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破记录了, 首都将不再适宜居住? 连蚊子都被活活热死!

名城的雨2024-06-11 17:23:20  117

“我们要被热化了,只能跳进恒河里!”

最近,高温杀菌追杀到了印度,要在印度人和细菌之间做一个你死我活的诀别。

如今的印度大街就像起锅烧油后的铁板,那极端的高温拿去做饭都能做出一顿丰富的午餐,还省了一笔燃气费。

那最高52度的高温让印度的一个常见物种——蚊子都已经快要消失在这片大地上了,印度人死于高温的更是有200余人。

作为其邻居的我国,似乎并没有受到如此极端气温的影响,过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仅仅是一墙之隔,差别却如此之大,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一场30年不遇的高温灾难

烈日炎炎,近50摄氏度的高温仿佛一张燃烧的网,将印度的老百姓笼罩其中,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火炉之夏。

数据显示,5月,随着印度早早降临的酷暑天气,位于新德里的蒙盖什布尔气象站测到了惊人的52.9摄氏度高温!

此次极端气温飙升当天,印度首都新德里因高温中暑人数就达到85人。

截止至6月3日,全印度因高温出现身体问题前去就医的就已经有两百余人,近百人因高温致死。而且由于上报滞后,官方数据可能严重低估了这一惨重死亡数字。

印度气象局局长指出这场高温灾难是迄今为止时长最长的一次,并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就这么发展下去,印度的极端高温甚至有可能突破53摄氏度!

一个被遗忘的温室

这场席卷大半印度的灾难级高温热浪究竟是怎么回事?

印度气象部门透露,今年5月一个罕见强劲的热浪系统造成了印度西北部地区罕见的极端高温,加上全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终于引发了这样一场气温飙升的灾难。

国际媒体无不对印度高温灾难纷纷报导,但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却很少被提及:印度究竟为何会这么频繁地遭受这种程度的酷暑?

原因并非单纯的自然灾害,更多的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遭遇,是印度人无节制的推进工厂建设和忽视绿化的必然结果。

长期以来,印度政府对于民生基础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发展规划很少顾及环保;气候变化并未引起印度人的高度警觉;地区发展严重不均等空调普及率极低。这一切的滞后与失误,最终在今年夏日如同滚雷爆裂开来。

首都新德里为例:没有绿化,到处是石灰路和柏油马路;基础设施陈旧,供电供水严重短缺;空调设施极度缺乏,且只是富人的特权;电力资源匮乏,普通住户用电都成了一种奢望;水污染严重,民众只能用污水生火做饭。种种这些都为今年这场悲剧埋下了伏笔。

我们来看看无人机拍摄的新德里鸟瞰图,就能够明白这些了。整个城市无一例外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钢铁建筑和高楼大厦,以及各种厂房设备向天空中排放着高温有毒气体。整个城市就是一座熔炉,将太阳提供的高温成倍地返还给大气。

高温记录持续刷新

印度今年的高温状况使得无数人饱受折磨,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这也打破了30年以来的高温记录。翻看记录,我们惊讶地发现印度上一次高温记录竟就在2022年!

2022年,印度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灾害,造成了极其惨烈的影响,刷新了那时候的高温热浪记录。

从2022年3月开始,印度北部平原地区就遭遇了罕见的高温天气,4月中旬达到高峰。许多地区最高气温突破49摄氏度,部分地区更是创下50摄氏度以上的历史极值。新德里等城市出现了连续几天超过49摄氏度的高温,热浪持续时间之长前所未有。

据当时报道,截止至2022年5月底,这场高温灾难就导致了至少90人死亡,上万人中暑就医。很多户外工人和无家可归者由于中暑、脱水等原因而受伤或者丧生。很多学校也被迫停课,工厂停产,货运停止,几乎在各个层面打击了印度社会的正常运行。

再看今年印度的遭遇,显然他们没有为以前的遭遇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调整。如何以正确的方式解决气候异常现象,是印度接下来的发展中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

我国是否会出现极端高温?

看到印度的这幅惨状,不少网友开始担心这场灾难是否会传到我国。对此,我国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表示,就今年气象来看,我国仅部分地区会出现阶段性高温现象。相隔不远,但气候之差可以说是云泥之别,究竟是为什么呢?

提到这就不得不夸夸我们国家连绵不绝的高原山脉了,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它横跨在我国和印度之间,隔绝着大量来自印度的热流。这座巍峨的高山形成了我国的天然空调,将热气返还给印度,将冷流过渡到我国,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火墙”。

印度比我国更靠近赤道,大部分地区都处在热带大陆性气候的笼罩之下,夏季尤其炎热干燥并且少雨,而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季风气候,气温较之印度偏低,且降水量充沛,不易形成高温天气。

无论是从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上看,我国的对抗高温条件都远超过印度,一般不会发生像印度的那种高温现象,就算发生了我们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但是我们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虽然我国的气温条件较之印度还算比较适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气温也是呈一个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气温已经超过了40度,这提醒我们出门在外时一定要做好避暑工作,保护好我们自身的健康安全。

笔者认为

气候安全关乎的是我们全人类的安危,对待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不能马虎。

近些年,大暴雨和极端天气越来越常见,可能也是大自然在提醒我们人类一定要顺应它而不是一味地破坏它,如果各国都像某个小日子那样像海洋里排放核废水,谁知道以后大自然又会怎样惩罚我们呢!

参考信息:来自于澎湃新闻2024-05-29 16:45的报道

参考信息:来自于第一财经网2022-05-13 06:05的报道

参考信息:来自于中国气象新闻网2024-06-07 21:41的报道

参考信息:来自于新华社2024-06-11 13:10的报道

文|Lewell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9962.html
0
最新回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