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读者为:向社会更高阶层攀爬之人,中高层管理者,一把手,老板】
赵章夺权引发的变数无论如何,赵章(大儿子)夺权,如果能干掉赵王(小儿子),一定会迅速软禁赵武灵王,目的有两个:一是夺走权力,二是假借赵武灵王的命令,迅速处死李兑和公子成,还要迅速平定内部反对势力。必须要快,一鼓作气将他们拿下,才能稳住大局。如果做不到,赵章即使夺权成功,也坐不稳君位。
如果赵章干不掉公子成和李兑,他二人一定会以弑君的罪名来反杀赵章。如果赵章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对抗公子成和李兑,必定保不住到手的君位。尤其是残留的反对派相互联合起来,实力更强大。一旦他们消灭了赵章,接下来必定另立上位赵王。
赵章消灭了赵王,公子成和李兑消灭了赵章,赵王、赵章都被消灭,立新赵王,公子成与李兑成为权臣,掌握朝政。
历史事实是:赵王没死,因为年幼,公子成和李兑掌权。
必死之局为什么不能让赵武灵王重新掌权呢?对于这场斗争中最后获胜的人来说,留下赵武灵王太危险了。他一旦重新掌权,就会秋后算账、清理门户,将这些人全部消灭。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其被赵武灵王消灭,不如在当下就把他干掉。 夺权面前,无父子,无君臣,无亲情,由胜利者说了算。 所以,在这个斗争局势中,赵武灵王处在了必死的位置上。赵王消灭了赵章,也必须消灭赵武灵王,将权力全部集中到自己身上。如果赵章消灭了赵王,也必须消灭赵武灵王。因为是夺权,当然要把所有权力夺到手,怎么可能再给赵武灵王留下一丝权力呢!赵武灵王只能死。
对于帝王来说,失去手握的权力,就只剩下死亡的命运。所以权力与帝王不可分离,必须终身相随。帝王失去权力就是死,权力离开帝王必然归属臣子,臣必为君。即使名义上是臣,事实上是君。此时帝王之权依然处在名实分离的状态,后续必有斗争。 历史的真实情况是,赵章杀了肥义,公子成和李兑杀掉了赵章,同时必须除掉赵武灵王。于是,将赵武灵王困在宫中三个月,连树上的鸟蛋都吃了,最后落得活活饿死。
必死之局却是赵武灵王自己的布局安排这一场二子内斗爆发的深层根源在于夺取帝王之权,而直接原因是赵武灵王的安排。他让小儿子做赵王,又把大儿子赵章封到代地,给予过大的权力。虽然有制衡的效果,但也埋下了兄弟相残的隐患。
这个安排处处都是漏洞,处处漏风:第一,赵王的君王之位与实权不统一,名实分离;第二,两个儿子地位相等,能制衡,也必然互相斗争;第三,两个儿子的支持者都不可能安分守己,都要谋夺最高权力,都有以下挟上之势。赵章的属下要争拥立之功,赵王的属下要争护主之功。 所以在赵武灵王安排的这个局势里,处处都隐藏着斗争。这样的局势,貌似稳定,却极难控制,只能保持暂时的平衡,必然会失衡、会内乱。
这是赵武灵王人为地把国君权力两分,还要把国土两分,造成的必然恶果。 帝王权位的原则:权力不可分,名实不可分。名实分离、名不符实必出大问题。帝王之权必须统一于君。 《韩非子·主道》
道无双,故曰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