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解放军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师长,三度险些结束军旅生涯。
每当退伍关头,总有伯乐愿意力排众议将他留下。
1984年,者阴山收复战中,他更是凭借非凡才干意外获得提拔,晋升为一名军长。
这位师长到底是何来头?
他的故事又是如何被一次次谱写,成为战士们口中传颂的佳话?
坎坷参军路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士兵带着保家卫国的崇高理想,踏入了军营的大门。
军队铁令如山,普通士兵非升即走。
尽管这个士兵在部队中坚守了六年时间,各种作战科目都表现杰出,却始终没有机会“提干”。
原因竟是他只有小学学历,不适合在军队继续任职。
这位士兵,正是后来的解放军上将廖锡龙。
1965年,军营开展军事演习。
自知被学历“卡脖子”而留不下的廖锡龙暗下决心,要在演习中好好表现,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演习的号角在山谷中回响,每一位参与者都铆足了劲,想要展现自己的最佳状态。
而在这群英雄聚集的舞台上,廖锡龙的表现尤为抢眼。
他以超乎寻常的智慧和体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与生俱来的领袖气质使得他在众多挑战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前来观看演习的师长特别注意。
这场演习后,师长特意派人了解了廖锡龙的详细情况。
得知廖锡龙因学历问题而面临着即将离开军队的现实后,师长被他的才华打动,决定破例为他开启一扇门。
于是廖锡龙被选拔为作训部的一名干部,留在了军队。
可命运总爱和他开玩笑。
在接下来的一次销毁过期武器任务中,廖锡龙不慎被炸伤右手。
那只曾经举枪瞄准、挥剑指挥的手,如今面临着无法再承担高强度训练的命运。
连队见他伤情严重,有意让他退伍。
这一下不仅无法提干,连留在部队的机会都没有了。
好在他的领导爱惜人才,相信以廖锡龙的指挥天赋在后方作战也有无限可能。
正是这样一种期待让廖锡龙又一次留在部队,成为职业解放军战士。
时光荏苒,1976年的春风再次吹拂过严整的军营。
那一年,部队下达了精简人员的命令。
此时,廖锡龙才刚刚担任作训部副科长兼31师骨干集训队队长职务。
他每一天都在琢磨如何提高部队的训练效率和战斗力,无暇他顾。
这样缓慢的职位爬升不禁让人怀疑廖锡龙的能力,部队再一次把他列入转业名单。
在这紧要关头,31师的副师长站了出来:“别看廖锡龙平时一声不吭,他带兵很不错的!把他调走了,谁来给我带兵?”
最后,廖锡龙还是被保留在队伍中,他于1978年11月重返部队,担任31师副团长的职务。
一战成名
1978年11月末,中越战争的紧张气氛已如弓上弦,一触即发。
至12月,廖锡龙所在的部队被提升为甲种团,随时待命准备冲向战场前线。
经历了长达十四载的基层军官生涯,廖锡龙的热情未减当年。此时此刻,他终于有机会绽放自己多年磨砺的光芒。
1979年年初,邓公下令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9年2月6日,廖锡龙带领着91团的士兵们策划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捕俘行动。
在全面战争拉开帷幕前,这一行动打响了对越反击战的第一枪。
在详尽的侦察后,廖锡龙锁定班盆河畔的572高地,为了避免无谓的冲突扩张,他精心挑选了两个排的精兵。
虽敌方只有一个班在572高地驻军,但廖锡龙毫不轻敌。
为切断周围越军援军可能前进的道路,他将两个排分出冲锋、断后、接应三个组,细致部署每一个小组的职责。
战斗的火光甫一点燃,确如他预料,越南公安屯的援军紧急奔赴572高地,试图扭转战局。
但廖锡龙布下的战网既稳且密,他指挥下的火力协作如一台精准运转的机器,粉碎了敌方的增援希望。
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32分钟,在我方只损失了一名战士的情况下,廖锡龙的部队不仅生擒一名越军中尉,还击毙敌方21名兵力。
这项卓绝的成就令人瞩目,军委迅速对廖锡龙进行军衔晋升以示奖励,并迅速将91团的英勇行为推广至全军,作为典范来表彰。
3月4日,31师接到命令按计划撤离回国。
然而,凯旋的脚步尚未定稳,他们意外地发现了隐藏在边境褶皱中一个越军秘密据点:班绕散。
虽然战乱快要画上句号,但班绕散这个据点驻有敌人一个营的兵力,若不被铲除,我国边境安宁料必难保。
31师以91团为枪头,下令让廖锡龙带领战士们从两翼夹击。
敌情莫测、地形陌生、准备时间紧迫——所有不利因素前所未有地堆叠在91团面前。
但廖锡龙并未退缩,他在三天之内带领91团击溃了坚固的野战防御工事背后的步兵营,这样的伟业,即使放在人才辈出的解放军历史上,也堪称战功赫赫。
中央军委在战后授予91团以“二等功臣团”的激励荣誉。
作为这份荣耀的缔造者,廖锡龙也被提拔为团长,这是对他无懈可击指挥的最高誉赏。
邓公得知廖锡龙的事迹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对身边的人说:“这廖锡龙,真是个了不得的战士啊!这样的人才,必须倾力培养!”
