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一场由农民发起的大规模起义轰轰烈烈地展开。
身为起义领袖的“闯王”李自成势如破竹,成功占领京师,在位长达十七年之久的崇祯皇帝被迫自缢身亡,历经二百余年的明朝基业瞬间瓦解。
而刚刚荣登大宝的李自成深知,若欲巩固其在京师的地位,就必须先解决对他构成威胁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
而原本已表示愿意归顺的吴三桂却突然反水,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展开激战,随后更是投靠后金,借助八旗军的力量扭转战局,重创李自成。
那么,这场战役中到底发生了何事?为何拥有十八万精锐部队的李自成会败得如此彻底呢?
吴三桂
公元 1644年,明朝灭亡于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队的进攻之下,后者成功占领了首都北京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大顺。
而吴三桂这个大顺政权的隐患犹如一把利刃悬挂在,李自成的头顶之上令他无法安心。
在大顺政权刚刚建立之际,身为山海关总兵的吴三桂本已承诺归顺李自成。
因为他深感对堕落腐败的明朝已经彻底失望,再继续战斗下去,只会让后金坐收渔翁之利,这对于长期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因此,投靠李自成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在李自成费尽心思地劝说吴三桂投降,并派遣人员接管山海关之时,他的部下刘宗敏却背信弃义,残忍地对待吴三桂的父亲,甚至霸占了他最为珍视的小妾——被誉为“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圆圆。
当吴三桂在前往京城归顺的途中得知此事,他的内心充满了愤怒和仇恨。
他立即返回山海关,毫不犹豫地将李自成派来接收的人员全部处决,并发誓与李自成拼死一搏。
李自成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
他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北京将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那么他的皇帝梦也就随之破碎。
因此,他派遣使者与吴三桂再次展开谈判,试图达成和平协议,吴三桂已经下定决心与李自成决一死战,他无法忍受父亲遭受折磨以及心爱之人被掠夺的奇耻大辱。
当使者到达山海关时,吴三桂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全部杀害,仅留下一人逃脱。
此时,李自成终于明白和平解决已经毫无可能,于是他不顾部下将领的反对,毅然决定集结八万民兵前往山海关,对外宣称拥有十八万精锐部队。
而吴三桂方面尽管拥有一万名精锐骑兵,但加上关内守军也只有三万兵力而已。
尽管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李自成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他首先在山海关周边部署重兵,以防备八旗军队的突然袭击;接着又在山海关四周布置重兵,将整个山海关包围得水泄不通。
李自成坚信,只要时间足够,山海关必定会被攻陷。
乘胜追击口诛笔伐
在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这天,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在针对山海关的进攻过程中,遭到了明朝将领吴三桂所率领部队的坚决抵抗。
这两大军事势力于位于沈阳西北部的西罗城爆发了一场殊死搏斗,尽管大顺军在早期阶段取得了局部胜利,而不久之后,李自成果断调整战略,派遣部队分别驻守山崖两侧,切断了吴三桂大军的撤退路线,接着他指挥大军对西罗、北翼以及东罗等城池发动了疯狂的进攻。
入夜之后,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抵达山海关,并再度向吴三桂提出投降的建议,而却遭到了对方的严词拒绝。
因此,李自成下令军队分为两支,分别防守山崖两侧,以阻断吴三桂大军的退路,紧接着,他指挥大军对西罗、北面以及东罗等城池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吴三桂所率领的明军主力则部署在西罗城的西部地区,为了阻止大顺军攻破关城,双方在西罗城外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
为了摆脱困境,吴三桂采取了诈降战术,成功地将大顺军数千人的队伍引诱至城下,然后突然开火,使得大顺军遭受了严重的伤亡,被迫逐步后退。
而大顺军成功占领了北翼城,凭借地形优势,他们对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这场激战持续至次日黎明时分,最终迫使守城的士兵们不得不放弃抵抗。
而由于其他城池仍未被攻克,大顺军未能完全控制罗城。
经历了这几次战役之后,吴三桂深刻认识到,仅凭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击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当李自成率军进发山海关之际,吴三桂早已预见到自己无法独自坚守被大顺军和八旗军两面夹击的山海关,因此,他提前派遣使者向多尔衮请求支援。
硬碰硬关军覆没
但吴三桂也有着自身的战略思维,他仅仅想用武力驱赶李自成离开,并计划向清朝皇帝献上部分的八旗精兵团,期待在击败李自成之后,将土地赠予清朝。
但是,他明显低估了多尔衮内心深处的勃勃野心。
多尔衮深知吴三桂的心理,但他表面上应允援助吴三桂,实际上却是坐视双方激战,他所追求的并非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土地,而是实现后金历代祖先未曾达成的宏伟愿望——让八旗军踏进山海关,进而统治整个中原大地!
