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 俄罗斯公开绝密档案, 抗美援朝隐藏42年的真相被揭开

诺言的卿史录2024-06-12 00:14:11  8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92年,一批掌握在苏联手中的与朝鲜战争相关的绝密档案被俄罗斯公开,美国也通过购买掌握了一部分内容。

发生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在42年之后,再次引起热议。

一些不为人知的战争内幕,随着档案的公开而被揭开。

延续了42年的秘密,从此也大白于天下,让人对抗美援朝战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俄罗斯公开的档案涉及哪些内容?中国出兵朝鲜与苏联又有何种关系?

三把尖刀,必须迎战

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通常认为它是新中国的立威之战,是毛主席与党中央倡导的保家卫国思想的具体体现。

以后世之人的眼光来看待抗美援朝,我们知道,这场战争一定会胜利。

然而局中人却无法预知战争的结果,因此不管是做出决策的党中央领导人,还是实践理念的抗美援朝参战志愿军,大家奔赴的都是一场豪赌。

如果赌赢了,新中国当然能够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可如果赌输了,后果同样也不堪设想。

明知是赌,明知前方山有虎,中国却仍然顶着军事装备上悬殊的差距,毅然决然地出兵援助朝鲜。

这份决心的背后,隐藏着诸多深不可见的考量。而随着1992年俄罗斯将苏联绝密档案复印并出售给美国,一些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真相也被公之于众。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当时的苏联有着哪些前后斟酌,当时的美国又占据着怎样的优势……这些42年来仿佛被笼罩在迷雾之中的问题,也逐渐清晰。

1950年的新中国政府看到的不仅仅是美国与“联合国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作威作福,还看到了台湾和越南这另外两大战略位置上的威胁。

美国总统杜鲁门针对东方世界的武装干预政策,以三管齐下的方式展开。三把尖刀,就那样明晃晃的悬在中国的头上。

杜鲁门

毫无疑问,其中一把尖刀是美国干涉朝鲜内战的举动。在朝鲜人民军队逢战必胜的情况之下,美国和“联合国军”的介入,使得战场局势被完全扭转,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岌岌可危。

如果朝鲜出现问题,那么中国东北边境将承受巨大的列强入侵压力。

第二把尖刀是台湾问题,美帝国主义一直对台湾虎视眈眈,几次三番暗中联系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想要割据台湾,借此分裂中国。

在朝鲜内战爆发之后,美国军队悍然出兵台湾,妄图阻挠中国的统一行动,在东南沿海方向给中国施加了巨大的国防安全压力。

而他们亮出的第三把尖刀则是公开干涉越南问题,派出军事顾问进驻越南,援助法国。一旦越南国土沦丧,中国的西南边境同样会承受巨大压力。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三线作战确实把中国置于进退维谷的地步。但是,进退维谷并不代表中国无计可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总是有能力,在绝境之中走出一条生路。

综合三大战场的情况分析,党和国家领导人认为,出兵朝鲜是结合中国军队作战优势和国际局势权衡之后最正确的决定。

台湾问题暂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国民党反动派一直从中作梗,不肯回归祖国,解放军也缺少海空联合作战体系,与美国强大的海空军对抗。

越南战场的情况较为复杂,且局势并没有朝鲜那么岌岌可危。

相对而言,解决朝鲜问题才是迫在眉睫之事。

所以领导人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除了人们通常认为的保家卫国和立威之外,还有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让我们不得不这么做。

伟大的决策者,总是能够在看似一团乱麻的局势当中找到清晰的头绪。抗美援朝,就是那根走得通的线。

只是,敌我双方武器装备上的代差,是我国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在美国已经拥有强大的机械化部队建设体系的情况下,中国军人的武器却还是从过往革命战争中缴获的万国杂牌武器。两两对抗,前者的性能必然优于后者,毋庸置疑。

金日成、毛主席、斯大林

所以,没有苏联的插手,这万万不行。毛主席在志愿军正式出征之前,也频繁的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联系,针对两国合作对抗美国的情况详细商讨。

避免对战,援助武器

1992年俄罗斯公开的档案中,就包括一部分毛主席和斯大林以及两国的领导团队信息往来的证据。

抗美援朝是一项重大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决策,它不是领导人一拍脑门就决定的鲁莽之事,而是全盘推算之后做出的决定。

毛主席在和斯大林进行了一些电报上的互通有无之后,又专门派遣周总理和林彪面见斯大林,商议中苏两国对朝鲜的援助形式。

中国是决定直接出兵的,这一点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共识。苏联不会派遣士兵与美国士兵正面接触,这一点同样也是苏联内部的共识。

