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它是好莱坞“歪屁股“片?
因为它以伪纪实的视角,讲了美国发生内战,最终叛军炸掉白宫射杀总统的故事。
跟《白宫沦陷》那种特工商业片不同,这部电影有着非常古怪的视角。
旁观、冷静、中立。
观众全程看不清主角们的立场,不知道他们是支持叛军还是支持总统。
好似在参加一场冒险舞会。
而这游离的、吊轨的视角,才是此片的精髓。
但有意思的是,这样一部美国电影,imdb的评分居然比豆瓣还高,前者7.6,后者仅6.4。
我要打8分。
为什么?
当然不是因为它的歪屁股。
听我娓娓道来。
美国内战 Civil War
香港译名更猛:《美帝崩塌》。
我期待这部,不是因为题材,而是因为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他不算一线名导,除了处女作《机械姬》,作品口碑都不算好。
但无论是视听还是文本层面的古怪趣味,都高度符合我的审美。
尤其是上一部恐怖片《男人》和上上部科幻剧《开发者》,充满未来感的荒诞、邪魅、惊恐。
《美国内战》里,视听层面的“古怪”没那么放肆,主要体现在焦黄的打光,静物摄影和动态镜头的巧妙融合。
以及配乐。
主角们第一次开车前往华盛顿时的古怪配乐,有点嬉皮,有点噪音,有点惊悚,有点荒诞。
非常不搭。
当然,这种不搭是刻意的。
最古怪的是几位主角经历一场恶战之后,进入血腥现场。年轻女记者看着血淋漓的尸体惊恐不已,但配乐居然是舞会开场氛围的古典迪斯科。
电影38分钟到40分钟,一场残酷的枪战结束,升格镜头的众生特写配合古怪BGM,是我全片最喜欢的段落。
而在结尾叛军攻陷白宫的那一段,居然用了荒凉的古筝配乐?
看此片的朋友,一定要重点欣赏配乐。
配乐的古怪,是为另类的文本服务的。
这是一部内核非常深的反战片。
我敢说,倍速看的观众,没看懂这个内核。
它的反战视角,不是呈现民众的困难,不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不是呈现双方厮杀的残酷。
而是让你观察,四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战地记者,是如何看待这场摧毁国家的内战的?
主线故事,是他们一行四人结伴前往华盛顿,试图采访准备向叛军投降的总统。
一路上他们直面各种战争形态,呈现他们内心对这场内战的微妙态度,展示战争对他们内心秩序的系统性摧残。
第一个视角,是顶级女战地记者。
戛纳影后邓斯特饰演,她是顶级大刊的首席记者,看装扮看神情就知道,她深入跟踪这场战争很久很久了。
她对这种战争的情绪是什么?
困惑。
她熟练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以相机为枪,勇敢又聪明,但很多个微妙的镜头显示,她在战争的间隙里,在尸体上,在荒凉的阳光里,是一种冷漠的困惑。
他们为什么这般你死我活的厮杀?
要知道以她的身份,应该最了解战场的前因后果。
可她大约是知道,那些“前因后果”,不过是大人物的借口而已,没有人能真正解释,这群人为什么必须你死我活?
第二个视角,中年男战地记者。
由瓦格纳马拉饰演。邓斯特的同事、拍档,也是老油子,他的经历跟邓斯特一样,但他对战争的情绪跟邓斯特却截然相反。
也疲惫,也害怕,也困惑,但更多的是兴奋。
而且是没有立场的兴奋。
请注意,文本一点也没有批判他,只是通过他,反向呈现战争的残酷:
长久地直面战争,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嗜血、对杀戮感到兴奋的人。
如果没有这种兴奋,他不可能走到这里,不可能活到这里。
电影中段,一场正面战之后,他呈现的兴奋,比胜利的士兵还要狂热。
第三个视角,年轻漂亮的女战地记者。
卡莉·史派妮饰演。
毫无疑问,她指代就是网络上对战争充满浪漫幻想的年轻人。
她抛弃优渥安全的家庭,连相机都不会用,就狂热地进入战争现场。
不是要保家卫国,也不是“报道真相”。
纯粹觉得战争够刺激。
整个途中,她有大量傻掉、懵圈的表情,暗示她对真正的战争毫无感知。
相对应的是,她对老男人的任何一点言语暗示和挑逗,都秒懂,并且轻松周旋。
这个角色写的太棒了。
第四个视角,垂垂老矣的保守派老记者。
他是唯一真正了解战争、恐惧战争的人。
可最终,他还是被推到了战争之中。
成为必然的殉道者。
看出战争对人性的破坏了吗?
嗜血的人活下来,柔软的人被吞噬。
无关立场。
片中主角四人,都是善良、正义的专业人士。
但最终,战场成为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勋章,他们的作品。
“我只想在总统投降之前采访他,搞个大新闻,至于其他的,跟我没关系。”
途中还有一段狙击战。
记者问其中一方,对方是谁?谁给你们下的命令?
答:没有人给我命令,我只知道对面有人想杀死我,所以,我也想杀死他们。
攻陷白宫前,一行人远观纷飞战火,宛如烟花秀。
没错,战争对某些人来说,就是刺激漂亮的烟花秀。
我很喜欢那句台词:
“我中枪时,你会给我拍照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