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失”的秦军

瓦尔登的船夫2024-06-05 11:49:52  145

《深度解读秦始皇第七辑》

曾经为秦始皇一统六国百战秦军,真的被项羽坑杀殆尽了吗?20万的数字是否可信?这段历史究竟有多少疑点?在深度解读秦始皇的第七辑——被“消失”的秦军中,将为你一一解答。

大家好,我是瓦尔登的船夫。

政变背后必有军变

在深度解读秦始皇的第五期中,船夫提出了秦朝是被内外两股势力联合推翻的,外部势力指的是六国贵族掀起的底层百姓叛乱,内部势力则是策划政变的秦国贵族,外有叛乱内有政变,秦朝就这样在内外夹击下灭亡了。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这两股势力都有一个共同的政治诉求,那就是推翻秦制,复辟周朝的旧有制度,也就是贵族分封制。目的相同,时间相近,你说这内外两股势力之间会完全没有配合或沟通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但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说。

先来看这里的秦制,其实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既包括最早的商鞅变法,也包含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的贡献,以及同为法家的李斯在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对秦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比如最著名的中央集权郡县制,以及让秦国军事力量暴增的耕战制和军功爵制。

这些制度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只有中央通过郡县制精准且有效的掌控土地资源和人口数据,才有可能贯彻和落实耕战制和军功爵制,不然秦军就会像曾经威名赫赫的魏武卒一样昙花一现。

伴随新法的执行和落实,国家体系中会逐渐会形成因新法而获益的利益集团,又因为军功爵制的特殊性,大部分从尸山血海的战场杀回来的人在获封爵位后会在军中任职,秦军便成为新制度的最佳捍卫者。

这也是秦始皇为何在一统六国后继续南征北战,除了开疆拓土转移人口等经济因素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政治考量就是借助战争手段重塑秦军。

将过去以秦国贵族为核心的秦军转变为通过军功爵制提拔起来的将领为核心的秦军!这些新晋军官将会成为秦朝制度,也就是军功爵制和中央集权郡县制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相信这也是秦始皇没有对六国贵族赶尽杀绝的底气,因为他知道,想要推翻秦朝,首先就会遭到秦军最顽强的抵抗。

可既然秦始皇知道,那后来发动政变的秦国贵族也必然深知这个道理,顺着这个思路继续深挖下去就会发现,秦朝灭亡时的内部政变绝不仅仅是几个贵族合谋弄死了李斯和秦二世这么简单,策划这次政变的秦国贵族肯定会将关中,尤其是京畿腹地的军事力量提前考虑进来,不然很容易阴沟里翻船。

历朝历代,几乎所有政变必先有军变,而军变往往从关键位置的军事将领撤换开始,简单来说就是换上发动政变一方信任的将领,这也是为政变铺平道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只是在和平时期这种大规模撤换关键位置将领的行为是十分冒险的,平白无故这么做,明眼人都会看出这背后一定有阴谋,既然在和平时期敏感,那就打破和平的局面!

于是在那个雷雨天的大泽乡爆发的陈胜吴广起义恰恰给了秦国贵族撤换将领,甚至干脆将秦朝主力部队调离关中的理由和借口。

我这么说可能很多人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将秦朝末年与商朝末年进行对比,会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君王变法搞改革,触动了宗室贵族为代表的既得利益集团,同样是主力部队东征平定叛乱,导致京畿之地王城空虚,同样是贵族内部政变,外部势力趁虚而入直捣黄龙,又同样是贵族领袖放弃抵抗主动出迎投降,唯一不同的是商纣王死于所谓的自焚,秦二世胡亥则被很直白的写明是被谋杀的。

所以你还会相信商纣王是心甘情愿的走进火海的吗?又或者火海中的原本就是具尸体了……

不打岔了,让我们回归正题,商朝遗民真的是恨死了那个里通外国,跪在城门口迎接周武王的子启,即使他是商纣王的亲哥哥也想将他挫骨扬灰,好在周武王没有兔死狗烹,出于保护的目的先把子启安排到了西周的腹地,不然赶回来的商朝主力部队很可能就将这个卖国贼大卸八块了。

大家是不是对另外一件事就豁然开朗了,剥落掉太史公在这两段历史中的主观描述,客观来看两段历史几乎是翻版,因此也更有助于我们找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角度去理解秦朝末年这段历史。

新旧制度才是主要矛盾

在这个系列的上一辑,也就是《深度解读秦始皇的第六辑》中,船夫提到的一个观点:

项羽西屠咸阳杀子婴绝对不是出于个人恩怨或者匹夫之怒,而是对试图复辟贵族分封制的政变集团的清算!

但那一期其实还没有说透这个问题,因此依旧会造成很多人的困惑,觉得船夫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有些高估了。那在这一期船夫就进一步剖开这个问题的本质,项羽西屠咸阳杀子婴不仅仅是他个人意志决定的,而是他背后数十万秦军的促成的,是巨鹿战场上忽闻关中政变的秦军的真实诉求!

