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楠,这位第一次登上《歌手2024》高压竞技环境的舞台,便一举夺下第二名,从逐渐疲态的那英手中接过了五旬国门的坚守接力棒。但是孙楠此次演唱《拯救》却引发了巨大的网络两极化评价——因为孙楠演唱《拯救》之中,出现了全程不按照节奏节拍去演唱的拖拍行为。这个拖拍行为,呈现了非常大的舆论风暴——一方面孙楠的唱功呈现了如下两种理解:
以尤静波(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教授)为主,主张孙楠的拖拍是一种Rubato(自由演唱),是炉火纯青、极致投入、增加听感内容的高超唱功技巧;
以业余乐手和音乐生为主,主张孙楠的拖拍是一种节奏基本功不佳,节奏律动单一的唱功表现。
那么,如此从声乐专业切入,国家队一哥扛把子孙楠的唱功到底是牛?还是油?他的节奏到底是好还是坏?答案如下:唱功的确很牛,但是节奏也的确稍显偏油。具体分析如下:
1:唱功在绝大部分时都是在讨论:声乐的技术性,具体为:咬字、音色、音域、声带闭合的机能,和个人音色技巧。在这些上面,孙楠的唱功是毋庸置疑的——亚洲代表性的国家队唱功。嘹亮音色,音域具有C3-C5两个八度,声带闭合的机能已经五十岁依旧保持者巅峰原调不降调的状态,个人演唱风格上也具有辨识度。从声乐技术性来说,孙楠是非常完美的歌手。
2:节奏属于一种唱功基本功,一般情况下不在讨论范围,因为节奏这个东西的难度远远低于声乐技术性,是一种作曲人的创造,歌手需要按照谱面来完成,给与作曲人尊重。但是节奏一旦出现问题,这就和音准出现问题一样,会造成唱功的技术性崩盘——属于唱功领域的低级失误。那么恰恰,孙楠的唱功在更难的技术性上没问题很惊艳,但是在基本功这种底层逻辑是具有较大的问题。孙楠节奏的观点细节如下:
孙楠的节奏并不是一种Rubato(自由节奏的即兴切分)或者是Layback的双声部追赶,而是一种全程都是节奏不对鼓点的散漫节奏,四四拍的正拍不是强拍,反拍不是弱拍,前后又错拍,甚至存在拖拍导致两个小节糅杂,这完全是混乱,不具备一种Rubato要求的自由切分。
孙楠的节奏体现是一种游离和散漫的情绪色彩,而《拯救》的编曲开头就是一种非常的坚定史诗弦乐,配器的小号提供了强烈的反馈需求氛围,而节奏强弱便是音乐艺术主要驱动力之一。但是人声的散漫节奏和小号的强呼应反馈,是冲突的、背道而驰的。本该是重拍的部分,偏偏拖拍,还有什么律动可言?编曲和人声存在巨大的色彩冲突,1+1小于2。不管什么Rubato这种由头,节奏让观众出戏沉浸不下来,甚至一种编曲上的难受,就说明唱功的基本功有隐患。
孙楠并非一次出现这个问题,甚至说整个职业生涯,基本上都一直存在节奏的游离问题,孙楠的节奏问题其实很早就出现了。CD版和Live的拍子强弱律动差异太大。以《声生不息》为例,全程合唱之中,不论是《神话》还是R&B曲目,基本上每一首歌都有节奏不对的问题,尤其是在合唱《神话》之中,韩红基本上每一次都要为孙楠校对节奏和鼓点。这是一种自然节奏的美感体现?显然不是。
所以本质上,大家在讨论孙楠的唱功时,其实应该分开去看——大众更习惯以声乐的高难度技术性去评判歌手,但实际上华语歌手的问题恰恰是基本功的问题,并不是技术性的问题。华语歌手之中音准有问题的一大把:那英、杨丞琳、梁静茹、黄绮珊、金曲天后艾怡良,音准都是有大问题。但是那英的技术性却是天花板级别的——蝶窦共鸣。
孙楠的问题,并不是声乐技术性的唱功问题,而是节奏基本功的问题。而这也恰恰是华语音乐审美和唱功的短板所在。以下来针对孙楠的节奏,做具体的声乐分析和音乐科普。
作曲=旋律+节奏,旋律提供音符,而节奏才是决定曲风的本质,华语受众仅有旋律
