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王震的劝降信, 占领延安的敌军长, 选择拉手榴弹自杀

今人说古2024-06-12 12:30:00  66

1947年3月18日晚上,毛主席、周总理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居住10年之久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在离开前,毛主席坚持要看一眼胡宗南的部队再走,他要记住这群敌人,最后消灭这群敌人。

延安在离开我们怀抱的一年一个月零三天后,又重新回归。在这一过程中,西北野战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其中,王震的贡献尤为突出,解放大西北的著名战役,几乎都有他的身影。解放战争中,王震上将猛,他指挥的部队更勇猛。

他最傲人的战绩,就是两个时间,消灭来犯敌军的三名中将,一封劝降信,让占领延安的敌军长拉手榴弹自我了结。

1948年年初,王震率部离开晋绥(在此之前他协助徐向前进行运城战役),回师陕北。当时他是西北野战军的2纵司令兼政委。他的回师,犹如一个催化剂,投放到在西北战场,迅速发生剧烈反应。他的回师,是西北野战军吹响的反攻号角。

当宜川被我军重兵包围后,胡宗南焦急万分,一边命令守在宜川的张汉初坚守待援,一边急令驻守在洛川、黄陵等地的刘戡,经瓦子街驰援。在顶头上司的强制命令和连连催促下,刘戡率领着他的整编29军,轻装驰援:也就是放弃大部后勤和重型武器的行军。

战后,胡宗南为自己这一安排悔恨不已;是整编29军和刘戡,替他付的代价。当时胡宗南以为,我军在西北战场,只有大约5个纵队的人马,而且还经过多日连续作战,伤亡巨大,士气低落;而且我军没有重型武器,无法做到攻坚,所以才这样下令。

可惜,胡宗南全算错了。刘戡大军行进到一处公路,两边高山、沟深路窄,长约30里。刘戡恐有埋伏,所以想绕道前进。他向胡宗南请示,胡宗南却以宜川紧急为由,要求他部,“不顾一切,兼程驰援”。

刘戡也算是个宿将,黄埔一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从基层排长一路往上升,地位显赫。解放战争中,他还夺得占领延安的殊荣,大出风头,得到蒋介石的赞赏。他的整编29军,其实是由一个集团军缩编成的,人员精悍,火力强大。

胡宗南命令刘戡不得绕路时,还特地言语刺激了他一番:前面还说找敌军不到,现在到你们面前,你们竟然不打?

宜川本就是彭总设下的一个圈套,他摆下两个纵队猛攻宜川,但要求他们“攻而不克”,意在“逼敌求援”。这是个比较明显的围点打援,胡宗南看得出,刘戡也看得出,但他们就是愿意往里面钻。

刘戡率军,硬着头皮向宜川方向前进,就是全军挤在沟里,队形混乱,也要向前。在他前进途中,遭我军阻击过,但他判断我军阻援兵力不多,达不到阻援目的,更吃不掉自己的两个整编师,因此选择继续前进。

结果我军调集5个纵队,围攻刘戡的整编29军和宜川守敌一个旅。当时还恰逢天降大雪,刘戡大军御寒物资不充沛;又因没想着停留,所以防御工事都没构建。此战,王震率领的2纵,是主攻之一,其为堵住刘戡大军唯一南逃缺口和剿灭刘戡大军,立下汗马功劳。

其实在此次作战前,王震的身体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昼夜行军和强渡黄河,让他几天没有休息好;再加上饮食不规律、不健康,胃病发作,疼痛难耐。但他都强撑着,一声不吭,仍然连轴转。

当胜局已定,数万敌军被赶到沟里无处可逃时,王震好心地给刘戡写去一封信劝降:希望你认清形势,放下武器,率部放弃抵抗,向人民军队投降。

可能是王震写的东西对刘戡的触动很大,所以看过信后,刘戡就拉手榴弹,选择了自我结束。此战,敌军只有少部分人成功突围,活了下来。其余的,要么被肉体毁灭,要么被重新改造成人民战士。

刘戡死后,蒋介石悲痛万分,在日记中写:“此战为无意义之牺牲,良将阵亡,全军覆没,悼恸悲哀,情何以堪。”可以说,刘戡之死,胡宗南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这一点,蒋介石比任何人都清楚。

宜川战役对西北战局意义重大,胜利的天平十分明显地向我们倾斜。此战也是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以来,首次取得的重大战役,消灭近3万精锐敌军,缴获大量武器物资。

后来西安有个学生写对联评价宜川战役,其中有一句是“刘戡戡乱乱未戡身先死”,而对联横批是“纪律严明”。其横批是暗讽刘戡军,明赞王震率领的大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78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