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不是问题的结束, 而是新问题的开始

虎嗅APP2024-06-06 10:45:26  98

股市、赌场存在一个反常识现象:成功玩到破产的人,都曾赚过大钱,而不曾赚过大钱的人,很少会遭遇破产,就如同2015年被强平、输身家的股民一样,他们在输身家之前,都曾赚过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粤语有句俗语可以形容这一现象:“输钱皆因赢钱起”。只有赢过钱,人才会决心赌身家,最后输得剩裤衩。相反,从未赢过大钱的人,虽然没有发横财的快乐,却也不会有破产的痛苦。

这是我的投资口头禅:少赚一些是不会破产的,但赚太多就容易破产。

在这种现象背后,是一种常见的战略缺陷和心理偏差,即,将亏损视为问题的开始,而将盈利视为问题的结束。

将亏损视为问题的开始,你会严肃思考怎么办——管不管用是另一回事;

将盈利视为问题的结束,你会松懈对待、不做应对预案——不是管不管用的问题,而是连预案都没有。

但是,盈利绝不是问题的结束,盈利是新问题的开始。

一、像思考亏损一样思考盈利

投资者焦虑的问题成千上万,最常遇见的问题是:被套了,我该怎么办?

很少有人反过来问:盈利了,我该怎么办?

这说明大家都知道,亏损是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调动精神去解决,自己无法解决就得问人;但盈利却是一件好事,是值得我们高兴与享受的事情,不需要我们再去操心什么。

但在我看来,一个投资者在盈利后的操作同样关键,它会决定眼前的盈利到底是真财富,还是不过南柯一梦。

咬到肉是一回事,你能不能吃进肚子里是另一回事;

吃进肚子里是一回事,你能不能消化这块肉是另一回事;

消化这块肉是一回事,你会不会食物中毒是另一回事。

经历过2015年与2020年牛市的人,会明白上述几句话:那时放眼望去,谁没盈利过呢?但有几个能带走盈利?

事实上,普通人亏钱最厉害的时间,往往就是在牛市,“输钱皆因赢钱起”。

能否处理好盈利问题,是一般投资者与优秀投资者的分水岭。

应该说,大部分投资者在应对亏损时还算是进退有据、有谋有略的。面对亏损,或斩仓止损,或调仓换股,或摊薄成本,或躺下装死长期持有——就算不管用,也总算有一套方法论。

但在面对盈利、尤其是翻倍式的盈利时,投资者往往手忙脚乱,应对得没有一点章法,被市场情绪裹挟着前行。

要么,杀红双眼,追高,乃至杠杆追高;

要么,轻易恐高、过早卖出,却在牛市顶峰以更大资金“重返战场”,迎接最后一波下跌清场。

盈利以后我该怎么处理?是彻底退场?是继续持有?是动态平衡?是分批加仓?——大多数时候都没有预案,没有思考。

在雪球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些大V,一度赚到千万乃至更高资产,却又因某些原因亏光赔光,甚至倒欠别人钱——这就是会处理亏损,却不会处理盈利的案例。

或许,我们应该像思考亏损一样,思考盈利后该怎么办,因为:盈利,是一系列新问题的开始。

二、有些仗不如不赢,有些钱不如不赚

以军事来类比的话,亏损就是在阵地上遭遇劣势、负隅顽抗,盈利就是节节获胜、攻城略地,但哪怕你将城池打下来了,问题也没结束,历史上赢得战争、失去战果的案例,不胜枚举。

近的如美军攻占伊拉克,干掉萨达姆简单,但占领伊拉克后出现的民众抗议、军费支出、自杀袭击、虐囚丑闻等问题,任何一个都足以让美军头大。打赢,没有结束问题,却开启了一系列新问题。

远的如白起败赵国、俘虏四十万人,似乎已经大获全胜,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四十万的俘虏,你要怎么处理?放了,回头又是兵。杀了?赵国对秦人的永世仇恨就此埋下,秦国可以踏平六国,但六国不会真心臣服。

这就是孙子说的,“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哪怕已经攻城略地,如果不能修其功德、巩固战果、获得民心,这种命运依然是“凶”,这种命运称为“费留”——打赢了,却换来一个凶兆,似乎还不如不打。

就如有些仗不打赢还好,打赢了会灭亡自己;有些钱不赚还好,赚了反而会加速倾家荡产——这就是孙子所说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更为直接的,是魏文侯问李克的典故。

魏文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兵以此亡何也?”

