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再道跟彭德怀的私交,不能说少,应该讲几乎没有。陈再道是个认死理的将军,可是在某些方面上,却是全然不在乎的。
例如名字,陈再道本不姓陈,而是程,因参加农民义勇军时,被登记人员错将程写陈,他索性将错就错,就叫陈再道,建国后功成名就也没改回来。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陈再道在湖北,参加黄麻起义(在此之前他还在大别山南麓,参加过秋收起义);而彭总,则是在湖南,参加的平江起义。土地革命战争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军队,共同为革命效力。
长征结束前,彭总在中央红军,也就是红一方面军,担任红三军团军团长;而陈再道,则在红四方面军,是徐帅的心腹爱将。当时,陈再道可能听过彭总的名字,但彭总很可能没听过陈再道的名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改编,彭总就职八路军副总指挥,陈再道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后到冀南军区担任司令。彼时两人虽有上下级关系,但交往还是没多少。
彭总指挥的百团大战,陈再道十分捧场,高度参加,率领了10个团进行。不过,在这场大战里,两人的交流还是很少,没流传出什么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彭总率领一野向西北打去,而陈再道是晋冀鲁豫大军的纵队司令,在东逐鹿中原,向南挺进大别山。他们天各一方,各自解放一个地区,交集完全没有了。
建国初期非常重要一场战争,抗美援朝,彭总率领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击美帝,援助朝鲜;而陈再道当时是河南军区司令,压根没往朝鲜跑。所以他们没有交集。
在之后的国内工作中,两人的交流还是没有,撑死就是几张公文往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彭总没有直接领导过陈再道,两人交往不多,没有老首长、老部下的情谊。但在彭总的问题上,陈再道在那时,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地维护他呢?原因不复杂,就是他们两个性情相近,为人处世方面有很多共同点。
较为突出的有三个:一是作战风格,陈再道被多人称赞是“再道之勇”,彭总的指挥风格也是勇猛不怕死类型。他们都曾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不敢随便造次。
二是他们都是眼睛里揉不下沙子的人,从不说假话、谎话骗人害人,一是一、二是二。面对意见相左、观点不和的情况,他们都是当面提出,从不背后搞什么小动作。
三是他们对革命的忠诚和热忱,超越常人,更是能做到身居高位,也不惜付出生命去实现。
彭总在庐山会议上的发言,陈再道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也讲过类似。陈再道说:“我是农民出身种过地的,地里的庄稼怎么长、长多少,我还是知道的。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简直就是胡说八道,真是吹死牛不偿命。如果我们上上下下都信了这种话,国家就要遭大难了。”
陈再道的发言,被当作典型,收入会议简报,全部中高层干部都看到了。
后来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许多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下庐山后,事情还没完,不知有人从哪听到“陈再道跟彭德怀在工作中有过矛盾,还发生过争执”,就想知道详情,借此邀功。
那人找上门去,告诉陈再道,自己想要关于彭总的一些材料,得是符合庐山会议“主流”的。对此,陈再道直接说了一连串自己所知道的,彭总干过的好事。那人顿时愣住,也没做记录。
陈再道见状,哪能不明白这人要的是什么。他气得浑身发抖,随手拿起个笔记本,就往桌子上摔,然后从凳子上蹦得一下站起来,大声斥责道:“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可以跟彭总对骂,但我绝不会落井下石,更不会给你提供批人的炮弹。我说了这么多,彭总是个大好人,做了很多好事,你敢往本子上记吗?”
那人自然是不敢的,记了不就留下“罪证”,容易“引火上身”吗?
陈再道虽然跟彭总不熟,但决不相信他是外界铺天盖地宣传批判的那样的人。彭总的人品,他信的过;彭总的坏话,他说不出。
那人见得不到有用材料,又挨了陈再道的一顿臭骂,就灰溜溜地离开了。
1967年7月,陈再道遭遇不幸,他一再坚持,涉及到自己的事,都跟自己单独算帐,不要扯上别人。这般的光明磊落,被吴法宪视为挑衅,陈再道因此挨了他一巴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