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阳谋”分析: 推恩令, 金刀计和九转大肠

荣轩谈历史2024-06-06 21:35:37  50

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职场,甚至是家庭中都少不了勾心斗角,攻讦算计,然而大部分人都喜欢使用阴谋诡计,却很少有人使用光明正大的阳谋。

所谓阳谋之光明正大,并不是说阳谋从道德评价上来看要更加优越,而是说阳谋相比于阴谋,使用条件不会那么苛刻,并且成功率更高风险,更低,但阳谋的设计却十分考验个人智慧以及当时所处的背景。

有些人可能觉得无论阳谋还是阴谋,本质上都是用计,都是需要算计的,具体应该怎么区分可能没有明显界限。这话的确没什么问题,可阳谋和阴谋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比如说在象棋中抽车就是阳谋,你只能弃车保帅,否则必输无疑。

而趁对方不注意,或者是试图掩盖自己真实目的,以不被对方发现为前提,才能够吃掉对方的关键子,这就属于阴谋,简单来说,阳谋根本就不害怕对方知道,而阴谋是以隐瞒和欺骗为条件的。

历史上有相当多十分出色的阳谋,比如说汉武帝的推恩令和王猛的金刀计,而在近现代也有很多,比如堪比鸿门宴的重庆谈判,但重庆谈判要更加高端,更加复杂,所以这里就以相对容易理解的推恩令,金刀计和九转大肠作为例子。

推恩令

汉武帝作为封建帝王中的典范,他所拿到的绝对称不上是一手好牌,虽然汉王朝在文景之治以后已经积蓄了相当深厚的国力,并且通过种种措施也安抚了北边的游牧民族,虽然经常受到骚扰,但终究不至于有亡国风险。

可问题在于秦汉之前一直在中国实行的都是分封制,所以哪怕在汉武帝时期那些刘姓王仍然有极强的割据倾向,严重影响汉王朝的统治,所以汉武帝如果想要进一步增强国力,就必须先解决这些藩王。

否则汉武帝一旦出击匈奴,这些藩王就算不成为带路的帮着外人,也会趁机拥兵自立,重新让这个大一统王朝变成一堆碎片。

问题在于薛帆这件事汉武帝就算不是第一个做的。也没多少经验可汲取,毕竟以前的周天子也没有过削藩的想法,而秦朝存在的时间又不长,到底该怎么削蕃,只能靠汉武帝自己想办法。

很显然直接来硬的不太现实,因为这些藩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不仅浑身反骨,还相当有本事,最后搞不好削蕃不成,还会葬送祖宗的基业,所以刘彻决定想一个相对温和的办法,于是他便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搞了个推恩令。

这推恩令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这些藩王不要把自己的封地和其他遗产只给嫡长子继承,而是要雨露均沾,哪怕你按照亲疏远近和地位高低分的多少不一样也可以,但必须要分。

这样一来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而让藩王的势力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继承而逐渐削弱,而藩王又没有什么办法。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汉武帝这是在拿自己的东西赏赐藩王的子孙,所以藩王从法理上是不应该有意见的。

同时藩王如果和中央单挑,又没有胜算,所以谁当这个出头鸟又是一个问题,更何况如果藩王真的想要造反,也没有像样的借口,毕竟汉武帝这个政策说起来其实是一种恩赐,你不想要恩赐可以直接说,起兵造反又算什么东西呢?

且问题在于你直接说又没有一个很好的借口,你的封地都是皇帝的,你没有最终所有权,人家用自己的东西,做礼物送给你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反对呢?

而且最可怕的一个点在于这能够挑拨离间,自古以来,庶子和嫡子之间的争斗就不休不止,而汉武帝的推恩令能够让数字也有机会继承父亲遗产和地盘,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几代之后会逐渐削弱,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我这一代都继承不到后代,就更没机会了。

因此最后真正支持推恩令的,除了中央,还有藩王的那些庶子以及庶子的外公所属的家族势力,藩王和嫡长子假设真的想要造反,搞不好会被兄弟和儿子背刺,还不如老老实实接受推恩令了。

金刀计

阳谋的实现需要的未必是帝王身份,只要能够占有相对优势就可以,比如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丞相,大将军王猛对前烟皇叔慕容垂使用的金刀计。

两晋十六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名的乱世,各种割据政权,你翻唱罢我登场,百姓民不聊生,所有人都想将晋王朝取而代之,而其中不法比肩我们耳熟能详的帝王将相的英雄豪杰,只可惜那段历史太乱,所以知名度较低。

