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汉灭亡后,仍旧有着不少能人志士在努力着,比如姜维就设下最后一谋,想要以此复国。而在蜀汉与东吴的边界上,一个将领一直坚守在此处。在蜀汉灭亡的时候,他的坚守让东吴趁火打劫的想法彻底破灭。这个将领就是罗宪,而他最后也是跟随刘禅的脚步选择投降曹魏。
为何罗宪作为一名蜀将,不在蜀汉灭亡后投降东吴为国复仇,反而选择对方东吴,投降曹魏呢?
罗宪算得上是蜀汉最后的名将,他师从谯周,就是那个整天鼓吹投降的大儒。但是罗宪并没有受谯周太多影响,他有着自己的一份坚持。
在蜀汉末年,宦官黄皓开始专政,就连大将军姜维为了保命不得不避祸沓中,因此朝中众人纷纷依附黄皓,而罗宪并没有这样做,因此被黄皓忌恨,将其贬到巴东任太守。因为巴东的都督是阎宇,此人是黄皓的心腹,因此由将罗宪安置到与东吴的最前线,也就是永安城。这样的做法,就是让罗宪彻底远离中央。
景耀六年,魏国发起了灭蜀之战,镇守巴东的阎宇奉命率军支援成都。虽然曹魏大军被姜维牵制在剑阁之外,但是邓艾偷渡阴平,直抵成都城下,后主刘禅最后选择投降,蜀汉就此灭亡。
镇守永安的罗宪听闻此消息,第一时间整军备战,并将附近的骚乱全部镇压。
因为在蜀汉灭亡前,曾向东吴求援,而东吴也正准备支援。然而,还没出发就听闻蜀汉灭亡的消息,因此派出大将盛曼率军前去,名义上是为救援蜀汉,而实际上就是趁火打劫,想要占据巴东。
当吴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罗宪一眼看出东吴的用意,指责对方:“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
正是因为看不起东吴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因此选择向曹魏投降。
而不久后,成都内爆发钟会之乱,钟会、姜维、邓艾多被乱军所杀,一时间原蜀汉的城池处于没有归属的时候。吴国加派军队,想要夺取城池,但是被罗宪阻挡在外。
后来永安之围解除后,罗宪就得到司马炎的嘉奖和重视,从此罗宪就成为晋朝的臣子。
为何罗宪宁可投降曹魏也不愿归附东吴?
其中一个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东吴与蜀汉明明是联盟,但却趁着蜀汉灭亡之际,趁火打劫,让人所不齿。
其实,蜀汉与东吴虽然表面上是联盟,但是骨子里一直都是看不上东吴,尤其不少武将都是称他们为江东鼠辈。当初关羽就是如此,结果死在东吴的偷袭之下。这让蜀汉对东吴一直不满。
而今蜀汉灭亡,东吴却又来趁火打劫,如此行径,罗宪如何看得上?
其二,魏国有统一之势,而吴国早晚被灭。
在蜀汉灭亡前,当时朝中就谈论过后路,有人说去南中,有人说去东吴。而谯周就分析其中的利弊,尤其是去东吴的坏处:“今若入吴,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谯周说出一旦投降东吴就会寄人篱下,这是一次受辱,而东吴早晚被曹魏所灭,又会有第二次受辱。与其如此,自然是直接降魏比较好。
正是这番话,让刘禅下定决心投降。
谯周这番话说的虽然有着自己的心思,但道理确实没说错,罗宪对此也是非常认同,与其降吴不如降魏,难道真要自己做两次降将吗?
正是如此,罗宪才会选择降魏,并坚守永安,不让东吴有机会趁火打劫。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