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武将的晋级之路——军功封爵制度

安安过去2024-06-10 23:51:22  102

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逐渐变强,商鞅变法最重要的一点是实行了军功封爵。商鞅变法之前,爵位都是世袭的,实施的是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度。贵族永远是贵族,平民永远是平民,那平民谁还努力奋斗呀。商鞅就是打破了这样的制度,只要上阵杀敌,立的军功越大爵位就越高,当然爵位对应的就是俸禄、封地等等资源。从此以后,平民也可以当将军,也可以实现阶层的跃迁,这就大大刺激了人民的积极性,战争从贵族之间的斗争变成了全民的大规模斗争。正是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提供了前提条件。

秦国将爵位分了二十等,从高到低分别是:

军功爵级表

每一级爵位有不同的待遇,有岁俸、田产、奴隶、免除刑罚兵役等等。这些爵位以“五大夫”为分界线,五大夫即以上的爵位为高爵,赏赐重。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

各级爵位的待遇

普通人获得这些爵位就是看军功,这是硬实力。比如斩获敌军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公士”。以战国时秦国战神白起为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被封为左庶长,即第十级爵位。

秦昭襄王十四年,白起被封为左更,即第十二级爵位。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被封为大良造,即第十六级爵位。

《史记》并未说明白起还有其他爵位,但说白起被封为“武安君”,应为“关内侯”。

当然有些人也并非因为军功封爵,很多人也因为其他功劳被封爵,这也全凭国君的喜好。比如魏冉被封穰侯,范雎被封应侯,吕不韦被封文信侯,他们都不一定都真正带兵打仗,向嫪毐这种宠臣被封长信侯更是无稽之谈。这些人都有自己的封邑,比如魏冉最后被范雎排挤走,回到了自己封邑陶,所以他们都是彻侯。

彻侯有封邑,就像古代的封建诸侯,可以自己主宰封邑内的事务,包括官员任免等等。而关内侯只能有食邑,也就是只能享受当地的税收,不能管理当地事务。所以白起被秦昭襄王从首都咸阳撵走,并没有说他要回自己的封地,而是要他去阴密(今甘肃平凉)。

泰山上有一棵“五大夫松”,传说就是秦始皇在登泰山途中为躲避风雨,来到一棵大松树下,因这棵松树有护驾之功,被封为“五大夫”的爵位。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大部分制度,军功封爵制度也得到了沿袭。例如刘邦封了萧何、曹参等十八个人为彻侯,这些人都是在刘邦统一天下过程中立过大功的人。《史记·萧相国世家》特别记录了鄂千秋这个人,本来他是被封为关内侯的,也就是第十九级。但在封侯时,他力排众议,建议将萧何的功劳排第一,这很对刘邦的心思,于是刘邦将他从关内侯提升为列侯(即彻侯,因汉武帝时避讳,该称“列侯”)。这也说明了汉初刘邦的爵位制度和秦国是差不多的。

军功封爵制度到了唐代主要演变成了勋阶制度,军功从数人头到有专门的人记录、核实、评价(例如以少胜多会比以多胜少难度更大,因为功劳和封赏也更多),并且武将和文官有不同的体系。这更加丰富了军功的内涵,体现了更加相对的公平。其实我们现在也基本还在严重这个思路,比如在军队立一等功,那是很荣耀的事情,自然也会有相关的奖励和晋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697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