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先先
编 | 周星星
这几天一组数据引起了小周的关注: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3月17日披露的年报数据,2020年以来,新发货币基金平均管理费竟然从0.23%直接提升到0.86%。而同期,新发股票基金、新发债券基金的平均管理费为0.55%、0.31%。
本来货币基金应该是低费率产品,然而,高达0.86%平均管理费让人乍舌,这一数据甚至高于不少股票基金。当前的权益市场环境下,不少基民将资金转向了低风险的货币基金,没成想碰到了更大的“镰刀”?
Part 1
说好的稳赢,竟有货基扣除费率后负收益?
小周发现,的确有高管理费的“货基刺客”拉高了货币基金平均费率。
目前市场上有21只货基年管理费高达0.9%,接近同期公募基金0.23%平均管理费的4倍,其中包括广发资管现金增利、国联现金添利、中信建投智多鑫、平安证券现金宝、华泰紫金天天发等,另有14只管理费也明显高于同类货基0.15%的管理费,介于0.4%至0.85%之间。
费用收得高,业绩还跟不上。上述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1.189%,落后于同期现金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2.09%,收益率最低的东证融汇现金管家,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0.943%,还不足1%。
高管理费严重侵蚀了这些货基持有人的利益,若再加上0.25%的年托管费、0.05%的销售服务费,一年综合费率高达1.2%,也就是说,这些货基扣除费率后,年化收益低于1.2%的23只货币基金到手竟然是负收益,这些产品中年化收益最高的一只到手收益也不足0.5%,可以说是狠狠地被机构“收割”。
收益没有落到投资人手里,却为机构贡献了可观的收入。据wind,35只高管理费货基的管理人均为券商机构,总规模2607亿元,若按照行业平均管理费测算,这些券商“额外”多收了超过17亿元管理费。比如,规模第一的是华泰紫金天天发货币,规模533亿元,仅管理费一项一年就为华泰证券创收4.79亿元;规模第二的是智远天添利货币,规模321亿,一年为招商证券资管创收2.89亿元。
Part 2
“券商版”货基管理费合理性存疑
为什么有机构能收取这么高的管理费?
小周了解到,这批在2021年底至2022年底发行的高管理费货基,均由券商或旗下资管公司的保证金理财、大集合资管计划转型而来。这些由券商和券商资管转型而来的产品虽然是货币基金,但却钻了制度夹缝的空子,合约规则与定价标准不仅与公募基金行业标准差异巨大,不同产品之间同样也差异巨大,难免有“制度套利”之嫌。
以银河水星现金添利为例,基金合约中规定,客户“提前解约,管理人将按照当年银行活期存款基准利率孰低者对投资人收益支付”,这意味着,投资者只能拿到0.35%的活期年利率,而公募基金行业却没有这样的情况。
再以中泰锦泉汇金、光大阳光现金宝、国泰君安现金管家为例,这些产品均采取高、低档管理费率,即当投资者预估收益率达到某一数值后,收取较高管理费。这些货基管理费的跳涨普遍均以2倍活期存款利率为基准,也就是说,这些产品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只要超过0.7%,即便远低于业绩比较基准,都可以用0.9%的高档标准收取管理费。
这些货基中的不少都植入到了券商app,属于客户利用证券账户中的闲钱进行理财的现金管理工具。这些在证券交易场景下的投资人,本身就对用闲置资金购买产品的费率敏感度低,进一步让通过“信息不对称”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券商从中获利。
实际上,在近年来的基金降费的大潮中,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已经普遍呈现下滑趋势。这些券商机构却逆潮流而行,隐秘的“割韭菜”,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研究员对小周表示,参照公募基金费率,该类产品有进一步降费的空间让利投资者。不过,由于该类产品具有渠道优势,在缺乏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降费的动力可能不足。
无论如何,场内货基、更低费率外部货基足以成为券商货基的平替。
小周提醒,即便是炒股时的闲置资金,在选择购买货基产品时也要仔细阅读交易规则和收费标准,免得白天当韭菜,晚上还是韭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