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赖御史佝偻着被现实压弯的腰,手里拎着他力所能及能买到的最好品相的枣踏进范闲的宅子,此时,他才发现“百官之中,都察院是最穷的。”而赖御史的历史原型更让人破防。
赖御史是言官,代掌谏诤的官员,这个官职必须要刚正不阿,要耿直,要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要随时做好死谏的准备。
赖御史是历史中无数言官的具象,他们舍生忘死,他们清贫度日,他们不惧权势,他们凄凉落幕......
赖御史的家一定很小,小到可以用脚步轻而易举的丈量,他踏进范家宅子的时候眼底的错愕那么令人心疼。
他尽自己所能拎的枣子,在范闲的桌子上是那么常见。
他下意识将红枣藏在身后,其实他清楚的知道,他当成宝贝一样的东西,也许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无论是枣,还是他的正直和气节。
他一定被人嘲笑过,讥讽过,甚至被同僚好言相劝过:“花花轿子众人抬,和光同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官场就是这样,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诸如此类,一定听过不少。
在历史上也曾有那么一个人,他也清贫到家中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小女儿因为一块饼而饿死。
海瑞读书的时候正是王阳明知行合一盛行的时期,这对海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一生都践行自己的为人准则,从未违反过一次。
海瑞连续两次科举落榜便放弃了科举之路,去做了老师。
1558年,他被任命去淳安做县令。那个地方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贫富分配不均等,富豪占着最多的土地却不纳税,或者交得很少,而那些老百姓没有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反而因为被虚摊多报,增加了很多负担。
这种事,若没有上下打点,是行不通的,老百姓投诉无门,只能哑巴吃黄连,过得苦不堪言。 海瑞到任后,命人重新丈量土地,规定赋税,给那些穷苦的老百姓减轻了生活负担。
他自己一年的工资只有三十两,养活一家子很成问题,他安贫乐道从不抱怨,还让仆人自己种菜吃。
海瑞的清廉人尽皆知,穿布衣,吃粗粮,行事作风根本不像一个“当官”的样子。
一次,海瑞破天荒的买了两斤肉回去给老母亲过寿,这样的小事居然惊动了全城的百姓,人人奔走相告:海瑞买肉了,海瑞买肉了。
可想而知,平时的海瑞节俭到了什么程度。 总督胡宗宪听说这件事,也跟着阴阳怪气的凑热闹,逢人就说:“我听说海瑞昨天买了两斤肉,可真是稀罕事。”
这二斤肉和赖御史的枣何尝不是这些清官的心酸和无奈呢。
胡宗宪养子无方,他的儿子因为海瑞招待他用的四菜一汤过于寒酸大发雷霆。不料,海瑞命人将闹事的胡公子抓起来,还将他身上的银两搜出来充公,对人说道:“口口声声说是胡公子,胡总督的儿子怎么会不知道招待标准,胡总督还曾告诫本官不能铺张浪费,你一定是假冒的。”
这事传到了胡宗宪耳朵里,他也只能吃个哑巴亏,不敢拿海瑞怎么办。
海瑞造福百姓,在民间颇有美名,人人称他为“海青天”。
后来,海瑞做了户部尚书,那时候大明朝已经乌烟瘴气,明世宗朱厚熜痴迷成仙,不上朝,一门心思作法炼丹。
1566年的一天,海瑞将家人托付了出去,又到棺材铺给自己买了一副棺材,同家人做了最后的告别后,挺直了他的脊梁缓缓走上大殿,他给皇帝献上了《治安疏》。
他在这里痛斥皇帝不理政务,荒废朝政,一心沉迷炼丹,导致朝廷君不君,臣不臣,所有人都趋炎附势不肯说真话,大明王朝大厦将倾,百姓苦不堪言。
海瑞的话说得非常难听,君道不正,臣职不明,如同赖御史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参庆帝一般,海瑞这些正义之言也都剑指朱厚熜,希望他们迷途知返,好好做个皇帝。
这般的耿直无异议给了皇帝一个响亮的耳光,朱厚熜恼羞成怒,命人将海瑞抓起来,“快把他给朕控制住,别让他跑了,我要杀了他!”
大臣们却说:“海瑞来就是带着必死的心的,他不会跑的。” 朱厚熜听后十分震撼,按捺住要杀人的冲动,将海瑞的话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觉得脸红,越读越觉得羞臊,他说:海瑞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纣王。
海瑞被下了大狱,两个月后,明世宗在悔恨交加中去世,海瑞不久后被释放。
海瑞这一生起起伏伏,屡次因为刚正得罪人而被贬,又屡屡凭借本事再被启用,可他这一生从未同流合污,从未因清贫而更改志向。
1587年海瑞死后,御史去他家才发现,海瑞生前所用之物糟烂不堪,满屋子里竟找不出一件拿得出手的东西,就遑论值不值钱,这些用具破到连普通老百姓都不会用了,穷酸贫寒的文人也会嫌弃的地步。
海瑞就靠着这些东西过了一年又一年。
赖御史不是一个人,他是魏征,是海瑞,是包拯,是淹没于历史洪流中的许多人,也许,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都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3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