首先,我们要知晓一点:节奏在声乐唱功的地位是什么,才能去判断一个歌手的唱功好坏。那么对于唱歌的歌手而言节奏和音准,是同一级别的最底层基本功要求。我们完全可以用音准偏差,跑音、跑调来类比节奏对于歌手的重要性。那么歌手的各种技术要求优先级如下:
音准基本功≥节奏基本功>>腔体基本功>音色技巧>音域音域>即兴能力>器乐使用>作曲>作词>编曲>音乐制作;
节奏应当是属于歌手能力的最高优先级,在特定的曲风——说唱、嘻哈之中,不需要演唱的音准也可以。但是任何曲风唯独不能缺乏节奏的类型化审美。而在音乐之中,节奏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
1:节奏是一切音乐和音产生美感的底层规则——即编曲+人声的统一性锚点。歌手的人声仅仅音乐一部分,除了歌声之外,还有数千种乐器的演奏。那么如何协调声乐和器乐?如何让器乐来烘托声乐?答案是:节奏。在谱面上特定的节奏点,提供特定的强弱律动和特定的和音肢体,才能让人声的魅力最大化。
所以本质上,当人声的节奏开始不稳定的时候,真正破坏的并不是歌手,而是后台的乐手们的和音和演奏。音乐的本质就是和音,而和音的完成形式是器乐。在流行乐上人声的声乐是主体,但主体也一定要是具有着器乐和音烘托才具有基本的美感。
孙楠的拖拍问题,真正破坏也是这个和音的肢体——换言说,孙楠的节奏不问题,会导致编曲的弱化甚至是清唱逻辑,因为拖拍破坏了作曲的含金量。作曲人在完成作曲的时候是绞尽脑汁创作了一个完美的情绪,而节奏是情绪驱动力。但是孙楠的拖拍破坏了这个驱动的方式,那么真正驱动音乐情感只有声乐了,器乐上毫无内容和支撑可言。因为和音驴唇不对马嘴,什么声部、什么强弱律动都不复存在了。
2:节奏是人类作曲学之中,划分曲风的本质。抒情歌为什么是抒情?说唱为什么是说唱?交响乐为什么是交响乐?在作曲人的眼中,节奏实际上就是一种创新维度上的拓展和创作的方向,音符是有限,但是节奏配合音符就可以诞生无限的音乐和不同区分,你想要怎么切分都可以。单凭音符是无法提供作曲的空间,而节奏是赋予音符灵魂的色彩属性重要一环。
所以孙楠的演唱真正的问题,是两种音乐审美视角的冲击:如果习惯声乐唱功的朋友,会更注重孙楠的音高、音色、音域、腔体状态。但实际上如果是具有音乐教育背景的朋友,会非常难受,尤其是喜欢听古典乐、R&B曲风、或者是乐手、音乐生的朋友们,就浑身不自在,完全听不下去。
这是因为音乐视角的差异:人声仅仅是音乐非常小的部分,但缺失流行音乐的大部分。我们听音乐,更多的情绪色彩是蕴藏在编曲伴奏之中的,大部分的情绪都是由:基于节奏的四部和声赋予的情绪。
孙楠拖拍会导致低音、中音、高音的声部内容崩盘
低音的贝斯为情绪主导、
中音的钢琴等配器为情绪承接,
中高音的人声作为主要舞台,
高音的Solo作为点缀加花;
节奏是统一低音、中音、中高音、高音四声部的规则以及律动和曲风根本锚点;
人声是基于器乐的上层建筑,音乐的本质是四部和声。所以,当孙楠的节奏出现拖拍时,真正导致的问题是:四部和声中人声开始脱离了预定协调的规则,人声的中高音声部开始成为一种过分抢占镜头的出头鸟。其他声部开始丧失了编曲烘托色彩的意义。这对于具有音乐训练的朋友而言,是非常难以忍受,他们会出戏,听不下去。
真正的节奏改编步骤应该是:重新编曲。你想要唱一种全新风格的节奏,那么应该做的是,在舞台之前做好新的编曲,做好一切配器的新谱面,而并不以一种无法合作无法协调的混乱节奏,让编曲的乐手谱面丧失了意义,让作曲人摇头。
综上,希望未来华语歌手可以更好的关注于基本功的打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