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绿色的梦想|新华林场:接续60余载 让荒漠变林海(3’05”)
审稿:张淑卿
终审:刘 浩
一读:吴 念
正文:
[解说]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土地面积5.2万亩,主要负责造林、育苗、林木抚育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
新华林场建场之初,生态环境极其恶劣,辖区土地都是沙滩、荒滩、碱滩、草滩,全都不能耕种。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
那个年代(分)给林场的都是三荒土地,草滩、荒滩、碱滩。过去这(里)气候非常恶劣,“无风满地沙,有风埋人家,只见春季籽下种,不见秋天收庄稼。”这就是说的我们这里。
[解说]1978年起,随着“三北”工程建设启动,依托项目支撑、国家投资,国营新华林场正式吹响大规模治沙造林的“冲锋号”。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
当时我们防沙治沙非常艰苦,搭的帐篷,而且守在工地上,一走就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就住在沙窝里头,在沙窝里头吃、住、行,喝的水都是非常咸,有时候(大风刮得)出去三四米就看不见了,但是我们也没停工,还在坚持,在那植树造林。坚持下来(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周边农田的同时,带动周边的农民增收、增效。
这棵树是我们1975年栽植的,栽植以后到现在几十年了,但它现在生命力非常强,现在也挺粗的,两个人也抱不住。
[解说]经过几代人的艰辛付出,林场逐渐摸索出以林挡沙、以草固沙、林草叠加综合治理的模式,将人工造林与封禁管理相结合,初步形成“网、带、片”与“乔、灌、草”相结合的沙地治理格局。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
现在我们有冷藏苗避风造林(技术)、高压水打孔植树造林(技术),这是新的科技,所以就是人工也减少了,而且把(工人)劳累(程度)也减少了,同时也把开支减少了。
[解说]据统计,“三北”工程实施以来,国营新华林场累计造林3.9万亩、林场森林覆盖率已达65%,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
现在(林场)林草覆盖率达到65%了,而且通过这么多年治理,现在已经把零星沙丘全歼灭了,同时盐碱地也正在改良之中。我们这么多年保护和修复,现在进林场里是空气清新,同时我们改变了局部的环境,沙尘暴和自然灾害减少了。所以我们现在进来我们这片林,我们感觉到非常欣慰,而且幸福,因为通过我们多少年来植树造林,我们感觉到我们有成就感了。
[解说]如今,“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林场及周边乡镇的荒滩、碱地被改造成了林地、耕地,土地沙化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护林网保护了周边58.5万亩农田及土地,实现了稳产、高产。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场长 杜文化
防沙治沙是个永久性的工作,得持续发展,(让)我们一代一代的人继续发扬下去防沙治沙(精神),不能让它反复。
新华社记者张晟、彭源 内蒙古巴彦淖尔报道。(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9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