得到认可后,廖锡龙回到部队后的事业进展得风生水起。
经过几年的飞速提升,他从一个团长升职为31师师长,他的事业轨迹就像那些充满传奇的英雄故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辉煌。
由此可见,廖锡龙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对军人职责的忠诚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榜样。
保家卫国
1984年,安分没多久的越南军队竟然突然占领我国边境的重要要塞,如者阴山、法卡山等。
他们不仅占领了这些地方,还在者阴山建造了密集的防御工事,易守难攻。
为应对这一局势,我国再次执行对越自卫反击战,廖锡龙率领所属部队直指前线,赴者阴山开展作战。
眼见战争的硝烟迫在眉睫,31师组织科长提前启动战后抚恤措施策划,这其中包括了对阵亡将士棺材的妥善预备。
令人揪心的是,战时物资紧缺,他最终也只筹集到了两百口棺材。
他怀揣着担忧向廖锡龙报告了这一情况。
然而听闻此消息后,廖锡龙脸色立即阴沉。
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这是多余的!如果我没办法保护我的战士,那我就没有资格领导这场战斗,我应该立即辞职!”
1984年4月30日,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斗正在黎明前的宁静中展开:炮击预计在凌晨五点五十分开火,而到了六点四十分,所有部队就必须在同一刻冲锋,势必要将那片遗失的高地夺回。
然而,在计划开始前的十分钟,廖锡龙却发现他的部队中仍有战士未抵达预定的集结地。
常规作战逻辑会要求加紧行进速度,严格遵循事先设定的作战方案。
但廖锡龙选择了不同寻常的做法:他向上级请求延缓作战二十分钟。
在他眼中,这些年轻的战士在猝不及防的暴雨中跋涉了数小时,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连皮肤也因长时间浸泡而泛出青白。
廖锡龙深知,如果在这样的状况下进入战斗,将是不计后果的行为,而这无疑将导致巨大的牺牲。
虽然不理解,上级还是同意了他的请求,给予了士兵宝贵的休整时间。
二十分钟一晃而过,炮火如怒潮般轰鸣,转瞬间,阴山上空织成一张火光闪耀的死亡之网。
经过了五十分钟激烈的炮击预备,战幕终于拉开。
当时针指向七点,31师英勇的战士们毫不犹豫地在火线上挺进。
他们的勇气仿佛山峰之虎,从高峰跃下投入到肆虐的硝烟之中。
四小时的恶战后如同暴风雨后的宁静,空留胜利的号角在回响——越军在阴山上遭到了全面而彻底的粉碎。
这一胜利不仅壮观无比,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凯旋:我军不只是夺回了失土,同时消灭了敌军大量兵力,并俘获了丰富的军事物资装备,为这场战斗画上了圆满的句点。
而在这场高效的决战中,我军以98位勇士英勇牺牲换取了压倒性的胜利。
指挥官廖锡龙的坚毅与睿智,无疑彰显了卓越指挥官的不凡价值:他不仅尽可能地守护了每一位战士的宝贵生命,更是坚定不移地捍卫了我们的国土和尊严。
1984年9月,廖锡龙因其在者阴山收复战中的杰出表现被提升为十一军的军长,由邓小平亲自签署命令。
他的事迹也被特地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要知道,这也是我军第一次公开刊载,提升高级干部的命令。
这也是我军第一次公开刊载,提升高级干部的命令,实在是因为此战打出了解放军的风采。
回望这一路,他从几度要退伍到军中意气风发的军长,廖锡龙上将对军人职责的忠诚是他被留下的关键。
正是这种精神鞭策着每一位军人和人民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廖将军散发的这份光芒汇聚成强军兴国的伟大力量,塑造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成为不断激发民族勇气和智慧的源泉,引领着国家和人民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剑锋. 廖锡龙:在对越反击战中的铁血传奇[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5(7):69-7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7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