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铁骨铮铮的黄克诚大将,竟然向101求助过?101对他的求助,又是作何答复?黄克诚在1959年出事,完全是“自找”。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不仗义执言,不跟彭总“站一块”,不少人试图拉过他一把。
庐山会议时,黄克诚跟周小舟等人私底下说:“我黄克诚还算一个敢发表意见的人,现在也不敢说话了。”事实上,黄克诚还是那个黄克诚,要他发表意见时,他从不推脱,更不会不敢。谭震林曾劝他,跟大家一块暂避锋芒,一起批判。他不愿,并与谭震林爆发了十分激烈的争论。
黄克诚在组会上,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言辞虽然不如彭总犀利,但明显是表态支持彭总意见的。黄克诚这样做的最主要理由,就是他忧心当下局面造成的粮食短缺问题。几亿人缺粮吃,这可是个不得了的大问题。
会议上说把全国粮食产量调整为7000亿斤,根据是6亿人口,人均产粮过1000斤。这个说法,让黄克诚忍不住想拍桌子:“这个数字不符合实际情况。”
就是101被当作“救兵”上了庐山,彭总“跌倒”已成定局,黄克诚依旧不肯“服软”。当时有位重要领导人,两次主动找到黄克诚谈话,表示自己愿意帮助他摆脱困境,只需要他对彭总展开“反戈一击”。
黄克诚十分平淡地拒绝了:“‘落井下石’的前提是有石头,可是我连一块石头都没。诬陷别人,解脱自己的事,我是不会做的。”
在庐山上,黄克诚偶遇过彭总一次。彭总见他眉头紧锁,趁着周围没有人,出声劝他别太紧张,更别太悲观。简短的两句话讲完,他就走开了。庐山会议结束,军委扩大会接着开,之后黄克诚便一直赋闲在家。
1961年国庆,黄克诚获批上天安门观礼,毛主席主动向他走来,说:“你的来信我收到了,我很高兴。”之后,毛主席又跟他聊起蒙哥马利、斯诺等人来华的事情。黄克诚抓住机会,提出自己想做点工作,毛主席说可以,并征求他的意见:“想回军队工作吗?”
彼时的黄克诚,经历过上下庐山的“痛批”,哪还能回军队,哪还敢碰军队的事。他说自己想做调查研究的工作,给人家做参考用。毛主席点了点头,没再说话。
1962年9月,因彭总的八万言书,风波再起,黄克诚被牵连进去,遭专案审查,但日子还算好过,有时看书读报,有时跟人下棋闲聊,虽未剥夺人身自由,自己却选择闭门不出。最后,毛主席在黄克诚的审查情况上,批示八个字:“不作结论,寄予希望。”
1965年9月,毛主席委托杨尚昆,安子文代表中组部,一同来找黄克诚谈,说组织决定派他去山西做副省长。黄克诚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喜过望,他忙了大半辈子,突然就闲了下来,而且一闲就是6年时间,都快要疯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刘伯承元帅那样。
但很快,黄克诚就隐隐感到不对:安子文催促他离京,而且是能有多快就多快。当时临近国庆节,黄克诚想节后再走,但安子文一定要他节前。黄克诚感到有些奇怪,但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也想工作。
几乎是收到通知的当天,黄克诚就雷厉风行地收拾完东西,把该送的东西送了,该捐的东西捐了,房子里的东西全部清空——交还公家,他似乎做好不再回京的准备。可接下来的形势发展,其凶险程度远远超乎了他的想象。
到山西后,黄克诚几乎跑遍了地方县,有车坐车,没车骑毛驴。1966年5月底,一场新的风暴正在酝酿。当时他以为这事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了,毕竟自己的问题经过长期审查、受过历史考验了,这次应该不会再追究。
很快,黄克诚发现自己错了,错得还很离谱。1967年1月1日,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气势汹汹地把黄克诚带走。回北京后,他就被关了起来,先是被一些年轻人审查,后被专案人员审问。
因为这些人的不礼貌,黄克诚常常跟他们吵架;有时出现侮辱行为,他还会奋力反击;尽管他年老体弱,对方身强体壮,他还是要自讨苦吃一下,拼了命地打,打不过也打。
打到后面有一天,十多二十个彪形大汉,突然出现在黄克诚的审问室,且二话不说,有两人一左一右控制住他的双臂,让他动弹不得。黄克诚见情况不对,奋起反抗,一只手挣脱开束缚,然后抓起桌上的茶杯,猛地往自己头上一砸。顿时,黄克诚头上鲜血直流,人也失去知觉,休克过去。
这帮人没想到黄克诚如此刚烈,宁死不愿被折辱。他们见主角都昏过去了,也就各自散开,打算下次再来。苏醒后的黄克诚,气愤地给101写了封信。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封控诉信——控诉审查人员的手段酷烈不人道。
里面有一句是:“他们根本不懂历史,不懂旧社会,不能理解我们的路是如何走来的。”
当时还是有好人的,黄克诚到底是开国大将老革命,不是每个人都敌视他,觉得他很坏。他把信偷偷交给哨兵,让哨兵送到北京军区司令傅崇碧手上,再送交101。信没有得到直接回应,但黄克诚很快就没再受到酷刑般的审讯,审讯方式改为说教、劝供。
说到底,黄克诚之所以给101写信,是因为当时的他认为彼此不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他认为101跟自己一样是个革命20多年的老同志。101似有似无的援手,也是因为读过黄克诚的信,产生了共鸣才出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