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陈诚邀请周恩来给自己当副手,说非你莫属

历史客栈2024-06-06 11:01:13  117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很多红军将领也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将领,比如朱德、彭德怀、林彪、贺龙、刘伯承等人。

那么,周恩来有没有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呢?还是有的,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级别还是很高的。

其实,周恩来当时有两个职务可以选择,政治部副部长只是其中的一个。

在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成立了军令部、军政部、军训部和政治部,其中陈诚是政治部部长,谁来当副部长呢?陈诚就向蒋介石推荐了周恩来。

说起来,陈诚和周恩来还是很有渊源的,当年在黄埔军校时,陈诚担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周恩来就是政治部主任,而且两人是同龄人,都出生于1898年,陈诚是1898年1月4日,周恩来是1898年3月5日。

陈诚虽然比周恩来大两个月,但他对周恩来的才华非常佩服,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看待,因此,当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成立后,陈诚就特地推荐周恩来当副主任,认为这个职务非他莫属。

这个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蒋介石的批准,因为蒋介石当年就是黄埔军校校长,对周恩来在政治部的工作也是非常了解的,只要周恩来能担任政治部副主任,那么政治部的工作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另外,当时的行政院长孔祥熙也对周恩来非常欣赏,想让他到行政院任职,职务级别也很高。

但是,周恩来对这两个职务都没有接受。

为什么呢?周恩来认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和组织形式都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去国民政府担任职务,很容易被一些人拿来做文章,给共产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所以,就婉拒了这两个邀请。

不过,毛主席却认为,周恩来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利大于弊,一是可以表明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抗日的诚意,二是可以利用政治部来做好宣传工作,更有利于团结全国的抗日力量。

于是,在中央的批准下,周恩来担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也是抗战初期我党的人在国民政府担任的唯一一个重要职务。

另外,周恩来为了做好宣传工作,还特地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郭沫若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主管文化宣传。

郭沫若和蒋介石是有过恩怨的,当年,郭沫若也是革命青年,与蒋介石一起参加过北伐战争,但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郭沫若就开始对他口诛笔伐,写了很多文章批判他,让蒋介石非常生气,把郭沫若列入了暗杀黑名单,郭沫若不得不逃到日本,一去就是十年。

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要郭沫若回国担任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蒋介石为了笼络周恩来,就难得大度了一回,允许郭沫若回国,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

不过,郭沫若一开始也是拒绝的,说蒋介石还没有改变他的反动本质,自己是不会为他做事的。

周恩来就劝他说,你回来不是为蒋介石做事,而是为中国人民的抗日大业做事,在这个全民抗战的大局下,我们所有人都要放下以前的恩怨,共同抗日,连我担任这个政治部副主任,也是这个原因,如果你不来,我的工作就没办法开展了。

在周恩来的劝说下,郭沫若这才答应了,成为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承担起了抗日文化宣传的重任。

再说陈诚,对周恩来一向很敬重,对他的工作也很支持,当有些国民党反动分子干扰周恩来的工作时,陈诚都会亲自出面化解,还派自己最信任的侍卫负责保护周恩来的安全。

可以说,周恩来在政治部工作期间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与陈诚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陈诚后来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担任国民党“副总裁”、“副总统”,地位仅次于蒋介石,他的态度,对两岸的关系自然也非常重要。

1965年3月3日,陈诚在临终前,留下了三句遗嘱——

一、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

二、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难;

三、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

请注意,在这份遗嘱中,陈诚没有提“反攻大陆”的意思,让很多人都不理解,有人还特地去找到陈诚的遗孀谭祥,想让她改动一下,但是,谭祥说,陈诚的话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没有权力改,如果你们觉得不合适发表,就不要发表好了。

蒋介石得知后,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同意了按照陈诚的原话发表。

就在同一年7月,李宗仁回到祖国,周总理在迎接他的时候,提到了陈诚,说:“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留有遗嘱,台湾当局要修改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

可见,周总理对陈诚也是很欣赏的,称赞他是“爱国的人”,这也算是周总理对他的盖棺定论吧。

(参考资料:《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在周恩来身边四十年》《党史博览》《湖北日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843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