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一般指秦、西汉、东汉、晋、隋、唐、北宋、大元、大明、大清这十个王朝,当然也有人不认为北宋是大一统王朝,由于宋朝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虽然没有获得非常重要的幽云地区,但其已具备大一统王朝的基本架构,因此暂时算为大一统王朝。短暂篡夺权力的新朝和武则天的武周王朝因时间太短,不列入大一统王朝之中。
这十个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的长子中,秦始皇长子扶苏,没有皇位继承权,被外派戍边,在其弟胡亥继位后,被杀;汉太祖刘邦长子刘肥因是庶子,无缘皇位继承;光武帝刘秀长子刘彊因母亲郭圣通被废后,主动辞让太子之位;晋武帝司马炎实际的长子司马轨早夭,真正成年的长子司马衷继位;隋文帝长子杨勇被废太子之位,后被继位的弟弟隋炀帝杨广杀害;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被其弟唐太宗李世民杀害;宋太祖赵匡胤长子赵德秀早夭,活到成年的长子赵德昭无缘继位,其叔叔赵光义继位后,被逼自刎;元世祖忽必烈嫡长子真金早逝,无缘继位;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早逝,无缘继位;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因过错被幽禁,后去世。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长子除了后来继位的司马衷外,都没能继位。这里被杀的有:扶苏、杨勇、李建成;早逝的有:真金、朱标;继承人位置被废的有:杨勇、褚英;无缘继位的有:刘肥、赵德昭;主动辞让的有:刘彊;非正常死亡的有:赵德昭、褚英。
开国皇帝的长子出现这么大的变化,说明在一个王朝建立的过程中,充斥着较为复杂的内部争斗,作为最有资格继承皇位或者说继承概率最高的皇长子,始终处于权力旋涡中,面对猜忌和打压,很多人失去了继承人位置。除了刘肥因身份无缘继承人身份外,其余这些皇长子或陷入了皇位争夺战之中失去储位或英年早逝无缘皇位:
一、始皇帝的长子扶苏
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从来都没有被秦始皇确立为继承人,温和的扶苏和强硬手腕治国的始皇帝在很多理念上是不一致的。秦始皇派扶苏去戍边,事实上宣告扶苏不是大秦帝国的继承人,而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皇子。
后世替扶苏惋惜,一个非常主要原因是秦二世而亡,和残暴统治有很大关系,以后来人视角看秦朝,是不合适的。统一后的秦朝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没有过了适应期,说明秦以武力统一,并不能完全使六国人信服,需要一个磨合阶段,而在这个阶段,秦灭亡了。扶苏只不过是始皇帝的长子,和帝位没有关系。
二、汉太祖刘邦的长子刘肥
刘肥是刘邦与外妇曹氏所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私生子,这件事本就上不了台面,何谈继位之说。刘邦曾经动过易储的想法,但他理想的人选是三子刘如意,从没考虑过长子刘肥。虽然没有机会成为太子,但刘邦也没有亏待自己的长子,刘肥的封地是刘邦儿子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三、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彊
刘彊母亲郭圣通是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因刘秀需要刘扬的支持,处于联姻的考虑,娶了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但刘秀更喜欢阴丽华。后来,刘秀废郭圣通皇后名号,改立阴丽华。刘秀并没有废刘彊的太子身份,但是母被废后,继续留在太子位置上显得很尴尬,自己也战战兢兢。最终,刘彊主动辞让太子之位。
四、晋武帝司马炎的长子司马衷
司马衷有一个同父母的哥哥司马轨,在两岁时夭折,司马衷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司马衷很不聪慧,甚至有传说智力有问题,这样的人是不能当皇帝的。其生母杨艳在临死前,极力想办法让司马炎选择司马衷为继承人。由于司马炎的这个错误决策,导致西晋灭亡。其实,司马炎和杨艳还有一个儿子,就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司马柬,司马柬也属于嫡子,并且在司马炎诸子中仅比司马衷小。不知道为何杨艳会坚持不能担当皇帝重任的司马衷。
五、隋文帝杨坚的长子杨勇
隋文帝杨坚代北周自立,并灭南陈统一了天下。在称帝时,确立长子杨勇为皇太子,但更有能力的是次子,被封为晋王的杨广,杨广带兵灭掉南陈。而杨坚的皇后也是杨勇、杨广生母的独孤氏则更喜欢杨广,加之杨勇的不争气,屡次触怒其父母,最终被废。
