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东北时, 刘震捡到本书, 按上面写的打仗, 打出5小时近万歼敌

今人说古2024-03-13 23:35:46  119

开国上将刘震,素有“洋司令”的外号,不是因为他有异域风情的外国人样貌,而是因为他的穿着总是处在时代潮流的前沿。二十一世纪前,在中国穿着时髦的人,大都是来自海外的华侨。穿着不同于同时期老人的刘震,自然不例外地被人错以为是“老华侨”。

刘震出生于1915年,家在湖北孝感乡下一贫农家。家中父母皆很好,还有0.75亩地,他是独生子,但日子过得还是很不好。父亲、母亲长年累月地起早贪黑,种地又纺织,所得粮钱还不够糊口。

母亲因多年超负荷的劳动。在刘震五岁那年撒手人寰。家中少了个主要劳动力,日子就更难过了。父子二人从此相依为命,年纪尚小的他也做起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放牛、洗碗、做饭、捡牛粪、捡柴火等等。

多年后的刘震,依稀还记得自己几次没捡够牛粪,不敢回家,蹲在草地上哭的往事。七岁一天晚上,刘父把刘震叫到身边,说起刘母在世时,讲过家境再不好,也要把刘震送去读几年书的事。刘父说,刘母是担心刘震大字不识,会被人看不起,还会受人欺负。

当时刘震年纪虽小,却记住了这句话,还用了一生来回味。刘父对刘震的管教很严格,要他读书用功,要他尊师重道。

好景不长,刘震十岁那年,刘父的哮喘病愈发严重起来,干活很吃力。他提前交待身后事一般,对刘震说:“现在身体不行了,你的书不能再继续读下去看。一来家里没钱,二来你要帮我干一些活。我这个病,没钱医治,也不想医。我死了不要紧,只是没能把你抚养成人,我就是死了也比不上眼睛啊。”

刘父边说,眼里的泪水边止不住地往外流。刘震“哇”地一声哭了出来,不停地重复:“你不会死的,你不会死的。会好的,会好的。我不读书了,我帮你种田,伺候你,孝敬你。”刘父抱着儿子,一句话也没说。

在刘震的衷心祈愿下,刘父的病渐渐好了起来。刘震十二岁那年,村里办新学,刘父又让他去学堂读书了。之前刘震在给人做学徒、学手艺。刘震是不愿意去的,觉得那样的日子太苦了。刘父相劝数次:“孩子啊,我是为你着想,我这是给你找个可靠的谋生路子。哪怕是灾荒年,手艺人也饿不死啊。”

1928年红军游击队来到孝感,刘震果断加入了儿童团,在1930年又加入了赤卫军。1931年9月,刘震受动员,成为孝感当地第一批报名参加红军的青年。参加红军了,是必须离开家乡的。对儿子参加革命的事,刘父双走赞成。

刘震离开家乡前,刘父对他说:“屋里的事你不要挂念,放心去吧。”还再三嘱咐道:“到了革命的队伍里,要听领导的话,守纪律、好好干,解放穷人。”在这最后一次的分离,父子俩都不知不觉地落下了泪水。

刘父是什么时候去世的?如今已不可考,只知道是在建国前。刘父对刘震的影响是巨大的,刘震穷尽一生贯彻的原则、观念和看法,都是遗自刘父。1947年的彰武战役,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证例。

刘震在1945年底进军东北时,捡到一本书,确切地说是国民党军不要的、丢弃掉的炮兵教材。拿到这本书后,他当作一件好宝贝一样对待,逐字逐句地阅读,像块海绵一样吸收里面的内容。

1947年的彰武战役,又称彰武攻坚战。1947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向东北的国民党军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即冬季攻势。冬季攻势一开始,2纵就在司令员刘震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分散在沈阳以北、以西的据点包围,然后进行一连串的分兵战斗。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电报意见是“打法库”,但打之前要求刘震亲自去勘察法库地形。刘震亲自带人勘察后,回去电报,大致意思是:法库可以打,但其周围的地形都是山,不是平原,有利地形均被敌人占下,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需耗费七到十天的作战时间;另外,若打法库,敌增援部队来得较快,我军没有合适的打援战场。

报告的最后,刘震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攻取彰武,可调动敌人的增援部队,在运动中打歼灭战。总部回复,同意了他暂时不打法库,改打彰武的意见。

这一仗的亮点,就在于刘震首次大规模地使用大口径炮作战。总攻前,他将炮纵分作两部,一部集中火力摧毁敌军在城墙上修建的防御工事,打开缺口;另一部则压制敌炮兵阵地,掩护我军工兵进行构筑冲击阵地。

经过50分钟的炮火洗礼,敌城墙上的大部分防御工事被摧毁,并打出一道宽30多米的进攻口。之后,另一部炮纵进行火力压制,步兵们冲锋。仅用五分钟,敌人的城防就被我军突破。在最后的歼灭战,刘震采取三面炮轰的围三阙一的战术,轻松歼灭敌军。

这场战斗,从开始到结束,只用了五个小时的时间,彰武近万名守军,被我军全歼。此战之所以能快速取胜,除我军势如破竹的势头外,还有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刘震将炮兵教材的理论,跟实际作战相结合,步炮协同作战十分周密。

此战战果,传到中央,得到中央的致电嘉奖;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也发来电报肯定:“盼传令奖有功部队及指战员。”

战史上称彰武攻坚战为“攻坚战中步炮协同作战的典范”,这是对刘震上将活学活用的最大认可。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捡到本书,就能自学并做到里面写的东西。要知道书本跟实操之间有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何况是在战场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1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