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大湾区车展上,Smart携旗下精灵#1、精灵#1及刚刚在北京车展上首发的精灵#5一同登场。其中作为Smart史上尺寸最大的精灵#5,自然成为了众人的焦点所在。在发布会后,我们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对Smart中国CEO易寒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在这场专访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对于精灵#5的更多信息,对于Smart品牌的现在及未来,在这次专访中,都得到了清晰的回答。
别把Smart想小了
很多人都觉得,Smart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小”的品牌,似乎小就是Smart的内核,但Smart方面对此则有不同的看法,易寒先生是这么看的:今天上午在展台演讲时,Smart相关人士有一句比较精炼的话,“别把Smart想小了”,这句话其实是双关的。第一,不要总觉得原来的fortwo才是Smart,其实Smart在油车年代也做了各种各样产品上的突破,也有forfour,也有跑车。其实Smart一直在“紧凑于外,宽适于内”这个产品概念上做孜孜不倦地追求。
油车时代是这样,电车时代更是这样,因为电车给了产品设计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扩展的可能。smart精灵#1和#3,定位紧凑型SUV和紧凑型轿跑这两个市场。一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市场体量的判断,另外也来自于这个市场在全球布局中的普适性。未来我们两座车做不做?很多人都问我这个问题,肯定会有这个机会,因为这个要看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众所周知,目前中国A0级以下市场是在快速萎缩的。中国过去有很多老头乐的车型,把这个市场冲击得很乱,带偏了大家的认知,两座的车是不是就不安全,舒适性能就很差,就应该卖的很廉价。我觉得这个需要市场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但是Smart为什么别想小了呢?另外一个含义其实就是说Smart在最早90年代开始油车造型设计的时候,有品牌DNA的三个关键词,叫“纯粹、热爱、惊喜(超越期待)”,英文是Pure、Love、Unexpected。这三个词在当年是这样,在今天依然是设计师遵循的原则。其中,这个惊喜(超越期待),我认为特别有讲究。我们跟奔驰的设计师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惊喜(超越期待)”的理解是什么呢?Smart的产品出来一定会给人感觉“哇”,非常直观地就会让你有一个“哇”的印象,它不会让你觉得顺理成章、理所应当就是这样。
另外车身的尺寸,包括外观造型风格也会跟别人不太一样。其实你看Smart的任何一款车在出来的时候,它跟所谓的同行竞品,不管是在原创性上,还是它整个造型吸引眼球的程度都会更强。它不会说像谁,它也不会说我在哪个设计取向上走了一条别人走过的路,它其实还是会有一些开创性、独创性。
为什么我们说Smart精灵#5这台车是有史以来第一款走出城市的Smart?这也是我们洞察到市场对于用户多场景使用、对于轻户外越野的需求,他没有需要三把锁、四轮独立悬挂这种东西,他可能没有这么强的需求,但是他一定是要在城市和乡野之间有这样的场景切换,且有更好的使用体验。你也不能把这个车弄得非常的硬汉,而带来更多舒适性上的损失。所以在这个方向上,我觉得是在对市场超越期待的一种判断之后给出来的。
另外一个,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我们跟奔驰的设计师们做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对于这个车在个性、风格以及设计元素上的偏执。比如说我们这个车坚持了所谓的四轮四角空间的极致追求,包括我们现在#1、#3、#5的车都是无框车门,非常讲究设计感。做无框车门实际上是很难的,为什么我们还是追求这样,其实也是设计师的坚持。另外还有我们一以贯之的氛围灯,我们Smart这个氛围灯还是很多用户非常推崇的,在精灵#5上进一步做了延伸。还有一个就是我们#1和#3拥有多达11种车身颜色,其实Smart的颜色也是我们非常自豪的用户选择的倾向,这款车也会继续贯彻在这些方面设计风格上的追求。
关于当前市场的乱与治
在解答关于新能源车市场目前现状和一些状况的时候,易寒先生认为,全国范围来看,5月份,新能源的渗透率大概还只是在34%左右。去年到年底,有的个别月份是达到36%。说明今年虽然环比新能源的量在增加,但其实它的渗透率还没有如预期继续地达到40%,这个还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我们来说,包括今年的个别市场,其实整个政策对油车也是在逐步放松的,包括一些限牌城市,现在要求增加油车牌照的投放,新能源税费减免的持续性也没有那么的明朗。
我们现在去看全球,欧洲市场其实对新能源所谓保护性的一些政策也在慢慢回收,其实也给予了用户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情况在中国是非常好的迹象,我不认为新能源是靠保护得到下一步的发展,它一定是靠公平竞争和让用户自主选择,靠体验、靠技术或者靠用户的偏好来获得更多的客户,这个才是一个理性的市场状态。
今年1-4月份的整体表现对于Smart来说也是符合现在大市场的情况,我们在稳步地、逐月地增加。在新能源市场上,我们目前还是一个个性化的存在,但是随着我们全球市场的推进,包括今天Mandy讲的,我们已经在27个国家和地区开始了我们的全球销售。我想这个成绩在所有国内的新能源品牌中间是突出的。得益于两个母公司的加持,我们在渠道方面可以快速地进入到欧盟、美洲,包括亚太等这些主力的市场区间。单看中国,我们没有那么主流,但如果加上全球的表现,我们就是市场一个不容小觑的力量。现在很多友商都在积极地喊“出海”,包括这次大会组委会的论坛,我看他们的主题其中也有中国品牌出海这样的议题。Smart不一样,我们是重回海外市场,相较来说走得更快,更有先天的优势。当然,我们对中国市场有更加积极的企图心。