杨广成为太子,并最终继位,他就是隋炀帝,后来丢了天下,被他的姨表兄弟李渊夺取天下。
六、唐高祖李渊的长子李建成
李渊是杨坚皇后独孤氏的外甥,他和次子李世民在隋朝末年逐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并逐步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够建立唐朝,李世民功不可没,也因为这个情况,造成了唐朝开国太子之争变得异常激烈。一方面,李世民功劳足够大,可以为太子;另一方面,鉴于杨坚立能力强的次子杨广,造成隋朝短暂而亡,李渊不敢立同样情况的李世民。由于李渊在确立继承人问题上的摇摆,使得李世民虽不是储君,却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唐朝文臣武将事实分为以李建成为主的太子派和以李世民为主的秦王派,最终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获胜,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先夺储君位置,后李渊主动退位,李世民称为皇帝。
七、宋太祖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
赵匡胤是马上皇帝,作为后周世宗郭荣的部下,在郭荣去世后不久,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在赵匡胤去世后,其三弟赵光义继位,但关于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继位说法比较多。民间传说多认为是赵光义害死了赵匡胤后夺位;也有说法说赵匡胤属于正常死亡,而考虑到五代以来复杂的局势,赵匡胤支持赵光义继位。赵光义继位几年后,赵匡胤的长子赵德昭自刎,这也为宋初皇位继承和太祖之死,带来了很多猜想。
八、元世祖忽必烈的长子真金
实际上真金也不是忽必烈的长子,忽必烈的长子是朵儿只,但是朵儿只早逝,真金成为事实上的长子。忽必烈也很喜欢真金,并被确立为皇太子,但因为禅让风波,父子失和,真金也得病去世。真金去世后,忽必烈没有选择自己的儿子作为继承人,而是选择真金第三子铁穆耳作为继承人,铁穆耳就是元成宗。
九、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标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可以说储君位置最稳固的太子,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去世,一定会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可惜的是他先于朱元璋去世,即使这样,朱元璋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足见朱元璋对朱标的喜爱,朱允炆的皇位最后被其四叔朱棣篡夺。
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褚英凭借努尔哈赤嫡长子身份和赫赫战功,一度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但因其心胸狭隘,逐步被努尔哈赤放弃储君位置,后因焚香诅咒大臣和兄弟,被努尔哈赤软禁。褚英在努尔哈赤起事初期是立下很多战功的,凭借长子身份是很有可能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的,但是他的性格使得他不能和努尔哈赤的大臣、儿子们关系处得融洽,也间接失去了继承人身份。反观皇太极,年龄虽小,却很会拉拢人,深谙权谋之术,最终成为继承人,建立了大清王朝。
十个开国皇长子,九个无缘皇位。唯一继位的皇长子司马衷还有一个缺陷明显的人,也就是说最不该继位的皇长子。开国皇长子无缘皇位,说明开国皇帝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比较多,一般开国皇帝子嗣都很多,这就给了皇帝更多的选择,并且开国皇帝大都身经百战,历经朝廷内外的大小事,对于继承人问题都非常敏感,动不动就废储。有些皇帝在坐上宝座后,很害怕失去,包括自己的儿子都防范,这样也容易造成父子失和。皇帝与太子既是父与子的关系,也是权力交接过程中的竞争者。父死子继,先有父死后有子继,子继意味着属于老皇帝的时代落幕,作为争强好胜的开国皇帝,自然是不愿意接受现实的,这也造成了开国皇帝皇子难以继位的情况。
皇长子有皇位继承的年龄优势,但这不是绝对优势,反而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人处处针对,最终失去皇储地位。还有涉及后宫和皇长子母舅家族与其他妃嫔及家族的争斗,使得皇长子无缘皇位。生在帝王家,虽享受荣华富贵,但也要面对皇家的血腥和残暴。最是无情帝王家,普通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皇族或许没有机会有这种快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