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胡耀邦视察安徽: 21年前我欠安徽人民一笔债, 这次来还债

纵观历史20212024-06-14 23:49:26  110

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胡耀邦到安徽视察,对安徽的领导说:21年前我也来安徽视察,我欠安徽人民一笔债,这次我特地来还债。

胡耀邦欠什么债?他为什么这么说?

胡耀邦,湖南浏阳人,早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一员。

新中国成立后,胡耀邦能力出众,长期担任重要职务,他是改革开放早期平反冤假错案和真理大讨论的具体执行者。

1958年,席卷全国的“三年困难时期”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经济建设违背客观规律,打乱刚刚建立起来的国民经济秩序,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生产大幅下降。

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国和苏联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停止经济援助,一时间我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工业发展倒退,经济状况艰难。

为尽快有效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中央经过开会讨论,毛主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中央领导人被分派到各地做经济调查,胡耀邦被派到安徽。

胡耀邦首先来到安徽宿县,这下安徽人笑谈胡耀邦“女婿登门”,原来他夫人李昭就是安徽宿县人。

胡耀邦带着两个人到宿县,很快发现这里跟别的地方完全不一样。

当时全国各地都面临粮食短缺,很多地方农民辛辛苦苦种地,勤勤恳恳挣工分,一年到头却仍然填不饱肚子。

安徽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以曾希圣为首的安徽省委,响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实行责任田生产方式,“包产到队,定产到田,大农活包到生产队,小农活包到户,大小农活用工比例计算奖赔。”

这一举措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责任田”的推行,收到明显成效,当年虽遭受严重旱灾,虫灾,安徽收成仍然可观,甚至拥有丰富的粮食储备。

安徽这一手解决吃饭问题,解决农民积极性问题,可责任田的生产方式,到底是属于社会主义,还是属于资本主义,不仅当时各地议论纷纷,中央内部对此也很难下决定。

调研结束回到北京,胡耀邦着手撰写报告,并将报告呈给毛主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他肯定这种做法有效果,让农民种地更有盼头,粮食增收;另一方面他说自己反对这种做法,并阐述这样的做法已经有矛盾和纠纷,长此以往,很有可能降低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

当时不仅是胡耀邦,很多中央领导都不赞成安徽的责任田制。对此,中央特意发文,责令安徽整改责任制,回到原来的人民公社生产方式上来。

胡耀邦所说的欠债,就是这件事。随着时代的发展,事实证明“责任田”是开先河的正确举措,胡耀邦觉得自己愧对安徽人民。

为还债,担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来到安徽,第一站来到砀山,在和砀山县委对话时,他说“以前总把机械化作为农业的出路,现在看来,责任制才是农业的根本出路。我们在这条路上曾经走错路,摸错门。”

第二站,胡耀邦来到合肥,在和省委同志的谈话中,高度赞扬曾希圣是中国农业改革先锋。

“从现在来看,我们部分同志在农业上有先知先觉,当时我个人不赞成责任制,这是我欠安徽人民的,这次我就来还债。”

在合肥,胡耀邦特意会见当时带领农民推广责任制的几个书记,并向他们道歉,对当年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展自我批评。

还债之旅并未就此结束,胡耀邦夫人李昭和儿子胡德平在21世纪初还来到安徽,追付“利息”,他们助力推进安徽几个大市的光彩事业,让安徽的发展更稳健有力。

身为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大胆承认,进行自我批评,并勇于承担,不愧是老一辈革命家。

参考资料:市场星报——胡耀邦向安徽人民“还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425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