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道德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浙江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掠影

钱江晚报2024-06-12 07:11:51  94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王璐怡通讯员凌晨

一个人追求道德的生活,人生就会更有意义;一个社会尊崇道德的风尚,社会就会更有力量。

新时代以来,浙江积极探索具有中国内涵、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浙江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新路径,努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成全社会同频共振,让文明道德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杭州又现“最美”。

6月4日,凌晨5时不到,当不少人还在熟睡时,杭州临平一小区发生惊险一幕:小区一户居民家突发大火,一业主被困9楼阳台外,随时有坠楼危险。

生死之际,“最美邻居”挺身而出——最先发现火情的两家夜宵店员工火速分工,有的不顾危险爬上了8楼阳台,探出半个身子尝试去救被困者;有的喊来了其他邻居,拉起床单、被子充当“救援网”。最终,这支自发组建的“邻居救援队”,成功帮助被困者脱险。事后,当被问起行动缘由,他们说,“没想这么多”“救人最重要”。这样朴实的回答和吴菊萍那句“出于本能”仿佛再次重叠。

救援视频截图

十多年前,年轻妈妈吴菊萍的奋勇一举,让全国为之震撼,也催生了网络热词“最美”。一句“最美”,是公众对道德的激赏和赞美,也体现了人们的社会理想和价值期许。

这些年,从“最美妈妈”“最美司机”再到如今的“最美邻居”,“美”的涟漪不断扩散,“最美现象”不断涌现。

这背后离不开浙江对“最美”的不断赋能。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发动基层选拔树立“最美”,发现、培养、放大道德楷模,通过加大“最美”基金奖励力度,鼓励设立民间道德奖励基金;在农村社区等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文化长廊”,开展让身边好人、凡人善举上墙等多种行动,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建好身边的道德课堂,舟山推出“微访谈”上渔船、禁渔期“舟山好老大”直播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宣传活动,邀请沈华忠等省道德模范分享海上救人心得,与渔民兄弟交流海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等,让“舟山好人”不再只是宣传栏中的好人好事,而是成为市民身边人身边事。绍兴开通全国首家网上爱心博物馆,展示200多位“最美爱心人士”。丽水的“好人一条街”让各类“最美人物”走上街头,用“最美”点亮城市。

在浙江,经常性举办的群众性主题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入耳入脑入心。而这些源于民间的“最美”,也更具感染力和示范效应。

即便过去快半年了,仙居县皤滩乡汤坎头村村民张树堂仍清楚记得自己站上村文化广场颁奖台时兴奋的心情。因为保洁工作勤恳认真,为改变村容村貌作出了贡献,他获评村“好人好样”之保洁之星。村两委不仅为他颁发了大红证书,还送上了洗衣液、扫把等“土味”奖品。“非常实用!我不仅要自己继续好好干,也带动更多人一起好好干。”他说。

用身边好人好事引领身边人,仙居实施“好人好样”村风行动,把目光聚焦最基层,同时还通过敲锣打鼓戴红花、门口挂起好人牌、村中宴会坐主桌等各具特色、村味十足的礼遇项目,以礼崇德。

在价值观多元的现代社会,这种质朴的表述、真实的流露,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弘扬“最美”,无疑是将道德观念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为构筑“道德高地”、建设“精神家园”注入强大的价值力量。

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一个个大大的茶桶,一排排整齐的茶杯……天气渐热,再过半个多月,温州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红日亭伏茶节”。半个世纪前,在这个名为红日亭的小凉亭,五六位热心老人摆出煤炉和茶壶,烧制伏茶,免费供过往路人解渴祛暑,由此拉开了一段善行的序幕。

“现在,红日亭服务内容丰富了,服务队伍也越来越大,经常有各类爱心组织或志愿者前来帮忙,还有不少人捐钱捐物……”“亭长”孙兰香从2010年至今,在红日亭已义务工作了十多年。她介绍,如今的红日亭不仅夏烧伏茶、冬施热粥,逢年过节发放各种特色食物,还开展社区服务、结对帮扶、应急救援、爱心驿站、军民共建等服务项目,常驻的红日亭“银发”志愿服务队成员就超100人,伏茶点也开设至全市12个县(市、区),形成伏茶公益联盟。

