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中央对四人帮的主要成员进行了抓捕。
抓捕小组对华国锋报告,他们在王洪文的家中发现了一些绝密文件。
华国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王洪文狼子野心,他手中捏着的这些绝密文件,恐怕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华国锋
为保万无一失,华国锋亲自查阅了这些所谓的绝密文件。
看完之后,华国锋的心中既震惊又愤怒,那么,绝密文件的内容究竟是什么呢?
抓捕行动
这一切,还要从抓捕四人帮的计划开始说起。
自毛主席去世之后,四人帮加紧了夺权的动作,叶剑英和华国锋等人研究后认为,必须尽快抓捕四人帮。
然而,四人帮很清楚自己与叶剑英等人之间的矛盾,一直小心防范,如果贸然抓捕的话,很有可能打草惊蛇。
所以,叶剑英定下一个请君入瓮的计策。
叶剑英
在10月6日那天,华国锋以在怀仁堂召开会议为理由,要求王洪文等人前来开会。
王洪文并没料到,抓捕会来的如此突然,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会议,所以便大摇大摆的来到了怀仁堂。
不过,怀仁堂内,早就已经做好了重重布置。
在王洪文到来之前,先来一步的张春桥已经被警卫抓捕了。
王洪文一走进前厅,早就等候在侧的警卫便一拥而上,控制住了他。
王洪文这下慌了,拼命挣扎,警卫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他押到怀仁堂的正厅,叶剑英已经等候多时了。
看到王洪文之后,叶剑英便宣读了中央对于四人帮的处分决定。
眼看着大势已去,王洪文却不愿意接受现实。
叶剑英这边刚刚宣读完毕,王洪文突然趁着警卫们警惕心松懈,猛地挣脱开来,朝着自己面前的叶剑英飞扑而去。
这个家伙到最后关头,居然想鱼死网破。
幸好,警卫员们很快反应过来,再次将王洪文制住。
绝密文件
在四人帮成员全部落网之后,华国锋便特意吩咐抓捕小组,要到四人帮的住所以及办公室等地,细细的搜查。
他们筹谋多年,手里肯定有很多对国家不利的东西。
王洪文的住所,更是搜查之中的重点。
王洪文这个人做事阴狠,大家都有所耳闻,他这些年来,收藏了不少国家机密。
据说,他住所里还藏着枪。
对付这么一个老狐狸,警卫们不敢懈怠,将王洪文的住所翻了个底朝天。
在王洪文的卧室里,警卫们搜出了好几杆精致的猎枪,还有未开封的子弹。
其中一杆猎枪,居然就放在他的枕头底下。
警卫们实在难以想象,王洪文每天要枕着一杆枪睡觉,倒也能看出,这个人是极度心虚的。
在卧室的橱柜里,警卫们还发现了大量进口的香烟美酒,加起来也是一笔巨资。
能弄到这些东西,可见,王洪文平时也没少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但这些东西还都是前奏,警卫们搜查了半天之后,在王洪文家中,一个隐蔽的角落,发现了一个被牢牢锁住的铁皮柜子。
警卫们找来工具,撬开铁柜之后,发现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好几摞文件,文件袋上,都写有“绝密”二字。
这让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王洪文为什么要在自己家中,堆放这么多绝密文件?
众人不敢擅自处置,于是,只好把这些东西拿到华国锋面前。
华国锋看着文件的内容,心惊肉跳。
文件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王洪文多年来准备的一系列检举材料。
而且,这些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几乎都是中央领导层。
原来,王洪文等四人帮骨干为了夺权,意图把中央的一众领导人拉下马。
所以,多年来,他们四处罗织罪名,伪造证据,企图用这些莫须有的罪名,把自己的对手们彻底打倒。
在王洪文的计划中,这些材料,将来是要直接向全国公开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把脏水泼向每一个人。
第二类则更为恐怖,是一大批军队领导干部的档案。
档案内容极其详细,出生日期、家庭状况、赏罚升迁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华国锋还注意到,王洪文在这些材料之中圈圈点点,甚至还写了不少备注。
王洪文拿着这些材料,也是出于排除异己的目的,他把所有人的底细都摸得清清楚楚,也就更容易直击他人的要害。
第三类文件,则是王洪文所收到的一部分官员写给他的效忠信。
信件的用词极其肉麻,这些官员在书信之中,对王洪文极尽吹捧,直呼他是国家的接班人、伟大的领袖。
写信的官员不在少数,也可见当年四人帮的恶劣影响有多么大。
幸好,四人帮的阴谋诡计并没有成功,否则,国家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子。
这整整一文件柜的绝密档案,牵扯到了数百名大小官员,也可以说,这是王洪文为了夺权,精心布下的一个局。
他指望这些文件有朝一日,能成为自己手中的尚方宝剑。
不过,他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背叛国家、背叛人民的行为,已经永远的葬送了他自己的政治前途。
华国锋越看这些文件,心情越是沉重。
最后,他长叹一声,说道:“他辜负了毛主席的期望!”
