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李晓东
多年前,现已是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的陈炜兄散文集《那些年》写就,嘱我作序。虽甚惶恐,但还是应承下来,认真把全书二十篇文章读过。书中所述,俱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黄岩旧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些年在黄岩已蓬勃兴起并很具规模的个体经济,以及勇于创业的人,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就书中所及,似乎不如意者还略多些,但却都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新路。而同时期我的家乡山西省武乡县,还几乎完全处在农业社会,外出打工者都很少。有的,是十一二岁的女孩子,辍学后到太原、长治给人家看孩子,我舅舅姨姨家的五六个表姐表妹,都是这样。
到了黄岩才知道,这里不仅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是“模具之都”,还是蜜桔之乡,并且拥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东南形胜”者,不仅在于“三吴都会”杭州,浙江全境,俱承嘉山胜水,流文脉风雅,同时,占据科技创新的高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拥有“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之最直观体现者,首推五洞桥。中国河流众多,河上有桥,名桥自不在少数。古诗词中,“桥”更赋予意境深致的文化含义,“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簫”“问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现代有“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你站在桥下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但造桥,却实实在在是一个技术活。
小学课本里,学过《赵州桥》,用小学生能懂的语言,简明清晰地讲述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桥梁建造的原理、形态、功用,以及力学、水利学知识。著名的石拱桥还有卢沟桥,颐和园十七孔桥等。比之前述,五洞桥的名气、形态要小很多,既没有千姿百态的小狮子,将建筑技术和雕塑技艺融合,也不会在冬至日落时金光穿洞,天文学与建筑学乾坤共舞,却依然别有奥妙,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五洞桥跨黄岩市区的西江之上,江不甚宽,旧时以江为界,分城内城外。于是,江天然地成了黄岩的护城河。城内俱徽派建筑,白墙黛瓦、飞檐翼然,临河照水、顾影自盼。西江水缓,平如碧镜,屋入河中,便如着了绿色水彩。我忽然以为,吴冠中的江南,其色彩灵感,应来自河中倒影,而微风扬波,潋滟聚散,又天然地印象派感觉。屋间走巷,青石为径,窄窄地前行,两边一家家店铺。仿佛回到了茅盾《林家铺子》的旧时光。然而,《林家铺子》叙写了外来资本吞蚀下乡村商业经济的崩溃,眼前这些店,却是新时代浙商的起点与乡愁。万里来归,无论如何风云风光风度,乖乖地在小摊头上买只黄岩蜜桔,放一瓣进嘴里,默念起“阿长与山海经”。
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桥小,却别有乾坤。石拱之术,中国古代发展非常成熟,北方的石拱窑洞,随处可见。然桥立水上,既承受桥面车马行人来往,又时时为水冲击。西江连海,水量有时大且激,桥洞中船只川流不息,诸多要求,须同时满足。五洞桥拱圈矢跨为二分之一,即每孔跨度为拱顶至水面两倍。每洞拱圈五道,采用无铰拱石,砌置方式以分节并列为主,直与横拱石相间,半拱部用长条石纵联,加固拱圈。桥墩筑“分水金刚雁翅”,三角形石尖迎向来水,减弱水流冲击,其原理若飞机海豚形机身然。拱圈与桥面间设超过桥宽的长条石,联紧两侧边墙,将一块块石头,凝聚成坚固坚强的整体。
桥栏有柱,上绣莲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岁月既深,凭栏望海、扶柱而过的无数手,轻抚出石头的温柔。与通常坡形桥面不同,五洞桥桥面是五折的,由此可推知,当初设计时,此桥便用于行人而不可过车,即使马车驴车,亦无法畅快通过五折的桥面。那么,五洞桥便是一座人行桥了。2002年,我在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申办办公室工作,得知计划在黄浦江上建一座只行人,不过车的“人行花桥”,鲜花行人,人面桃花相映红,可惜终未实现。到此方见到现实中的人行花桥。桥面台阶,隐蔽处蝙蝠翔舞,镂空,实为雨水入河之孔也。“五蝠临门”,与五洞对应。五洞对称,倒映为十,十全十美也。不远处,见九峰山,《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实用、美学、数理,俱在其中矣。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今一也。五洞桥千年英姿,与湖光山色、花鸟虫鱼为友,仿佛岁月静好,其实负重屹立、艰辛备尝。1933年,西江闸建成,设计流量每秒141立方米,闸门开启,洪流带着杂物,直冲桥墩。艾青名篇《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礁石可以遍体鳞伤,五洞桥却没这资格,她必须毫发无伤,方不会溃于蚁穴。1958年,建设长潭水库,急需运输物资,填平桥面,古代人行桥变身现代公路桥,载重汽车日夜不停,五年承重,仅拱圈少许开裂。以古代之桥承现代之车,不仅是时光的错位对接,更足见桥梁承重,已远超其建设时代。
桥边一人,官帽官衣,目光温柔却坚定地注视五洞桥,似有所思,面容清俊恬淡。他是赵伯澐,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任黄岩知县时,建五洞桥。今日存世之桥,虽为清雍正年重建,然仍依宋制,从中可见宋时建筑工艺技术之高超,千年建筑经典《营造法式》诞生于宋,良有以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