慕容垂就是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战神,13岁开始就随父征战履历战功一辈子几乎没怎么打过败仗,而且他的对手也都十分重量级,比如说桓温。

而当时前秦又是割据政权里综合实力最强的存在,国君苻坚虽然是氐族,可他却和儒家所说的那种仁义君主没什么两样,而且有建立一个多民族统一政权的野心。

慕容垂在被前燕君主猜忌后便流亡到了前秦,苻坚欣喜若狂,二人如果能够同心协力,必能创造大业,可丝毫不逊色于诸葛亮的前秦丞相王猛并不这么认为。

因为王猛虽然很欣赏慕容垂,可他明白慕容垂终究不会甘于久居人下,不如趁这个机会直接除掉他,还能让前秦在日后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然而苻坚并不同意,所以王猛便背着苻坚使了个金刀计。

公元370年,前秦派王猛出兵伐燕,出征前,王猛亲自向苻坚请命,希望派慕容令作为向导,慕容令是慕容垂的长子,如果慕容垂同意,那就意味着慕容垂已经不再对前燕有任何幻想了。

若是不同意,则相当于在告诉苻坚,自己希望回到故国,日后会成为前秦的对手,慕容垂不得不答应,出征前,王猛又亲自拜访了慕容垂。

吃饱喝足后,王猛十分从容的问慕容垂是否有礼物赠予他,毕竟他马上要外出征战了,慕容垂可能是没想那么多,也可能是不敢拒绝,所以便解下了腰间的金刀送与王猛。

在大军即将行至洛阳时,王猛买通了慕容垂帐下的亲信金熙,命其拿着慕容垂的金刀来到慕容令帐中,假传慕容垂的口信,叫他到了燕国就别再回来。

为了增加真实性,还在口信中告诫慕容令,再不走迟早会被王猛排挤死,慕容令看到父亲的金刀便信以为真,果真一去不复返,回到了前燕,前燕面对慕容令没有什么好脸色,因为他们一直把慕容令,慕容垂当做叛徒,所以最后慕容令死在了前燕。

如此一来,苻坚便不得不怀疑慕容垂,可惜苻坚的仁义实在太过夸张,哪怕慕容令逃走了,他也没有对慕容垂起疑心,还安慰慕容垂,只能说苻坚太妇人之仁,王猛带不动,否则此刻除掉慕容垂,也不会让前秦在王猛死后难以挟制慕容垂了。

九转大肠

如果说金刀计和推恩令一样,都是利用自身存在某种优势才成功实施的,那九转大肠就是把规则利用到了极致,达到了自己的战略目的。

2010年在一档名为《顶级厨师》的电视综艺节目上,17岁的选手小胖俞涛在制作九转大肠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将食材清洗干净,还把焯大肠用的水浓缩萃取了一下,在出锅以后倒入了菜中,使得整道菜的味道如同吃屎一样。

当时小胖是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可如果我们抛开其他细枝末节不谈,只从计谋本身去看待九转大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阳谋。

因为无论小胖做的菜有多难吃,必须吃到嘴里才能够给出评价,你总不可能脑测其味道或者是看一眼就说这道菜不合格,而这道菜相当于是用屎做的食材,一般人是不会吃的。

只有评委才会受规则限制而不得不去吃。哪怕综艺本身就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选择不吃,也不能够破解九转大肠这个计谋,因为如果想要淘汰用此毒技的小胖,就必须吃了这道菜以后才能淘汰。

你可以在不吃的情况下就说好吃,但绝对不能还没等吃就说不好吃,这对于自身形象也是不利的,毕竟当时的评委曹可凡,刘一帆还有李宗盛都很有名气。

于是乎曹可凡变只能品尝小胖精心准备的山东名菜九转大肠,并为我们贡献了经典的表情包,虽然最后小胖被淘汰了,可他也在被淘汰之前就对淘汰自己的人进行了报复,因为李宗盛和刘一帆也尝了这道菜。

至于小胖是否真的这么有心计已经不重要了,我们需要学到的是如何在职场中利用规则实行以下课上的阳谋,哪怕只是为了出口气也是好的,反正总好过一直被领导和同事欺负,不是吗?

参考资料:

[1]雨天同行 管理的阴谋与阳谋

[2]娄湘花 从汉武帝的“推恩令”谈“宽猛相济”

[3]陈仕 Z时代二次元文化的历史认同建构研究——以《假如历史是一群喵》为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7180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