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乱吃东西,就会生病,乱说话,就容易得罪人。在人情社会,嘴巴太多,并不是什么好事,恰恰是一件坏事。
跟朋友相处,你总是指出朋友的不足,相信朋友就会认为你多管闲事,而不跟你往来。跟领导相处,你总是顶撞领导,那领导就会认为你不懂事,而选择针对你。
嘴巴如何,不仅取决于人之智商,还取决于人之情商。智商高,了不起侃侃而谈。而情商低,就会“说多错多”。
与其说多错多,还不如“守口如瓶”。守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让嘴巴乱说话,才能够减少麻烦,明哲保身。
总把这些话放嘴边,是愚蠢的行为,要避免。
一、跟层次不同的人争辩,是愚蠢的行为。
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让子路去买些吃的。进入到店里边,老板就说,我看你是读书人,这样吧,我考你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那我就请你吃顿饭。
子路很自信,认为自己饱读诗书,学艺多年,就痛快地答应了。望着子路,老板写了一个“真”,问他这是什么字?
子路毫不犹豫,回答这是“真”字。老板否定了子路的答案,说这是“直八”。如此,这两人就吵了起来。
孔子进到店里边,问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就否定了子路的答案,而跟老板说,这确实是“直八”,只是子路学艺不精,不懂罢了。
事后,子路就问孔子,老师,难道这不是“真”吗?孔子回答:凡事,又何必较真呢?他觉得是“直八”,那是他的选择,大家层次不同,就不要多费口舌了。
层次、三观相同,自然可以交谈一番。可如果层次、三观不相同,就不要说太多了,尊重别人的选择就好。
二、动不动就掏心掏肺,是愚蠢的行为。
人在江湖,最大的忌讳,就是跟别人掏心掏肺。你把心掏给了别人看,别人未必就会领你的情,甚至还会在背后捅刀子。
在《三国演义》当中,有一个情节“杨修之死”。话说,曹操进兵汉中,可战况不利,就想退兵。一天夜里,夏侯惇问曹操夜间口令,曹操回答“鸡肋”。
路过杨修的营帐,夏侯惇发现杨修正在收拾行李,就疑惑,杨主簿这是在干什么?杨修就跟夏侯惇掏心掏肺,说“鸡肋”指的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魏王准备退兵......
夏侯惇也连忙命令军士提前收拾。曹操发现了军士的举动,就疑惑,谁让你们收拾行李的?军士们说,是夏侯将军。
曹操喊来了夏侯惇,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夏侯惇一五一十地将杨修的话说出来了。结果就是,杨修被斩首示众,夏侯惇啥事都没有。
你知道某些秘密,那烂在心底就好。如果你跟别人掏心掏肺,一旦遇到某些变故,那别人就会让你背黑锅。吃亏的,终究是掏心掏肺的老实人。
三、跟别人谈及金钱、利益,是愚蠢的行为。
古人有诗云:“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
比山势更险峻的,其实是人心。比豺狼虎豹更可怕的,也是人心。人心这种东西,看似善良,实际上充满了贪嗔痴,以及羡慕嫉妒恨。
你跟别人保持距离,没有涉及金钱利益,相信各方都能“井水不犯河水”。反之,你跟别人靠得太近,谈及金钱利益,那就会导致一定的矛盾。
举个例子。过年的时候,你回到老家,就跟邻里、亲戚炫耀,自己赚了多少钱,有多少产业,孩子有多优秀,日子过得多滋润......
亲戚听了你的话,非但不会因为你的好,而感觉到高兴,只会因为你的好,而产生“见不得人好”的心理。所谓“笑人穷,恨人富”就是这个道理。
别人问你过得好不好,那我们只需要回答“过得还行”就足够了。其余的,尽量少说为妙。凡是涉及到金钱、利益,都会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写到最后
有人不理解,在人情社会,不是讲究“嘴皮子”的功夫吗,为什么还会有“说多错多”的事儿发生呢?
首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把握好一个度,才算是真正的嘴皮子功夫。只是,这个度不好把握,99%的人都不懂真正的嘴皮子功夫。
其次,说话太多,就容易谈及不该说的事。要么得罪别人,要么践踏别人的底线,要么暴露了自己的秘密,于人于己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三,人在江湖,讲究的是个人的神秘感。保持沉默,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也不得罪别人,别人摸不透我们,自然就不敢侵犯我们。
不懂说话,那就保持沉默。沉默,不仅是金,还是人生的保命符。
文/舒山有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8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