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何夺不了慈禧大权? 问题不在慈禧, 你看人家汉武帝是咋做的

趣史談过去2024-06-05 19:12:35  109

咸丰皇帝去世后,年仅六岁的载淳继位,即同治帝。但可惜的是,他19岁时逝于养心殿。

由于无子继承皇位,慈禧亲妹妹和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被选为接班人,而这时载湉才五岁,实际年龄不足四岁,没有能力治理朝政,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执掌大权。后来朝政大权由慈禧一人掌控。

然而,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光绪帝在位三十余年,为何大事小事一直都是慈禧说了算,他身为一国之君,怎么始终没能夺回大权呢?

慈禧在咸丰时期为他批阅奏折时,心中对权力的渴望暗中滋生,而咸丰也看出了慈禧的野心。

害怕自己死后,年幼的儿子载淳难以真正把控朝政,会历史重演,出现吕后、武后的情况。

所以想要效仿汉武帝除去钩弋夫人的做法,避免“人主年小而母年壮”的情况出现。

然而,咸丰帝却始终少了一点魄力,不忍心杀害这位自己宠爱的妃子,慈禧因此逃过一劫。于是想通过“顾命八大臣”、“东西二后”、“皇室宗亲”这三方互相牵制,以确保皇权不会旁落他人之手。

却没想到他去世不过两个半月,这个几乎看似完美的安排,就被恭亲王奕訢和两宫太后推翻。

同治帝一生就如亲生母亲的傀儡般,在国事、私事上都难以做主,毫无存在感。在他去世两小时,下任皇帝便被选定。

随着光绪帝一天天长大,慈禧也不得不举行归政典礼,还政于光绪。当然,有人认为,这时的光绪也只是一个傀儡,手中无任何权力。但实际上,这也有点失偏颇。

因为如果他手中没权力的话,慈禧也就没必要发动“戊戌政变”。所以,在光绪成年亲政后,手中是有一定权力的,起码可以独立处理政务,事后再将大事小事呈报给慈禧。那么,为何他一直不敢夺权呢?

一、眼光短浅,手段欠缺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了他一个夺权的机会。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

而光绪似乎也希望通过变革夺取慈禧手中的权力,并在朝廷上培养支持自己的亲信。起初,慈禧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觉得光绪小打小闹,所以她默认了这一变法。

但没想到光绪的胃口越来越大,过于急于求成,甚至想要杀害慈禧。而光绪在慈禧质问他“知不知情维新派要对她下手”的时候,竟然回答说“知情”。

这一回答,也让他彻底远离权力中心,再也没了夺权的机会。参与维新变法的戊戌六君子更是在劫难逃。

二、性格原因,无人支持

由于从小远离父母,生活得谨小慎微,养成了光绪警惕、懦弱的性格,在亲政后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连培养势力都不敢明目张胆。

这样的性格造成了他缺乏果断,这使得他在面对慈禧太后和其他人的挑战时,很难坚定地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光绪缺乏独立的权力,不得不依靠外部支持来维持他的地位。但是,他的支持者主要是支持变革和渴望变革的官员。

虽然这些官员很有才能,但他们也缺少实权和影响力,在朝中根基尚浅,无法为光绪提供足够的支持。

汉武帝刘彻和光绪帝两人身上,其实有着不少相似之处,那么他又是如何夺得大权的呢?

汉武帝在十五岁时继承皇位,在内,一有太皇太后窦氏,横跨三朝掌控西汉朝政,影响力巨大。二有以生母王氏为首的外戚实力膨胀。

在初次碰壁后,认清眼前形势的刘彻充分发挥“忍”的作用,没事就去狩猎、游玩,表现出无心朝政的模样。

直到太皇太后窦氏去世后,才开始有所动作,重用王氏家族,制衡窦氏旧臣。

在两方斗得两败俱伤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如卫青、霍去病等人。这些忠于天子的重臣,成为刘彻一步步掌权的关键。

从这以上内容来看,不管是个人能力还是朝堂上的手段来看,汉武帝刘彻都不缺乏,而这恰好是光绪帝所没有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

《汉书》

史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155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