我们目前在中国66个城市开通了177家销售门店、5家品牌旗舰中心等销售和服务渠道。我们是2022年9月份开始交付,大概也就是20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速度我认为还过得去。预计今年年底,我们的渠道将扩充到百城以上,我们要积极进入到所有的二线城市和一部分发达的三线市场。正如刚才您说的,其实用算法简单去算的话,这个销量的增长空间就是在于这些扩充的空白市场。
另外一个,今年我们的全新Smart精灵#5也会按计划投向市场,预计将带来更多的增量客户。因为它跟#1和#3还是完全不同的增量市场,尺寸、级别,包括价格段,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扩充,我想这个也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增量。所以今年我对整个销售的形势还是比较乐观。当然,我前面也讲了,大湾区是我们现在需要快速提升的重心,不管是在品牌的影响和认知上,还是在我们的渠道建设上。我们在大湾区有近20家门店,深圳的品牌旗舰中心也在筹备中,将在近期与大家见面。今年在广东也会继续发展渠道网络,中山、江门、湛江、揭阳等城市也有发展计划。
关于目前的流量热潮
Smart认为,流量焦虑来源于对于市场空间的客观认识,我们现在市场布局才66个城市,而全国有300多个城市,我们该有的市场机会和空白没有抓住,这个是焦虑的。第二,从狭义来说,我们现在是小红书、抖音上最热的品牌,我们的官方账号,以及各个城市门店账号,活跃度都不小,所以这样来看,我不认为我们会有焦虑。但是譬如我有一个明星老板,一个网红的创始人,能够在直播、公开课,或者一些短视频上有热度,客观地讲,我觉得这个不是Smart品牌应该走的方向。
作为一个新品牌、新势力,他们通过创始人的形象、故事或者是他的一些社交端的花边去吸引用户的关注,靠直播、靠车展、靠引流,包括跟明星合作等方式,对于一个全新品牌的确是很有效的一个手段。但是Smart作为一个拥有26年发展历史,在个性和新奢领域有广泛认知的品牌,我认为这不是我现在需要去做的事情。
此外,作为全新品牌,他们的创始人或者网红老板,现在采取的一些手段,它的时效性以及持续性有多久,我是表示怀疑的。公众新鲜感一过、好奇心一过,这个事情会打折扣。换个角度来看,这对品牌岂不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吗?就是你该去投资品牌建设的时候,你过度关注了创始人或者品牌所谓的风范影响力。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说回我们,Smart的品牌传播有三个关键词,大家理解了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不去博所谓的“流量”,而是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第一,是“全球化“。Smart的全球化不是简单地出口到多少个国家和市场,我们全球有将近300万的粉丝来持续为纯电Smart赋能。我们在16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在亚太的泰国、马来、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东的迪拜、卡塔尔等市场都有很好的品牌认知。而这些全球国家和地区,也不只是靠抖音或者小红书的粉丝可以覆盖的。所以中欧两地双中心的运行,如果论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我们是最广的。因为我们不只是针对中国的社交媒体去做粉丝运营,我们还有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这些账号上的活跃度也是我们对流量的信心。
另外一个关键词叫“新奢”。Smart的新奢并不是某个领导可以来代言的。比如说今天来到现场的薛凯琪,我觉得她是很好的新奢用户的标签,我们不是仅仅请了薛凯琪来参加活动而已,而是我们在香港确确实实有很多明星客户。此外,我们的母公司奔驰在过去20余年对Smart品牌的打造上,也给大家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新奢印象,并会一直传承和延续下去。
第三个关键词,是“都市”。你看我们的展台、门店,跟其他的一些汽车展厅不太一样,因为它非常强调这个车和都市穿梭精灵这种个性的匹配。我们很多周边产品,我们叫Smart idea,都保持着都市的感觉。“全球都市都爱Smart”,尤其是我们占比很高的女性用户,在香港、米兰、巴黎、上海,当她们在马路上看到跟她一样的Smart在穿梭的时候,相信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理解了这三个关键词,就理解了流量对于Smart来说是一个别样的解读,不是某个人、某个领导为这个品牌简单粗暴地去赋能多少的点击量、关注、page view去换算成的流量,我们品牌的流量来自于对品牌精神的坚持,以及我们更多样化的营销手段所带来的。
在前段时间的北京车展,我们双方的董事,包括唐仕凯唐总,书福董事长,其实都来了Smart展台,在汽车圈,他们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但是我们不需要用他们来博“流量”。
后记
其实在专访中,易寒先生的一段话非常有代表性,请允许我引用这段原话,作为本次专访的结束语:“如果狭义地去看,现在传统豪华燃油车品牌做的电车卖得不成功,会担心是不是对电车产品有一些羁绊或者顾虑,我认为这个是要分开看的。它们的不成功不是品牌的问题,是产品和体验的问题。如果用油车思路去开发电车,车机拉胯、智驾拉胯,“三电”也不那么先进的话,你光有一个设计是很难俘获年轻用户的心。但是对Smart来说,我们是吉利和奔驰合作的模式,吉利的浩瀚平台给Smart电车带来很好的技术底子,但是我们的设计、品牌以及用户故事的一些印记,是传承了奔驰时代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