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不如父母一代, 日本“下流社会”给我们怎样警示?

罗sir职话2024-03-30 16:15:41  91

从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就成为了我们的一个标杆,最初是日本率先转型成功,船舰利炮,成为“列强”一员。

在几次战争之后,日本明明是战败国,却又奇迹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到我们崛起。

不过在很多方面,日本这个东亚小国,不仅仅是和我们有着相同的文化和历史叙事,在社会乃至现代经济结构上,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到了最近几十年,我们一步步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是我们欣欣向荣,一方面是日本泡沫破裂,经济低迷,老龄化,年轻人一蹶不振,两种反差的对比显得更为悬殊。

到了近年,对日本社会乃至经济的探讨多了一丝理性,甚至还有许多同情,这其中的变化大体上是因为我们和日本有着相同的困境,诸如房地产泡沫和人口老龄化,而在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背后,日本也有着我们难以触及的优势。

理解日本,成为日本,超越日本,目前我们处在哪个阶段?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就职后不久发表的演讲中说道,“现在的孩子成年时,将是历史上第一个生活水平低于自己父辈的世代”,克林顿说这番话是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感,进而说明自己的经济发展长期战略。

但是,三十年过去了,纵观美国经济,总体依然稳健发展,而GDP增长停滞,一代过得不如一代的反倒是日本。

三十多年前,日本人的雄心壮志是买下美国房地产,再高价租给美国人。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日本城市地价增长200%,到了1990年,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日本企业干一辈子实业,不如买一块地皮。

于是乎,整个日本从企业到个人开始疯狂买房,做起了房地产生意,银行贷款甚至都不需要资质证明,银行自身也不担心坏账,因为几乎所有资产都在涨。

大公司的员工几乎每年涨薪15%,年终奖都是半年薪资起步。

日本人据此重金投入教育、奢侈品消费,打高尔夫成了日本中年男性最流行的时髦运动,没有人会预料到危机很快就会到来。

1985年《广场协议》后,美元持续大幅贬值,1987年底,日元对美元升值100%,日本人在全球疯狂购入奢侈品,1989年12月29日,日经指数创下38915.87的历史高点。

1990年开始,变局出现了,先是日经开始震荡下滑,短短九个月后跌破20000点,跌幅高达50%,到了1992年,第一个季度日本股市全盘崩溃,所有债务都在变成不良资产。

1995年,日本首都东京的地价狂跌67%,县城房价更是下跌九成,在短短两年之内,日本一共有2300多家开发商破产,对绝大多数日本人来说,那是一个几乎如同世界末日一般的景象。

同时期,日本未偿住房贷款总额为141万亿日元,占日本GDP29%。

到了1998年,日本失业率达4%以上,倒闭企业超过2万家,自杀人数突破3万人,日本人过去有多拥护,现在就有多讨厌房子,越来越多的房子变成了烫手山芋。

1983年,40岁以下的日本人42.2%拥有房产,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28.4%。

1995年,日本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的份额高达68%,到了2016年,这个数字跌到了9%。

我们很难说,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但可以确认的是,这是日本成年人共同造成的局面,而接下来出生的日本年轻人,却要承担着一个和他们无关的后果。

对经历过那场历史性衰退的日本人来说,尽管他们可能失去了财富甚至还负债累累,但好消息是,当时的日本已经有了相当健全的社会福利公共保障体系,这也就导致,居民收入以年金的形式加速从在职人员转移到退休的老年人手中。

但对日本年轻人而言,他们的收入明显下降。

日本学龄前儿童的家庭,年收入在1994年达到峰值,随后逐年降低,到了2004年的时候,已经跌至1989年的水平,其中尤其以单亲妈妈家庭年收入的下降最为显著。

而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也由此开始固化,甚至代际向下流动。

所谓代际向下流动,指的就是子女到了和父母辈同样的年龄时,其社会经济地位较之父母辈明显下降。

也就是生活水平不如父母一代。

在日本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代际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变动主要是向上流动,孩子到了父母的年纪,可以享受比父母优越的生活水平。

过去我们也是这样,在经济整体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子女比父母学历更高,大部分男孩可以获得比父亲更好的职位,大多数女孩也可以和比自己父亲更优秀的男性结婚。

