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近代史,这其实是一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和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同样,这也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在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中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有的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有的则舍弃了感情,以自己人生的残缺和命运的曲折,最终换来了国家的解放。因此这段历史,即使在我们今天看来也充满着悲壮和令人唏嘘的细节。
我们所熟知的毛主席、朱德元帅还有周总理,他们的故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自然不必多说。而在十大元帅中,有一个人,他的人生轨迹同样曲折,而他的亲人在人生轨迹的选择上,曾经与他背道而驰,但最终却依然能够迷途知返,走上了正道,这段经历,更加令我们感到传奇,这位元帅就是罗荣桓。
当然要讲述这段经历,我们就需要先去聊聊罗荣桓的人生。毕竟兄弟两个人的人生是密不可分的,罗荣桓所经历的事情,他的弟弟自然也经历过。
罗荣桓出生于1902年,这个时候大清朝还没有灭亡,中国依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人民群众生活在一派水深火热之中。同样的,外国殖民者也在疯狂压榨着中国,希望能从中国榨取更多的利益。
而作为湖南人的罗荣桓面对这种情况,从来没有认命,毕竟湖南人在近代历史上就以“霸蛮”著称。面对外部的挑战,也曾经诞生过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出色人物。
所以梁启超先生也曾经说过:“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从小的时候开始,罗荣桓就期待着,能够在将来的学习中找到一条中国未来的出路,想办法让中国变成一个不一样的状态,真正做到“富国强兵”,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罗荣桓的家境也是不错的,所以当他开始读书的时候,罗荣桓的家中就资助罗荣桓一路认真学习,他在学校里接受了多种思想的熏陶,在激烈的碰撞中,最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是自己要坚持走一辈子的道路。并且他在此时也立志,将来要变成一名共产党人,真正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而奋斗。
后来的罗荣桓考到了青岛大学,当时的青岛还是德国的殖民地,但随着一战结束,日本人强行接管了青岛,并且打算在青岛继续实行殖民统治。所以当时就爆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口号之一,就是“外争主权”,希望当时的北洋政府能够坚定起来捍卫青岛的主权。当时身处青岛的罗荣桓,自然也参与到了学生的游行活动中,并且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袖,在组织学生抗议和示威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领导的天赋。
所以当时的党组织也非常器重罗荣桓,在罗荣桓毕业后就给他下达命令,让他回到武昌的中山大学读书,并且在中山大学里发展党组织群体,吸纳更多的青年志士,为党组织补充新鲜的血液。此时的他,已经拥有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的处理经验,也能够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的环境。
而这也为后来罗荣桓参与到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段组织学生的经历,才让罗荣桓在未来有了更优秀的革命能力和革命意志,为他之后的辉煌革命事业埋下了伏笔。
而罗荣桓的弟弟罗湘,则走上另一条道路,他其实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但最终却选择了跟哥哥完全不同的前进方向。
罗湘比罗荣桓小了两岁,是1904年生人。说起来,兄弟两个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在最初,罗荣桓不管是在青岛读书还是去了武昌,都带着罗湘一起,他也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以身作则,给罗湘树立起来一个好的榜样,以此来引导罗湘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而罗湘也没有辜负哥哥罗荣桓的期待,不管是个人层面的表现,还是在革命道路上展现出的状态,也都堪称是一名“模范青年”。尤其是在罗湘毕业之后,目睹了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和百姓困苦的现状,他一心认同当时孙中山先生的想法,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报效国家。
于是罗湘便加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里面的一名优秀学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湘跟后来的罗瑞卿、廖耀湘,还有著名的间谍头子戴笠等人都是同学。那届的学生里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不管他们后来是成为了共产党人,还是依旧在国民党内待着,每个人都可以说成绩不凡。
但是作为哥哥的罗荣桓,还是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国民党内部的反动本质,尤其是在孙中山先生离世后,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右派占据了主流的话语权。他们的背后是当时中国的大资本家以及封建和买办势力,这些人从本质上是仇视革命的,同时更不希望中国走上解放之路,所以他们必然会在关键时刻搞排除异己的措施,并且想办法对共产党人进行血腥的屠戮。
于是罗荣桓便想办法,希望能够劝说自己的弟弟罗湘离开国民党。尤其是在“412反革命政变”后,专门托人给罗湘带去了一封信,向他说明了国民党当时的状态,并且试图说服自己的弟弟退出国民党,加入共产党,走能够拯救中国的正道。
只可惜当时的罗湘年纪还太小,不能明白哥哥的深意,在他眼里,哥哥虽然比自己年长,见识的东西可能也多一些,但是还是在一些问题上负担太重,他觉得哥哥的看法未必比自己更对,共产党也不一定就比国民党更可能拯救中国。
所以罗湘并没有听从哥哥的劝告,反而是继续在国民党的阵营中留了下来,他觉得至少从他的角度来看,国民党未来还是有潜力的,而且至少国民党看上去真的比共产党整整体实力更强,不是吗?
但是很快罗湘便意识到,自己还是太年轻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罗湘便投入到了北伐的事业里,按理说他黄埔毕业生的身份,应该是最可靠也最被重用的那批人,毕竟谁都知道,蒋介石是黄埔的校长,而黄埔毕业就等于是“天子门生”。但是罗湘在国民党中却备受排挤,无论是多么好的待遇都轮不到他,明明是黄埔系,但是却成了“杂牌”,甚至在很多时候被明里暗里地怀疑他的忠诚,罗湘此刻才意识到,国民党内的黑暗和腐朽,已经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程度。
这还不算完,如果说只有排挤也就罢了,罗湘更要命的是会被逼到很多时候去打一些实力悬殊的仗,甚至在有的时候,明明是送死的局面,但国民党还是会排出罗湘,原因想想也很清楚,那就是罗湘的身份,他是罗荣桓的弟弟,哪怕自己自证清白也没用,自己的哥哥就是一个共产党,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罗湘再怎么努力,也换不了国民党内高层的信任。
这个时候罗湘才明白,自己哥哥当时对于自己的建议是多么正确,国民党内已经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这些基本是无法改变的,此刻的罗湘能考虑的就只有怎么面对自己的未来,或者说怎么能摆脱当下这种被排挤的局面。
最后他想到的方式,就是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回到我党的怀抱。
在1947年的时候,罗湘决定解甲归田,毕竟抗日战争已经打完,他继续留在国民党的军队中也没有意义,基本上也就是为未来打内战做准备了,但罗湘又不想参加一场“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战争,所以他最终选择的还是重新成为一名普通的老百姓。
在1949年的时候,解放军来到了罗湘的家乡,罗湘组织起了队伍,加入了解放军,也重新见到了哥哥罗荣桓,这对已经相互别离数十年之久的兄弟,重新会面,他们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也同样有很多要交流的情感。实际上这段经历也让罗荣桓和罗湘对于亲人之间的感情以及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体悟有了更深的了解。
兄弟之间在动乱的年代,也许会走上不同的道路,但是相互之间的感情不会因为选择而发生改变,真正的亲人,在经历了分分合合后,终究会走到一起,回到身边。
而这时候的国家和民族,也将迎来新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当年罗湘和罗荣桓的期待也终究达成,兄弟两个人同样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后来的罗湘,也为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和贡献,经历了各种波折和动荡,最终于1982年病逝,他的人生也可以说得上非常传奇了,而他和哥哥罗荣桓的故事,也成为了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