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通讯员相丽眉
近日,武义县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溪里文化礼堂圆满落幕,围绕“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的主题,武义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推出了非遗培训、专场演出、共富集市等系列特色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和游客前来参与,共同见证武义非遗的魅力与活力。
精选培优
注重非遗传承人才梯队建设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武义县文化馆2024年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顺利召开,特邀多位非遗专家和省文化特派员石小倩到武义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展开培训,就项目申报、非遗创新、传承人培养等重难点问题,为传承人们答疑解惑。同时鼓励各乡镇文化站干部共同参加培训,在进一步了解武义本土非遗传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升非遗保护队伍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薪火相传
加强少年儿童群体引导转化
武义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引领青少年学习非遗、了解非遗,为非遗传承发展注入新生动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昆曲脸谱彩绘活动,昆曲省级非遗传承人何苏生以昆曲特色脸谱为引,带领东皋中学的同学们深入感受非遗昆曲的特殊魅力。开展非遗草编进壶山小学活动,竹叶翻转间,一只只生动的蚱蜢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非遗草编让普通的草叶焕发出令人惊叹的活力。
多措并举
提升青年群体技能兴趣培养
紧扣“青年夜校”热潮,立足武义本土免费开放的培训品牌——“武”间“艺”小时,精心打造“泥火生花”黑陶手作、“如漆而至”漆扇体验、“缝香作礼”端午香包手作等系列非遗体验课程,并将体验活动设置在青年艺校周末闲暇时间,更多青年人能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非遗的深刻魅力,更多元的开课时间段,也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群体。
演艺生辉
推动非遗戏剧展演全面覆盖
6月8日上午,中月婺剧团在武义溪里村文化礼堂演出婺剧《白蛇传·断桥》,三位演员或嗔或怒,忽喜忽悲,配合上扣人心弦的乐曲,将这幕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韵味十足,赢得了村民们的阵阵喝彩。
武义非遗惠民专场演出同期开展,器乐合奏《闹花台》热闹非凡,非遗舞蹈《花灯花轿》滑稽有趣,武义昆曲《通天河》《取经刀》通俗易懂,非遗舞蹈《鲤鱼跳龙门》、金华道情《村长家的皇太后》畲族舞蹈《十里桃花》等代表性非遗节目都极具武义标识,地方特色浓郁,其他各类形式多样的表演均深受现场观众喜爱,掌声此起彼伏。
现场同时设有线上直播渠道,现场演出以视频转播形式在“浙里文化圈”“武义县文化馆”等平台实时播放,让不在现场的群众也能在线观看非遗演出,进一步拓宽了群众了解非遗的渠道,切实提升演出覆盖面和武义非遗知名度。
融合聚变
助力非遗共富集市全民参与
6月8日下午,由溪里婺州窑艺术馆赞助的婺州窑现场塑形大赛正式开启,捏土,拉胚,塑形,一番“搓、揉、捏、刻”下,一件件创意十足的陶土作品在参赛选手们手下成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而转到另一边,溪里婺州窑艺术馆的玻璃外墙上,一卷卷题面随风摇曳,一群来自美国的留学生对着手中的非遗题目冥思苦想。随着一个个答案被揭晓,看似深奥无趣的非遗知识以一种简洁易懂又不失趣味的方式留在了他们的脑海中。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恰逢端午佳节,现场精选了15项省市县各级非遗项目集中展示,既有武义本土的婺州窑、草编、泥水画、大漆、铸铁等手工艺展位,尽展匠人风采,也有武义大曲等美食摊位,还有兰溪面塑、兰溪孔明锁、义乌梨膏糖、义乌土布、婺城公盛酱油、婺城盘扣、金华桂花酒等特色非遗摊位,为附近村民和游客朋友们呈现了一场可逛、可赏、可尝、可体验的非遗盛宴。
近年来,武义县积极推动本土非遗传承发展,截至2023年,武义县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5项,市级非遗48项,县级非遗11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8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63人,形成了国家、省、市、县齐备的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梯队。同年,婺州窑陶瓷市级非遗工坊、骆驼九龙黑茶市级非遗工坊、武义大曲市级非遗工坊、武义泥水画成功入选市级非遗工坊,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二,“武义绿茶”省级非遗工坊成功入选浙江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同时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送非遗课程进校园活动100余次,有效提升非遗项目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度。接下来,武义县文化馆将举办更多可玩可赏的非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着力推动武义非遗高质量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