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一决定引发了中国业界的强烈不满,呼吁政府采取相应反制措施。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孙晓红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他指出,此次调查由欧委会主动发起,并非欧盟产业界的申诉,这本身就不合常理。历史上,欧委会几乎没有主动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先例,而这次却以主观判断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有威胁”为由发起调查。
调查过程同样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首先,欧委会在抽样时选择了上汽、吉利和比亚迪三家企业,却未解释为何排除欧美企业。其次,调查要求异常苛刻,涉及200多家关联企业和超过100份补充问卷,调查样本量和时间在历史上少见。
更令人质疑的是,欧委会要求提供的调查信息包括电池配方等商业机密,这显然涉及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中方企业不得不提出抗辩,但欧委会从未给予实质性回应。
针对欧盟的初裁结果,中方业界呼吁提高大排量汽油车的进口关税,并对欧盟的白兰地进行反倾销调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坚决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的背后,是中国业界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坚守。正如孙晓红所说,中国电动汽车凭借自主创新和优质产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欧委会却试图通过不合理手段打压。这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也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原则。
中欧之间的贸易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进展将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方的坚决反对和强硬反制,是维护自身权益和捍卫国际公平贸易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拭目以待,关注这场博弈的进一步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30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