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眼看着唐朝将要灭亡,这时唐朝又诞生了一位明君--唐宣宗李忱,他给大唐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可惜的是,他没能改变唐朝的命运,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按照正常逻辑,一位明君的出现至少能给王朝带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运才对,为何李忱没有做到这步?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唐宣宗传奇的登基史。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虽然唐宣宗是皇子身份,但因为母亲出身不好,所以他的地位非常低下,在宫中只能任凭众多兄弟欺负。后来他的兄弟李恒继承了皇位,成为唐穆宗。唐穆宗对李忱很不好,那时的李忱在宫中根本没地位,所以他学会了隐忍,平常大多时候寡言少语。唐穆宗在位时间不长,在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接连成为皇帝,即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可是让人意外的是,这几位皇帝寿命都不长。到了唐武宗死后,宦官为了更容易控制皇帝,就立了看起来很“傻”的李忱成为皇帝,就是唐宣宗。唐宣宗为了活命,隐忍了三十年,终究等来了出头之日。继位之后的第二年,唐宣宗就解决了困扰大唐朝政三四十年的牛李党争。此后,通过战争手段,唐宣宗将沦陷近百年的“三州七关”从吐蕃手中夺回,并成功镇压了徐州藩镇、安南藩镇的叛乱,收复了河西要地、大破北方游牧骑兵,而且还镇压了党项自治。接连的军事胜利,让唐朝朝野有种精神一阵的感觉!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被极大的遏制,唐王朝再次实现了政令统一的局面,唐宣宗被人称为“小太宗”。按照这种态势,唐朝中兴,甚至恢复全盛时期的疆域并不是没有可能。然而可惜的是,唐宣宗也迷上了所谓的“仙丹”,不久后就中毒死亡。唐宣宗虽然获得了一系列军事胜利,但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全国的矛盾。尤其是他没能扶持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也没有将军权从宦官手中夺回。所以就注定了所谓的“大中之治”不能长久维持,还有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问题:唐代晚期,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深刻变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这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也超出了唐宣宗的改革范围。大唐末路之谜,或许正是历史的必然。唐宣宗虽有心挽救,但终究难挽狂澜。也拯救不了衰落的大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4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