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每张纸都保留着手工的细密纹路与温度。每个字,甚至每个笔画,都有讲究。
在西安的城墙脚下,90后的魏立明在他的活字印刷体验店里,守护和传承着这份文字的讲究。
小学时接触过活字长大后这记忆冲撞着他
众所周知,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极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但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登上历史舞台,活字印刷术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淡出了,不代表不存在,只是上面落满了时间的灰尘,轻轻擦拭一下,依然可以闪闪发光,”魏立明说,正是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他一步步的尝试、坚持,持续对活字印刷进行着传承。
魏立明是商洛人,5岁时,父母去宝鸡做生意,他跟着去了,后一直生活在那里,他大学考到西安,学的是建筑类专业,大学时,他就开始做创意工作室,毕业后,还创了一次业,但他知道,这些都不是他最终想做的,他始终想做的,是和文化有关的东西。
有一次洗澡时,魏立明突然想到了活字印刷,“我小学二年级就接触过,老师带我去学校图书室拿一个教具,在角落里,老师拿出来一盒活字,还给了我一颗。虽然那个时候,电脑开始普及了,但这个场景猛烈地冲击着我,我马上就觉得,这才是我一直寻找的文化载体,加上我从小痴迷于金石篆刻,所以我当时就决定,深入研究活字印刷。”
随后,他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了解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然后辗转全国各地的寻找各种设备同时进行学习,然后把活字印刷运用在文创领域。
开活字印刷体验店给参观的人讲解活字印刷方法
经过开文创类的测试店、联营店等尝试之后,魏立明现在转载于活字印刷文创产品的研究以及推广。他的活字印刷体验店就在西安的城墙脚下,在这里,可以让人们重拾记忆,体验古老的活字印刷术,“我开发出了许多活字文创产品和非遗体验项目,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明的遗存,触摸汉字与纸张的温度。这是古老的非遗文化,需要不断传承与创新。”
此外,魏立明每月不定期为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开展活字印刷的文化体验,体验包括古法造纸、花草纸台灯、线装书课程等。他会给前去参观的人员讲解活字印刷的发展历史,教授活字印刷的方法,传播活字印刷文化。
一位参加过体验的小学生说,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感很强。”
6月13日,魏立明介绍,他这里有非常珍贵的28000枚活字,这都是由上个世纪的百年机器以及铜字模一笔一画铸造而来,每一颗字都是有温度的,“大家可以将一颗一颗的活字从字架上拣出来,排列成喜欢的字句,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明的遗存,也就是活字的温度。”
铸字时受了很多伤就想让非遗更好的融入生活
魏立明的体验馆有好几个板块,一楼是陈列,有很多不同的文创产品,包括活字教具、民国婚书等,负一层有两台铸字机,每一个活字就是从这些设备上铸造出去的。
为了全面掌握这门技艺,魏立明在师父的帮助下学习各个流程。铸字、拣字、排版、印刷,弥日累夜的尝试终于让活字印刷工艺重新延续。
魏立明的手腕上、胳膊上有好几处金属烧伤,这都是在铸字时受的伤,“都是高温铸字,铸字成功的瞬间温度很高,金属的液体会飞溅出来。”
但每受伤一次,就会成熟一点。魏立明说,非遗不是独立的,不是神秘的,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是最好的传承,“所以我一直努力将新创作的文创产品和活字印刷相结合,并且把它的实用性、功能性通过产品体现出来。”这是他们要一直做的事情,也是为国家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作一些贡献和努力。
这几年,魏立明相继开发了古法造纸、活字印刷、纸艺课程等多种体验项目,设计出了十多种非遗衍生文创产品。魏立明现在已经是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术代表性非遗传承人,2021年入选西安“英才计划”首批青年人才,但他并未停下脚步,最近,他和团队正在为开发新的活字文创产品而忙碌着。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卿荣波/文邓小卫/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