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张治中逝世, 后事安排成难题, 最后周总理拍板作出两项决定

定哥讲历史2024-06-06 21:27:58  140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和平将军”,这张治中在当时的国共两党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曾经的他深受蒋介石器重,但张治中却坚决拒绝与老蒋同流合污,多次主张国共合作。

在解放战争后期,受到局势的影响,张治中接受周总理的邀请留在了北平,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1969年,张治中先生与世长辞。纵然他在新中国的建设上出力良多,但碍于他曾在国民党中任职的尴尬经历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使得张治中的后事安排竟然成了难题。

下面的人不敢随意处理,最后还是周总理拍案作出了两项决定。那周总理到底是怎么安排张治中将军的后事呢?这两项决定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张治中去世,后事安排成难题

自从当初决定留在北平,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后,张治中将军可谓是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面。

此时的他真正找到了一个可以广阔施展能力的舞台,而不是像在国民党时一样,唯恐一个不注意,就要走上一条与人民群众背离的道路。

张治中曾参与过新疆解放事件,为争取来之不易的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参加政治会议时,张治中也会认真思考国家发展战略,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为新中国的建设出谋划策。

正是因为多年来呕心沥血的工作,导致他的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969年时,张治中就已经在301医院接受长期的住院治疗了。尽管如此,张治中仍然放不下工作,在病房里、在病床上还会时不时看到他认真处理工作的身影。

他的好战友周总理也会在繁忙之中抽出时间去探望他,二人会就近期的工作安排交换彼此的看法,回忆当初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

尽管周总理有交代医生一定要注意张治中的情况,但他毕竟岁月已高,身体器官早已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1969年的4月6日,张治中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谁也没有想到,张治中将军去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他的后事处理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他在共产党中的尴尬位置引起的。毕竟他曾经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不管是情愿也好还是不情愿也罢,也曾参与过与共产党之间的对抗战争。

再加上当初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想要为他举办一个隆重的葬礼,或许会成为他人攻击的重点。

当周恩来总理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立刻就此做出了两点批示,他指出:“首先,张治中的葬礼必须要大办,并通知他在党内外的亲朋好友参加。其次,我会亲自出席,为老友送最后一程。”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批示之下,张治中将军的葬礼在北京隆重地举行了。葬礼当天,周总理也如自己承诺的那样,带着张治中生前的一众好友亲自前来祭奠。

看到这里不禁有人感到好奇,周总理为何会如此重视张治中的葬礼呢?他们二人曾经有过什么交集吗?

同僚情谊,与周恩来的交际

周恩来与张治中有过交集不假,但更为重要的是,周恩来是考虑到多年来张治中对我国建设的贡献。而他与张治中之间本身确实有着深厚的情谊,这起源于黄埔军校时期。

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一所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在早期时,黄埔军校作为国共两党培养人才的摇篮,可谓是吸引了大量出色的人才前往任职。

那时的张治中本身便是孙中山先生的支持者之一,他也毅然决然的加入了军校的队伍中,成为了一名讲师。而此时的周恩来同样也在军校中,担任政治部主任一职。

两个同样理想高远、且怀有一腔热血的年轻人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了。

在周恩来的印象里,张治中是一个纯粹的人。他不会因为旁人的信仰和出身而随意判断一个人,还会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在张治中的心里,周恩来也是一个有才华的热血青年。基于此,二人常常往来。

在闲暇之余,他们会约着喝一点小酒,共同诉说着彼此对时局的看法。张治中受到周恩来的影响,对共产党这个组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经过思索之后,张治中竟然对周恩来说道:“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惊讶不已,要知道此刻的张治中可是国民政府的高官啊!如果此时他要加入共产党,无异于放弃多年来的心血。

只不过由于受困于当时的时局,张治中没能如愿。好在他不是一个轻易沮丧之人,他很快便调节好了自己的心态,继续怀抱着一颗积极友好的心态与共产党人士进行着交流。

多次相助,不对抗的和平将军

计划赶不上变化,张治中与周恩来本以为二人会一直这样保持联络,一同为改变国家困境而努力。却不想蒋介石竟然背叛革命,并且发起了围剿战争。

张治中向来是亲共者,但不管他如何劝谏,此时的蒋介石早已油盐不进,硬是走上了一条围剿共产党的道路。面对蒋介石的步步紧逼,共产党人无奈,只好处处转移。也是在这期间,周恩来与张治中没了联系。

就这样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西安事变的发生这才使国共两党的关系有所变化。即使蒋介石仍旧不愿意握手言和,但在兵谏的情况下,也由不得他不答应了。

在这中间,张治中也积极做过蒋介石的工作。这蒋介石简直是头铁至极,根本就不理会他,甚至还反过头来将他给骂了一顿。

最后,迫于无奈的蒋介石还是选择了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但随着抗日战争进入末期,蒋介石的小心思又瞒不住了。皖南事变的爆发便是其中的一个导火线,国共关系再次走向破裂。

在事变前,张治中有心想要阻止,奈何他势单力薄,根本不能左右蒋介石的决定。事变后,他又不顾手下的劝阻,直接指责蒋介石的错误,控诉他不利于团结。

蒋介石根本就不理睬他,他的满腔建议也就只能化作无语之言。

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为抢占发动内战的先机,多次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商量国事。为表重视,他还特意派出了张治中前往延安迎接。

共产党为早日实现国家和平,同意了国民党的合谈请求。在张治中的陪同下,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出发前往重庆。在那期间,张治中处处照顾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甚至还主动将自己的院子让了出来。

等双十协议签订后,张治中还特意派人将毛主席与周恩来平安送到了延安。正是有了张治中的多次相助,这才能够确保在谈判期间我方党人的人身安全。

盛情相邀,决定留在北平

只不过双十协议最终还是要令所有人失望了,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蒋介石就单方面撕毁了协议,对解放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共产党方面早就有所准备,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三大战役大获全胜,国民党彻底失去了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权。被逼无奈,蒋介石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暂时接手国民党事务。

此时的李宗仁已经别无他法,只好选择与我党停战谈判。国民党这次派出的谈判团长是张治中,他必须前往北平,与中共代表周恩来进行谈判。

令人无奈的是,连和平协议的草稿都拟定好了,但国民党却不打算签字了,这也导致整个谈判直接失败。

谈判的失败让留守在北平的张治中等人不免变得尴尬的起来,想必此时的张志忠也是绝望的吧。遇到了个这样一变再变的政党,根本就不管他们的死活。

这时,周恩来总理对张治中等人说道:“不如留在北平,共同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出力。”

其他人都纷纷表示愿意,但张治中却还有其他的顾虑,表示道:“我身为代表团团长,一定要回去复命。”

当天晚上,周恩来亲自到他下塌的饭店劝说。张治中这才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原来是他害怕自己的家人会因为他遭到不测。

令张治中没有想到的是,周恩来早就派人将其家人接到了北平。在看到家人的那一刻,张治中就已经在心里做了最后的决定,那便是留在北平。留在北平的张治中真正摒弃了过往,一心一意扑在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

当初周总理说是要为张治中举办一场隆重的葬礼,其实何尝不是在回报他这么多年对新中国的贡献呢!自从他去世之后,周总理还会时常关心他的家人儿女,这也足以看出两人情谊的深厚。

虽然说在年轻时,二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便是改变中国的困境。

索性他们做到了,而殊途同归这个词也在他们的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志同道合的人终究是要走在一起的,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为中国的建设做着自己的贡献。

参考资料:

2019年10月15日07:59 来源:北京日报 颖涵 贾变变 张治中的选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309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