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之下,美国和苏联作为仅有的两个超级大国,矛盾一触即发,但双方都尽量避免正面交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五年,整个世界还处在休养生息的阶段,再次爆发世界性质的大战,对于各国来说都并不友好。

规避世界大战的途径,就是规避美苏两国的对抗,至少规避激烈对抗。

至于冷战,那又是另一维度的博弈思维了。

出于这一考虑,斯大林拒绝了苏联空军直接奔赴朝鲜战场的要求。

鉴于中国在空军建设方面的确有着很大的不足,所以苏联可以向中国输出战斗机,苏联空军也可以在鸭绿江附近盘旋防御,但是不会深入朝鲜作战。

简单来说,他们可以为中国军人解除一部分来自后方的忧患,但是一定不会和美国方面硬碰硬。

至于飞机的输出,他们也并没有无条件输出,而是有条件地供应。

毛主席和周总理曾经向斯大林争取过免费供应飞机,可是苏联在那种局势下,仍然没有放弃对本国经济利益的最大程度上的维护。

他们不同意免费赠送武器,但是承诺可以以出厂价5折的价格向中国政府出售装备。并且,这一部分贷款还可以算作信用贷款

通常情况下,贷款都需要抵押。

举个例子,在现代化商业模式中,企业家要想向银行贷款大批资金,都需要以自己名下的不动产作为抵押,比如房子,比如一些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硬通货。

但是信用抵押不同,凭借着贷款和借贷双方的信任基础或者感情基础,借贷方不需要做出任何抵押就能获得贷款。

他们只需要在约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偿还贷款即可,不必付出过多的代价。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有总比没有好。苏联只要肯松口,中国就能在武器代差的问题上弥补一二。

大约在1951年,志愿军战士们的大多数装备就都换成了苏制装备。虽然数量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但毛主席把我军的作战特征总结为钢少气多。

武器少,但是战斗意志旺盛,求胜欲望强烈,勇于拼搏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更胜一筹,这就是志愿军最大的优势。

突破武器装备限制的情况下,我军大胆采用近战夜战大胆穿插迂回的方式,打得美国晕头转向,不知所以。

中国志愿军可以用胸膛堵机枪,可以舍身炸坦克碉堡,可以把身体当作电话线,可美国大兵却只能藏在壕沟瑟瑟发抖,这就是差距。

武器有差距,人也有差距。

实战历练,打出机会

俄罗斯公开的绝密档案还显示,中国志愿军的作战风格在不断发生变化。

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前者结束与后者爆发的时间差了5年,看起来不长,但战争模式的变化却大到不容忽视。

抗日战争是传统作战模式,我党军队将重点集中在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形成策应。可抗美援朝战争不同,这是一场典型的近代机械化战争。

美国的装甲兵部队、炮兵部队、坦克部队,如同一个个庞然大物,给我军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战争之初,志愿军一直都在采用扬长避短的方式作战。

敌人是我们的老师,在和敌人实战对抗的过程当中,我军指战员与一线战士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实际经验中进一步总结出机械化作战的打法。

比起沙盘推演或者军事演练,这样的实战,显然更能带给一支军队变化。

所以在1953年我军发动夏季攻势时,志愿军的作战风格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我们和美军一样,已经能够利用装备特征和地面工事,对敌人形成局部的火力优势。

金城战役中,志愿军24万人配备了1360门火炮,还有20辆坦克,在炮兵和步兵的通力配合之下展开战斗。

这是肉眼可见的经验和进步,也正是毛主席希望我军在战争中得到的历练。

停战之时,中国已经从一个空军建设几乎一片空白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拥有23个航空兵师和3000多架飞机的国家。

空中拼刺刀,那是刀刀见血。所以才会有人说,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新中国就成长为了空军强国。

除了自身的进步之外,中国还通过抗美援朝战争得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中苏的深入合作。

毛主席说过,从打朝鲜战争开始,苏联人才完全相信中国人。在和毛主席的一次次沟通往来中,在朝鲜战场传回来的一次次捷报中,斯大林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正因如此,156项援助才会从苏联来到中国,苏联才会把本国的工业建设体系缩小成一个可供借鉴的版本,投放到中国境内。

对于急于建设工业体系的中国来说,这是相当宝贵的机会和资源。所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的不仅仅是国威,还有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

苏联在绝密档案中所记录的一系列信息,被俄罗斯公布之后,都让人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抗美援朝。

结语

一场发生在几十年前的国际战争,哪怕已经成为了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每一次新资料披露之后,都能让人从中挖掘到新的信息。

新中国的果敢,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最大原因。

参考:

中国青年报

新华网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毛泽东与中国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

颜声毅.朝鲜战争:俄罗斯公布秘密档案[J].国际展望,2000(19):58-62.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130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