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这句话很写实,经营企业和做投资都是如此:不停地参与战争,你会过度消耗资源(人力、财力与精神);不断地赢得战争,主事人会越发骄傲自满。

吴起也曾有过类似论述:“然战胜易,守胜难。故曰,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得天下者稀,以亡者众。”

三、“胜敌而益强”与“胜敌而益弱”

《孙子·作战篇》有一句话叫“胜敌而益强”,我最初对此大感纳闷:这不是废话么,赢了不就是会变得更强吗?

后来琢磨了下,不,孙子是对的。胜负、强弱是两组截然不同的概念,故这世间存在:胜而益强、胜而益弱、败而益强、败而益弱——这四种情况。

在红尘人世的激烈竞争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胜而易强”,都是不断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边赢下战争、一边越来越弱,呈现“胜而益弱”的窘境——你赢了,但你也变弱了。

如果觉得抽象,不妨想想现代职场的热议现象:内卷。职场上,内卷就像是一场小型战争,大家倾其资源一决胜负,卷输的人固然痛苦,但卷赢的人经常也是伤痕累累、疲惫倦怠,胜而益弱。

对孙子来说,他不想参与这种游戏,他要追求的是“全胜”、是“胜而益强”。

回到投资话题。

一些投资者在盈利后,可以将利润顺利吞下,随着一次次的成功,越发成熟、理性与自信;但更多的投资者,盈利后要么是手忙脚乱、乱打一通,要么是骄傲自满、大意轻敌,最后到嘴的肉不翼而飞,甚至还要失去本金。

因而,投资者需要警觉一种情况:貌似持续抓到牛股,每年都吃到了行情,但五年、十年后回头一看——资产规模却越来越小,人的身体、精气神也越来越差——这种情况,都算是“胜而益弱”。

不停战胜,不停地变弱。

四、强与弱:账户、身体与心态

这篇文章第一版写于2018年,发出后有网友问:说得挺好的,那有什么策略应对?怎样做到赢而益强?不会就简单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简单持有优质公司?

我的看法是,这是各家自己的秘笈。

有人觉得股债再平衡,让股债维持60:40比例,既兑现利润又控制风险,算是一种不断变强、增强实力;

也有人觉得,不断分红再投资,让股权比例不断上升,也算是一种变强;

还有人觉得,定期地将盈利转出一部分,确保“嘴边的肉不会飞走”,也是一种变强。

由于每个人的投资理念存在差异,似乎没有统一的、最好的答案。

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强与弱,指的不仅是财务状况,还包括人的投资能力、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

有人善于短线操作,却长时间紧张兮兮,搞得身体垮了、心态崩了,这样就算赚了钱,我也觉得是“胜而益弱”。

有人因为运气赚了大钱,以为自己天赋过人、乃气运之子,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投资水平,骄傲自满,这也是一种“胜而益弱”。

说白了,是否“胜而益强”,一方面要看几年下来,资产状况是否上升,另一方面也要看,个人是否变成更成熟、更聪明的投资者,还是只是成为一个幸运的赌徒。

或者更直接地问:投资几年后,你是否更富有、更快乐、更智慧?

五、结尾

中国古代哲学,有很大篇幅在讨论“得”与“失”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老子反复说,得不一定是好事,失也不一定是坏事。

老子说,“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我解读为:上天要拿走你的东西,必定会先给你一些东西。

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念:“将欲与之,必固取之”。

即:上天要给你一些东西,肯定会拿走你的一些东西。

因此,志得意满,或许是失败的开端;挫折痛苦,未必不是在锤炼大器。

过去6年,我们在雪球上看到很多大V,凭借某一年的运势,骤然赚钱、扬名立万,于是著书立说、发产品立人设,但因一些因素,不但亏掉所有,还辜负了信任他的人。

有朋友说:“钱一来一去,相当于没来过......留下的是失眠和焦虑症”,这图啥呢?这也是胜而益弱。

如果可以选择剧本,我想当初他们最好:没赚那么多。

又或选择一种平淡的剧本:慢慢变富。

当然,大多数局中人都不会甘于平淡,也无法品味“平淡”的味道——即老子说的“味无味”,品味无味之味。

行为至此,又想起一句话:天之发人,发福先发慧

上天如果真要让你“发”,那在发财发福之前,会先开你的智慧,这样你才能承接得住。

如果上天不是真要你“发”,就会直接让你发财发福,却不给你智慧,这样你会因为得到财富,而失去更多。

所谓,“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人之常情,都是喜得恶失,但得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麻烦的开始;失也不一定是坏事,可能是学习的开始。

真的猛士,何止是“胜而益强”,他甚至可以“败而益强”:在失败中学习、吸取养分、修正道路,成为孔子说的“困而知之者”。

最后,想起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有一句台词,挺直白也挺有趣,不妨作为结尾:

“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62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