德行,在心为德,施之为行。从点到面,从个体到团体,从区域到全城,红日亭已然成为温州道德地标。

红日亭志愿服务活动现场图源浙江宣传

不仅仅在温州,如今走在浙江的大街小巷,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随处可见。据统计,浙江活跃着1174万名志愿者,占常住人口的近18%,全省注册志愿者更是达到1861.3万名。这意味着,平均每3.5个浙江人中就有一名志愿者;每5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人。

崇德向善、以文化人。浙江各地通过深挖传统文化富矿,赋予传统美德新的时代价值和人文特质,以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德文化植入,形成持久渗透、浸润教化。

衢州“从娃娃抓起”,结合南孔文化的人文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南孔学子“三礼”即开蒙礼、明志礼、成人礼中,探索研制两条“有礼研学之路”和一个“开蒙礼孔庙研学”活动,着力打造“最有礼”成长范式。目前,已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91批次、研学文化活动46批次,年均研学人数达17万余。

东阳横店立足横店影视文化产业资源优势,在彰显中华文化中,让影视基地既是旅游胜地又是道德高地。如今,游客通过参观拍摄实景基地、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激发爱国热情。

道德里也有真金白银。余姚将无形的信义转化为有形的价值资产,创新模式,通过“道德”与“信贷”联姻、和“礼遇”挂钩,让“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理念深入人心。

小家电制造是余姚传统优势产业,“余姚好人”王敏做了多年香料生意,去年想涉足家电制造产业,但启动资金不足让她犯了难。“那时候,香料生意压着一大笔资金,而购入家电制造机床又需要大笔资金。跟亲戚借,不太好意思;向银行贷款,不仅要担保还要抵押。愁得我很是头大。幸亏有‘道德积分’。”王敏感叹道。

凭借三星级道德绿卡,她的道德积分超过80分,不仅不用抵押担保,还能以优惠利率获得贷款。王敏申请后,30万元贷款很快到账。如今她已顺利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

“无形之德”转化为“有形之得”,让越来越多群众主动投身道德建设中。截至今年3月,余姚7.23万人凭借“道德积分”,累计申请专项信用贷款220多亿元。

以德治激发社会治理内生力

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地处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的“双出口”,征地拆迁后,有部分村民搬进了新村。不久,村干部就发现,过去不少村民爱在房前屋后种菜,搭个棚子堆放杂物,搬进新房后仍习惯性地到公共绿地里种菜。

如何治理?

桐乡在全国率先开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实践,较早地实行了一系列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创新举措。其中“一约两会三团”是桐乡“三治融合”创新载体。“一约”即村规民约(社会公约),“两会”即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三团”即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

“发现毁绿种菜后,我们请道德评判团出马。”越丰村党委委员黄伊琳说,道德评判团由村里德高望重的村民组成,他们不仅一家家做工作,还邀请全体村民一起来评判,引导形成不在公共绿地种菜的共识。

“时间久了,村民自己也感到拉不下面子,把棚子撤了,也不再种菜了。”黄伊琳说,组建“一约两会三团”,就是进一步扩大群众对公共决策的参与,实现群众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自己参与干;干得怎么样,自己参与评判,“村民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怨气自然就少了。”

在浙江,“德治”教化正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力。

长兴创设的文明诚信档案,将发生在每个家庭成员日常生活文明行为与个人品德建设挂钩,形成评价体系,开展量化评定,进行结果运用。通过将“文明诚信档案”评分细则纳入村规民约,实现了村民从被动管理到主动自治,参与村里事务的主动性和参与率不断提升。

对于这一点,太湖街道陈塘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晶感受颇深。

李晶所在的陈塘村,是长兴县外来人口最多的“城中村”,最多时外来租客可达8000人。过去,“环境差、治安难、管理乱”一直是陈塘村的治理难点和痛点。2年前,陈塘村探索新居民文明诚信示范户评选“旅馆式”工作法,参照旅馆“租前审批、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管理模式,同步将参与文明诚信示范户评选写入“房屋租赁协议”,制定“以房管人、服务留人、安居助人”的文明诚信评分细则,通过一季一评,绿码大于100分为“示范户”,蓝码100分为“达标户”。

“通过亮码评比,本地村民和新居民都能主动积极配合村里的重点工作,支持村里的公益服务事业。”李晶说,如今,“城中村”治理难题正逐步改善解决。

不仅在乡村,道德规范已广泛融入到组织规章、行业守则、职业规范各个方面,拓展至企业、商圈、专业市场、社会组织等,通过建章立制,为公民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制定具有刚性约束力和常态化保证的制度体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844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