为非作歹
人人都知道,当年毛主席是对王洪文寄予厚望的,亲自点名,把他从上海调到了中央,希望他将来能够扛起国家的担子。
只是,王洪文的所作所为,让毛主席失望至极。
因为,他把绝大部分的才能,都用在了政治投机之上,全然不顾国计民生。
回顾王洪文飞黄腾达的历史,只能用“小人得志”四个字来形容。
当然,王洪文的履历,表面上是很漂亮的。
就连毛主席当年要提拔他的时候,也觉得这个人种过田、当过兵,做过工又当过干部,论经历,是少有的全面。
然而,辉煌的履历背后,却是无数人的血泪。
王洪文出身农家,后来当兵,参与过抗美援朝战争,这倒不假。
可他从来就不是当一个好干部的材料,因为他自始至终,最看重的是利益。
这从他转业工作后的一系列经历,也能够看出来。
1956年,年轻的王洪文离开部队,转到上海国棉十七厂上班。
当时,王洪文志得意满,以为自己高低能当一个领导干部。
但最后,厂里却决定让他去车间当技术工人。
这个决定,居然激怒了王洪文。
别看王洪文穷苦出身,但他一向自视甚高,不屑于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
所以他钻起了牛角尖,日常工作懒懒散散,有时,连领导都指挥不动他。
为此,他又挨了不少批评,但王洪文没有反思,反而把怨恨转移到了厂内的领导身上,想要伺机报复。
数年之后,他等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全国大行批判风气,许多学生工人都冲上街头,开始张贴大字报。
王洪文一下子来了灵感,他也纠结了一帮工人,把大字报贴在了工厂的门口。
王洪文这一封大字报,用词非常激烈,在大字报中,王洪文批判工厂党委有三大罪:
不抓阶级斗争,不听群众意见。执行修正主义。
这几个大帽子一扣,所有人都被打懵了,工人们的注意力也都被大字报吸引了过去。
许多人在王洪文的煽动下,趁机闹事,生产线顿时乱作一团,甚至惊动了上海市委前来调停。
没想到,王洪文居然火上浇油,又写了一封大字报。
这一次,他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市委,批判上海市委和工厂党委狼狈为奸,阻碍群众发声。
他这样一说,闹得上海市委也不敢插手了。
于是,乱子越来越大,王洪文倒是尝到了甜头,他很快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伙,一跃成为了所谓工人运动的代表。
不管工厂党委也好,上海市委也罢,他们和王洪文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
可是,王洪文却清楚的意识到,对于这些政府机关的攻击,恰恰可以变成自己上升的渠道。
所以,他更加卖力的煽动群众。
王洪文这个人人品低劣,但却能说会道,善于伪装。
所以,许多群众都受了蛊惑,成为了他的追随者。
到了11月,王洪文闹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事件。
他带着成千上万的群众,直接跑到了铁轨上拦火车,要求到北京去告状。
而他们这一拦,直接导致整条沪宁线陷入了瘫痪,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更令人后怕的是,如果当时发生冲突,恐怕会形成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但王洪文全然不在乎,他就是要踩着群众的鲜血向上爬。
恶有恶报
巧合的是,那次被派来处理这一事件的,正是四人帮的另一位核心人物——张春桥。
张春桥和王洪文简直是臭味相投,两人都看出了对方身上的利用价值。
所以,张春桥一来,迅速和王洪文达成了一致。
王洪文主动出面,疏散了群众,同时,他和张春桥之间,也暗中结成了政治联盟。
张春桥
王洪文在上海所做的这一系列事件,极其丑恶。
但是,在包装美化之下,王洪文竟然成为了一个带领工人斗争的先锋。
毛主席在北京,听了王洪文这些被美化过后的事迹,心中对于这个年轻人生出了赞赏。
当时中央内部,毛主席这一代革命家已经渐渐老去,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王洪文的出现,对毛主席来说正及时。
因为,王洪文对外展现出来的形象,是如此的聪明、有胆量、有见识。
1969年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欺世盗名的王洪文竟成为了上海的工人代表,在无数的中央领导面前,进行了发言。
不久之后,王洪文又正式成为了中央委员,接近了权力的核心。
毛主席对于年轻的王洪文寄予厚望,大力培养。
但毛主席没想到,很快,王洪文就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所谓国家大事,在王洪文心里并没有多少分量,王洪文最关注的是自己的荣华富贵。
所以,来到北京没多久,王洪文便再度和张春桥等人搅和在了一起。
毛主席为此深感担忧,他几次警告王洪文,不要在政府内部搞小圈子。
但王洪文却置之不理,在王洪文看来,毛主席已经老去,总有一天,四人帮会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者,他迫不及待的要挤进新的圈子。
过去,他把自己伪装的很体面,但飞黄腾达之后,他连演都懒得演了。
毛主席让他好好学习,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但王洪文却沉溺于享受。
每天一离开办公室,他便花天酒地,有时还纠集一大帮朋友,跑到城外去打猎。
他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这些闲事上,正经工作却做的一塌糊涂。
甚至,有几次毛主席带着他去接待外宾,他都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虽然,他领导过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可他那些煽动的技巧放在国家大事上,真是太不够用了。
许多人都对王洪文的能力产生了质疑,毛主席也渐渐意识到,王洪文是一个沽名钓誉之辈。
所以,失望透顶的毛主席,决定不再将王洪文作为接班人培养。
但王洪文依然没有意识到危机,反而是和四人帮开始构建更大的阴谋。
王洪文家中搜出来的一系列绝密材料,正是王洪文不可辩驳的犯罪证明。
从上海到北京,王洪文的做事风格从来就没有变,他靠着出卖他人,来铺建自己青云直上的路。
不过,自私自利、为非作歹,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人帮垮台之后,王洪文的罪行一件件的暴露在大众的面前。
王洪文最终在法庭之上,接受了来自人民的审判。
这个野心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
人民政协报《清查王洪文住地经过:文件柜里的"绝密材料"》
伍修权《回忆与怀念》
霞飞《被捕之后的王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