次日,李自成集结大军发动全面进攻,试图从三个方向包围吴三桂,以期一举消灭对方。
在此过程中,李自成与吴三桂的军队在山海关周边展开了惨烈的战斗,经过多次交锋,大顺军的攻势逐渐被吴三桂的关宁铁骑所遏制。
而就在此时,多尔衮亲自率领精锐的八旗骑兵从东路冲杀过来,对李自成的大顺军形成了前后夹击之势。
八旗骑兵卓越的战术技巧以及强大的火力优势,迅速瓦解了大顺军的阵型,使得他们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与此同时,多铎带领的另一支清军则从石河下游对的队伍后方发起了猛烈攻击。
此处的防御较为脆弱,很快便被多铎的军队突破。惊恐失措的大顺军队瞬间四散奔逃,完全失去了反击能力。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李自成麾下的十五员大将悉数阵亡,他本人亦身受重伤侥幸逃脱。
曾经引以为傲的十八万大军,在此役中几乎全军覆没,仅剩数千亲兵护送李自成返回京城。
遭受重创的李自成匆忙登上皇位,却旋即又狼狈地逃往西北地区,从此再也未能东山再起。
而紧随其后的清军,迅速占领了北京城,正式宣布明朝的灭亡。
贪生怕死失去民心
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李自成个人的特质和作为。
身为一个源于农民阶级的反抗运动领导者,李自成在战斗中历经艰辛,积累了丰厚的军事资源。
而在成功占领北京后,他却逐渐疏忽戒备,陷入了声色犬马之境,对于人民的苦难视若无睹。
原初的设想,李自成应趁着形势稳定,安抚人心,重塑社会秩序。
但是,他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对京城的富裕阶层进行大规模的掠夺,无情地压榨普通百姓的财产,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军队需求以及奢侈的生活方式。
这种行为无疑激起了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
那些曾经对李自成抱有一丝期望的人们,此时纷纷转变立场,甚至开始怀念前朝的腐败统治。
而李自成对此却毫无察觉,他只关注自己的权力欲望和享受,完全忽略了民众的呼声。
倘若说李自成在崛起初期尚存一定的民本意识,那么在登基之后,他迅速被权力和私欲所遮蔽。
他变得傲慢自大,不屑于与他人通力合作,并且对于依赖多年的吴三桂极度轻蔑。
当吴三桂因为自身利益选择背叛之时,李自成居然派遣缺乏能力的将领前往掌管山海关,大大低估了这位资深将领的实力。
这些决策失误,直接引发了日后在山海关战役中的惨痛失败。
李自成领导的曾经所向无敌的军队,在清兵的猛烈攻势面前瞬间崩溃,甚至包括他最亲近的15位大将在内的众多士兵都在战场上丧生。
这场前所未有的惨烈战争,不仅摧毁了李自成的皇帝美梦,同时也使他彻底丧失了民众的信任。
最后,李自成只能狼狈不堪地逃往西北地区,以失落的结局告终。
而清朝则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乘胜追击,趁虚而入,迅速攻陷了北京城,掌控了中国的核心地带。
从那时起,明朝的历史宣告结束,清朝的新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结语
尽管吴三桂与多尔衮被视为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事实表明,他自身的诸多问题才是导致最后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自成缺乏自我约束,且无法有效地领导军队;
其次,他没有充分了解当时的政治环境便冒然触怒了庞大的官僚势力。
正是由于这些失误,使得自成为自己的前途埋下了深深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