过去许多80后的父亲都是农民工,或者工厂工人,而他们的孩子最终考入大学,现在有的在国企工作,有的在公司当白领,还有的甚至能够成为大公司的高管。

到如今到了00后,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年轻人的学历贬值,学历内卷现象不断加剧,这也要求今天的年轻人有更高的学历,于是我们也看到了考研考公的人在不断增长,过去本科毕业就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在今天不再是共识。

日本也是如此。

进入90年代后,日本社会出现阶层固化,即父亲所从事的职业与儿子的工作相关性增强,如果父亲没有一份较好的工作,那么儿子也很难找到好的工作。

阶层固化导致学历的代际上升被中止,这意味着你哪怕考入一个好的大学,拥有一个不错的学历,你也很难往上走;而学历固化,又反过来导致阶层固化。

在日本,如果父辈间存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距,就会通过学历传递给子女,这种倾向越来越明显。

而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事情,就是“下流社会”;固化是指子女一代和父母辈生活水平大致相同,但如今,随着经济周期的不断演变,可能会出现子女无法维持和父母相同生活水平的情况。

而我们和日本的情况还有所不同,如果说日本的情况是年轻人担忧自己向下流动,生活水平不如父辈,那么我们的情况可能就变成了,不仅仅是年轻人担忧向下流动,不少年轻人的父母也担忧向下流动,这是一个全年龄段所担忧的事情。

这不是子女间的代际向下流动,而是全社会的向下流动。

过去引入市场经济四十多年的发展,70后乃至80后应该是我国历史上生活水平最好的一代,到今天这个事实也成立,细数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没有一个时期是能够让普通人衣食无忧的,但我们今天至少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衣食无忧,或者说解决温饱问题。

但这显然不够。

市场经济是以承认人的趋利性为前提条件的,整个人类历史在三百年前都吃不饱饭,但今天全球大多数人都能够吃饱饭,我们显然不能以此为理由认为我们可以回到过去那个吃不饱饭的时代。

基于此,人的私欲就是永远不满足,经济在增长不满足,想要增长更多;经济增长放缓不满足,想要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增长停滞更不满足,迫切想要拯救经济。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强调干预的,尤其是事关宏观经济,而人能够接受由奢入俭吗?

显然不能,至少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忍受自己辛苦半生的房子出现贬值,资产出现缩水。

日本的问题,其实就是人口结构和人口红利问题,也是福利社会问题、就业分工问题、中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这些问题各路学者都有思考,甚至也拿出过各种解决方案。

但从今天来看,日本依然没有得到解药,至少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日本经济的增长依然异常缓慢,甚至可以说没有太大起色。

是日本的经济学家不行吗?是日本的智囊团不够多吗?

问题的答案或许在于,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局面。

原因也很简单,在涉及到人口领域,大部分趋势都是不可逆的,日本的地产泡沫和人口老龄化同步发生,一切就像命中注定大势所趋,哪怕人类有自身干预市场的主观能动性,但在大势所趋面前,强如日本,也无能为力。

日本经济走到今天这一步,房地产是表象,内里则是人口的衰减和老龄化。

我们也有学者,如携程创始人梁建章摇旗呐喊,不仅仅自己以身作则,给携程女性员工创造较好的生育环境,也多次呼吁刺激生育,精神的确可嘉,但实际效果又似乎在不断讽刺。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就像是一个警示、一个提醒,提醒着我们需要小心可能的未来,警示着我们人口结构性的不可逆一旦发生,将造成难以挽回的趋势性后果。

日本所遇到的问题,似乎又是一个必然,一个正常社会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人口红利及消失的社会里,所必然要面对的。

一代人经历衰退,可能再也不会碰房地产,宁愿租房也不愿买房,这是房地产泡沫带给他们内心难以磨灭的伤痛和心里阴影。

而我们还需牢牢记住我们和日本的不同之处,和日本相比,我们至今还有差不多2亿农民每个月领着一两百元的养老金,和日本同时期的社会公共保障体系相比,在这一点上,我们是缺乏的。

而这种缺乏所导致的后果,在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显现出来。

end.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0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