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记者王晶)这几天,山东、河南等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点状旱情。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6月24日前,河南省无大范围有效降水,6月24日至7月9日,河南降水偏多5~8成,此后降水逐渐增多,旱情有望得到缓解。
经官方综合研判,预计6月14日至17日,山西南部、山东中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北部的部分地区森林火险等级达到较高危险级别,发布森林火险黄色预警。
2024年6月13日,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堤头袁村,村民杨香玲夫妇在给播种的夏玉米浇水抗旱。
森林火险黄色预警!旱情持续,这些地区要注意
“首先要警惕火灾。”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和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赵明正提醒,河南西部和南部地区有大量山区,森林植被茂密,长期干旱可能加重森林火险等级。
记者同时从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近20天,华北南部、华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局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气温偏高1~2℃,局部地区偏高2~4℃;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局部地区达到特旱。据预测,未来4天上述地区基本无有效降水,仍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旱情持续,防灭火形势日趋严峻。
“还需警惕蝗灾,干旱少雨的条件有利于蝗虫产卵,同时旱灾可能导致蝗虫天敌死亡,这为蝗灾暴发提供了条件。”赵明正说。
同时,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一般来说,高温干旱利于蝗虫、蚜虫等喜旱害虫的繁殖和发生发展。水稻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适温、多雨、高湿的环境易发生。玉米叶斑病、水稻纹枯病、马铃薯晚疫病多喜凉爽高湿条件,多雨高湿而温度并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棉铃虫除危害棉花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等多种作物,高温多雨有利于棉铃虫的发生,干旱少雨对其发生不利。
根据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病虫情监测结果,5月底至6月初,河南、山西、河北等地多个监测点出现一代粘虫诱蛾高峰,较常年偏早5天左右,需警惕局部暴发危害。
赵明正同时提出,还需警惕强对流天气和旱涝急转。他具体分析,高温使近地面大气蓄积能量多,当冷空气以某种方式从高空入侵,容易引发空气垂直运动,就会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另外,持续高温干旱,土壤失水疏松或结块硬化,大气能量积存大,稍有扰动极易出现强对流天气和集中短时强降雨,极易突发山洪并诱发多种致灾因子叠加的极端灾害。由于自然状态转换急剧,时间短、降雨强度大,容易引发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河水入侵等现象。
2024年6月12日,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农民给刚播种的玉米浇水,抗旱保秋苗。
部分地区挖水井灌溉农田,从长远看可行吗?
目前,为满足农田的用水需求,山东、河南等部分地区通过挖深水井,灌溉农田、缓解干旱。
央广网记者在一线采访时,来到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青石塘村,种粮大户梁付明在地里打了六口井,每口井的成本在4000元至6000元不等。“打井花钱,每次浇水得投入人工,还要花电钱。”现在,梁付明一边抽水抗旱,一边期盼着雨水早日到来。
赵明正谈道,华北地区长期存在农田水渠不足、灌溉水源较少的问题,通过打井发掘地下水资源是以往的惯例做法。但从长远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用水还应当依靠国家主导的跨时空水资源调度来保障,通过以跨空间水资源调度工程如南水北调,和跨时间水资源调度工程,例如各种大型水库和储水项目,以及完善的农田灌溉水利设施来满足农业用水,如水渠、泵站、输水管道、灌溉设备、水土保持工程等。
在“调水”方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原主任吕娟建议,要牢牢抓住水利工程联合调度这一“利器”和“重器”,科学精准调度小浪底工程等流域骨干水工程,充分发挥引黄等引调水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抗旱主力作用,精细调度水库、泵站、水闸等水工程,有序放水、引水、提水,努力扩大抗旱浇灌面积,全力满足人畜饮水和夏播农作物灌溉需求。
据“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业气象灾害加剧,主要粮食产区有可能同时发生具有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甚至存在发生连片、连年、高强度的干旱、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粮食安全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不容忽视。为此,必须立足抗灾减损提高保障能力,做好粮食生产气象灾害风险研判和预报预警。
6月14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抗旱专题会商会并表示,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控制性水库全面进入抗旱调度模式,加大下泄流量和水量,保障下游受旱地区用水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增加南水北调东线等工程向华北地区调水计划。另外,指导督促受旱地区灌区精细调度水库、泵站、水闸等水源工程,切实做好已出苗作物灌溉和待播耕地补墒。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4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