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很著名的唐代《伏羲女娲图》,真正的涵义是什么?
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多争论,最终还没有定论,其实这幅图真正的内涵,与我们熟悉的宋代出现的「阴阳太极图」,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用平面的视角来看「阴阳太极图」,是一种二维图形,而且是静态的,而在唐代出土的《伏羲女娲图》,其实是「阴阳太极图」的立体结构图,用现在的视角来看是三维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把《伏羲女娲图》做一个CT式的横截面扫描,把这些 CT图,从尾至头一张一张播放出来,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旋转的「阴阳太极图」。
「阴阳太极图」的造型是什么涵义呢?
这种造型其实是人在研究周易八卦、河图洛书的过程中所认识到的,周易八卦所存在的物理学背景的结构图。
这是一种比现代科学认识,更为前沿与先进、更接近真实的认识,这就是「重叠结构世界」模型。
「阴阳太极图」中的「阴」表示一种用感官感觉不到的真实世界的存在,而「阳」是我们感官所能感觉得到的真实世界的存在。
也就是说,「真实的世界」是由两种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重叠而成,这个就是「阴阳太极图」的真正内涵。
「阴阳太极图」这种认识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极有可能就是从《伏羲女娲图》这个结构上,产生的认识,也有可能是,在对易学的研究中,产生了相同的认识,只是表现的手法不如《伏羲女娲图》立体,属于殊途同源的产物。
在这幅图中,作为女娲所在的蛇身,代表的是「隐性世界」,她手上拿的「规」,表示所能画出的圆,其实是「感知没有障碍」的意思——在「隐性世界」中对世界的认识,是无障碍的,畅通的。
而在伏羲所在的这一蛇身,代表的是「显性世界」,他手上拿的「直角尺」,表示的涵义是人在「显性世界」中的「认知是受到阻碍的」。
这两条蛇身相互缠绕的过程与关系,就是「重叠结构世界」中「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相互纠缠、重叠的关系。
而二蛇尾部相交合的涵义,就是在「重叠结构世界」中,「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两个世界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这个在中医理论中,就称为「阴阳互根」、「阴阳一体」——阴为阳根,阳为阴根。
这就是二蛇交尾「隐喻」的涵义所在,并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两位先祖是蛇身,而是借用了蛇的形体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
为什么在画满了周易数术、河图、洛书以及星象符号的背景下,来画这交尾图呢?
画这幅图的画家,真正想说明的是:
两条蛇身交尾表示的就是「数术文明」的物理学背景——「重叠结构世界」,如果离开「重叠结构世界」,对周易数术的认识就是极其表面的。
只有认识到,以及应用到「重叠结构世界」的框架里面,周易数术或者更早的《连山》、《归藏》这种更古老的《易经》,才有了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把这一点认识清楚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我们就可以确认:伏羲氏是中华文明更早的文化始祖。
传说伏羲氏是开创周易八卦、天象学的始祖,但是真正的「社会意义」是什么?自古都没有说清楚过……
如果把「重叠结构世界」这个认识挖掘出来以后,就不同了。
一直都说,「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根源」,但是这个根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从来没有认识清楚过。
我们只是把一些算命中的东西当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种认识是有严重局限性的。
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就是「重叠结构世界」。
没有「重叠结构世界」这一理论基础,就没有之后轩辕黄帝开创的「心智系统转换」的理论和应用,也就没有了中国传统中医、武术这些基于「重叠结构人体」中「隐性人体」应用的理论。
「重叠结构世界」的概念,不是轩辕黄帝开创的,而是由提供了易数文明的先祖所开创,而那位先祖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就是伏羲氏。
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华文明的历史,就不是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是建立在「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始祖」这个概念上来认识的,如果我们所有的文明是从轩辕黄帝这里建立起来的,那是五千年。
如果是建立在伏羲氏这里,中华文明就得向前再推二千年。
有了伏羲氏的「重叠结构世界」原理,才会有后面轩辕黄帝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所以,把《伏羲女娲图》的真正内涵,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立体结构展示图,这个意义发掘出来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就会变得异常清晰,所有这一切都是在「重叠结构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轩辕黄帝开创的「源头甲骨文」(黄帝密文)中,就记载了人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如何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