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沧海
编辑|t
引言
1924年,孙中山先生深刻意识到要与共产党合作才能真正组建救国队伍,于是在中共与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
这所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成立的第一所军校,曾培养出不少知名的军队干部,比如著名的“黄埔三杰”等。
然而,纵观黄埔军校的历史就能发现一“怪案”:为什么我们所熟知的黄埔将领都是前6期出来的,而后面的17期却几乎没再出过名将?
(黄埔军校旧址)
一、将星如云的前6期
黄埔军校建校以来,曾走出不少智勇双全的名将,甚至还有“七十二弟子”的说法。但仔细看完这72弟子的名单后就会发现,他们全都是前6期的学员。
首先是著名的“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
当年在黄埔军校中,更有“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的说法,以此来夸赞这三人各有长处。
此外,还有左权、徐向前、周士第等几位从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共产党员,以及罗瑞卿、程子华李运昌、伍中豪、许光达等人,也都是黄埔军校前6期走出的共产党员。
(陈赓)
而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知名将领就更多了。例如一期生胡宗南、关麟征、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等等。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还涌现出几位优秀的女性学员。
第一位赵一曼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早年间组织过学生运动,并在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进行学习。
在抗战中,她是打击日伪军的东北抗战巾帼英雄。可惜的是,她还没有看到抗战胜利便被敌人逮捕入狱,最终因坚决不透露情报而被日军残忍杀害。
(赵一曼)
另一位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女性是谢冰莹,她与赵一曼一样是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的。谢冰莹是“五四”时期崛起的女性作家,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女兵、第一位女兵作家。
抗战期间,谢冰莹奔在前线做救助、宣传等工作,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军事将领,还是最后两位女性学员,无一例外的都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前6期。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黄埔军校前期将星如云,后面却没再出过名将?
其实黄埔军校之所以前后期的差别这么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校长——蒋介石的立场发生了改变。
(早年将士)
二、思想的转变
孙中山先生建校的初心是为了与中共合作,从而培养出真正的爱国志士,以此来拯救国家与人民。但后来的蒋介石却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初衷,改变了黄埔军校的性质。
1925年孙中山逝世,蒋介石很快就掌握了国民党的军政实权,全面统管国民党内部事务。很快,他对中共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
(中山舰事件)
1926年3月,蒋介石掌权后不久就发生了“中山舰”事件。他一直都对中共抱着极强的戒心,更不愿意两党进行合作,尤其是在这次事件中苏联代表进行退让,让蒋介石的野心更加膨胀,意欲对中共除之而后快。
也是从这件事过后,蒋介石彻底撕破伪装,开始在明面上对中共人员进行打压。而当时还在黄埔军校任职的中共教员,自然也都主动或被动的离开了岗位。
例如周总理、聂荣臻、叶剑英等人,都曾在黄埔军校的政治部或教授部任职。中山舰事件后,他们都毅然离开了黄埔军校,走上反蒋道路。
(早年将士)
再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共这些具有坚定革命思想教员的离开,也带走了黄埔军校最后的“信仰”。
因为此后的黄埔军校中,从学员到教员基本都是国民党人士。因为蒋介石对中共心怀芥蒂,又急于扶持嫡系人员,对学员自身的能力反而不是特别看重。
而学员中的大部分人又以成为蒋介石心腹为主要目标,认真学习反而成了不重要的事。
连薛岳晚年都直言老蒋“只要奴才,不要人才!”
这种非正常的氛围,就是后期难再出名将的重要原因了。除此之外,黄埔军校后期的资源没有前期好,也是其中一个要素。
(蒋介石)
三、资源的变化
先看前6期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基本是在1927年左右。这个时间段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的时期。
在这期间,前6期的学员有商团叛乱、北伐战争等战役来做“磨刀石”进行历练,毕竟真刀真枪拼出来的才是真本事。
(北伐时期的中央军)
但后17期的学生主要面对的是侵华日军。这些人基本没有进行过实战,更何况在学校里所学更多的还是怎么争权夺利、讨老蒋的喜欢,又怎么能混出名堂呢?
另一方面,除了在学校这个平台中没有良好的资源以外,后期的黄埔生在军队里也很难有大作为。
毕竟前6期走出来的优秀学生,基本已经占满了国民党的重要职位。即使他们继续往上晋升,也多会提拔跟随自己时间长的心腹,那后期的这些黄埔生就更排不上号了。
最后一点是生源问题。前6期生入学到毕业,基本都是在广州本部,但是从第6期开始,就已经设立分校了。
(武汉分校遗址)
1926年底,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成立。例如前面所提到的赵一曼和谢冰莹,就是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走出来的优秀毕业生。
到1927年初,又成立了长沙分校。到了4月份,国民党再次宣布要在南京成立新的黄埔军校,更要以南京校址为本部,广州改为预科。
而在建立分校的过程中,黄埔军校招生的对象也不再是最初的高标准、高要求,而是只收认可国民党与蒋介石的人群,自身能力反而不再重要。
要知道前6期黄埔生在招收的时候,可是非常严格的。
(黄埔三杰)
例如一期生就需要初试、复试都通过后,才能到广州参加最终的考试,而考试的内容更是涉及历史、数学、国文等项目。考完以后,学校再从1200多名考生中选出350人为正取生,100人为备选。
像陈赓、蒋先云就是从12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取生而入学,蒋先云更是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这些前后对比中就能看出,后期生源的素质参差不齐,也是后17期黄埔生难出“将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家觉得黄埔军校后期难出将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参考资料:
[1]黄埔军校同学会 -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纪事.黄埔杂志.2014-09-01
[2]史忆 | 中山舰事件真相.上海党建文化研究中心.2023-02-09
[3]黄埔军校一百零八将.百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6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