯作为中亚地区的重要影响力国家及地区,对该项目的态度尤为关键。
尽管苏联解体了,但是俄罗斯还是把中亚视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它并不想让其他国家“染指”中亚,所以尽管中吉乌铁路修成后,对沿线国家好处多多,俄罗斯依然不太乐意。
另外新的铁路一旦出现,也就意味着途经俄罗斯的货物会被分流,这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俄罗斯本土的物流运输业。
因此过往20多年,吉乌两国虽然早就和中国签订了协议,中吉乌铁路依然迟迟没有进展。
不过随着俄乌战争的打响,俄罗斯也越来越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未来其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将不复从前,在受到西方国家的不断封锁后,普京终于吐口,宣布不再反对中吉乌铁路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中吉乌三国也开始积极推动该项目的落地,不过没想到的是,就在合作签订后的一周,这个项目竟然再次生变,韩国也开始进来插上一脚。
二、中吉乌铁路再次生变?
乌兹别克斯坦称,韩国总统尹锡悦访问该国期间,推动了韩国高铁制造商罗特姆公司与乌方的合作,这次的合作金额达到了14多亿人民币,看来韩国也是要发力了。
根据合同,韩方将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6列时速可达250公里的高铁列车,每列7节车厢,共42节,此外韩国还需要向乌方提供维护保修服务,其中包括2年的小保养和9个月的大保养。
不过韩国高铁在其国内运行没有压力,并不代表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就能很好的跑起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主要是因为韩国本身国土面积不大,地形相对也比较单一,但是乌兹别克斯坦就不同了,它地处内陆,国土辽阔,国土内更是包括了山地、沙漠等复杂的地形。
韩国的列车能否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平稳的运行起来,的确是一个未知的难题。
相比之下,中国的高铁技术就要成熟很多,毕竟中国的高铁技术历经了不断创新,技术也日趋成熟,也经受住了国内复杂的地形环境的考验。
如果乌兹别克斯坦能够与中国达成高铁合作,对于任何一方来讲,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那么为何这次乌兹别克斯坦还会转投韩国呢?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次乌兹别克斯坦与韩国的合作,其实并不只是铁路合作那么简单。
据报道,韩国还主动提供了,多达17页的在乌大规模基建合作投资文件,这对于急需振兴经济的乌兹别克斯坦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因此这次乌兹别克斯坦与韩国的合作,也可以看作是中吉乌铁路建设背后,多方关系的协调和平衡。
我们也能看到,中亚国家在国际合作上的策略也越来越灵活,他们不仅与中俄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合作,还在积极寻求与韩国等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的这次选择,是无奈之举还是巧妙布局,现在还没有定论,最终谁又会成为这场无声之战的赢家,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2024-06-11 国家铁路局 中吉乌铁路将为地区互联互通开辟新通途
2024-06-15, 08:44 东亚日报 韩国高铁车将在乌兹别克斯坦行驶…签署42节车厢出口合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4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