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很容易陷入一个先入为主的立场判断,错误的认为秦国和六国之间的灭国之仇才是秦朝末年最大的矛盾点,事实并非如此,和灭国之仇比起来,新旧制度才是当时社会的核心矛盾点,也就是旧有的贵族分封制和新诞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

灭国也好,复国也好,对像张良这样的旧贵族和萧何这样的地头蛇而言,齐楚燕赵魏韩诸国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未必吧,这些大贵族大地主如果都这么爱国,后世两千多年的历史就不会是如今这个样子了,真正让他们心痛的只可能是财产的损失,正所谓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这点换做秦军也是如此,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男人拼死拼活,靠着军功爵制好不容易为老婆孩子攒下的土地田产,结果一帮子秦国宗室贵族在关中搞个政变,就将老子的土地从新变成贵族老爷们的私人财产了,就连自己居住在土地上老婆孩子都成了贵族老爷们的私人奴隶。

换做是你,你会不会杀回关中跟贵族老爷们拼命呢?

当然,完全支持军功爵制的秦军虽然是大部分,却不是全部,纵使秦始皇通过不断的开疆拓土迭代了秦军中的宗室贵族势力,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秦朝末年的时候,秦军中的秦国宗室贵族势力依旧不容小觑,不然很难解释秦末的很多事情,比如大泽乡起义后,陈胜的手下周文率领的乌合之众可以秒进关中,当初让六国联军束手无策的函谷关成了摆设。

以及刘邦为何能够一路招降纳叛,迅速进抵咸阳,你要说这两者的战斗力有多么强,可后续的战事又证明二者的战斗力都很水,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时镇守关中险要之地的将领都已经被撤换成了发动政变一方的人,因此才会里通外国,为起义军大开方便之门!

支持贵族分封制的秦军和支持郡县制和军功爵制的秦军,这两股力量才是真的不死不休,因为他们存在着根本的利益之争,前者复辟分封制如果成功,后者的土地田产甚至人身自由都将化为乌有,而假若后者一直占据主导,那么秦国贵族乃至整个天下的贵族集团想要通过血脉地位躺赢分享胜利果实的目的将毫无希望。

理解了这个不死不休的矛盾,我们就能够更加合理的理解项羽为何要西屠咸阳杀子婴了,这很可能是当初章邯投降项羽时提出来的条件之一,也是其背后数十万秦军的真实诉求!那么项羽又为何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呢?又或者这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新安坑杀的疑点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船夫之前在关于《楚汉英雄传》系列内容的直播时曾和大家分享过一个观点,之所以将其放在《深度解读秦始皇》系列的后面讲,是因为只有更深入的了解秦朝,才有可能真正读懂秦末到楚汉这段历史,不然很容易陷入司马迁笔下较为英雄主义的叙事逻辑中,虽然读出了可歌可泣,却失去了对整段历史的客观性。

当我们弄清楚了秦朝末年整个天下的主要矛盾是制度之争,而并非司马迁笔下的国仇家恨后,再开看《史记》中记载的新安坑杀: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史记·项羽本纪》

这短短几个字背后就是几十万冤魂啊,但其中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首先坑杀秦军的原因就有问题,按照《史记》的说法:

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诸侯联军中的军官和士兵在秦朝服徭役的时候,跟这些秦军结了仇,于是在前往关中的途中故意折辱秦军,因此造成矛盾,可我们再来看章邯当初投降项羽时,手底下的20万秦军是成建制投降,《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换言之,章邯投降后,项羽只是将章邯本人留在了楚军之中,让长史司马欣,也就是章邯的副手作为20秦军的新统帅带领秦军作为先头部队前往关中,秦军建制并没有被打散,甚至都没有变更过,看过船夫《楚汉英雄传》系列的朋友会知道,巨鹿之战中的项羽是斩杀宋义临时上位,手底下并没有自己的班底,也就是信得过的人,纵使他想将秦军打乱重新整编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历史也没有给他空间和时间。

20万秦军和诸侯联军完全是两个独立的队伍,根本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互相折辱的情况,先头部队和后面的诸侯联军几乎不会有什么接触机会,唯一有可能根诸侯联军产生矛盾嫌隙的只可能是巨鹿之战前期被诸侯联军围剿的王离军,这点先按下不表,我们先分析完疑点。

项羽在戏下分封时将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也是“三秦”的由来,董翳和司马欣都是章邯手底下的将领,如果当初项羽真的将章邯手底下的20万秦军都坑杀了,那么这三个光杆司令根本没能力去掌控自己的封地。

后来事情发展也证明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手底下都有自己的部曲,尤其是章邯,实力应该是最强的,不然你很难想象在刘邦还定三秦后,章邯还能够作为一支孤军硬生生的根刘邦的军队熬了将近一年,一直到楚汉争霸中非常著名的彭城之战都打完了,章邯还没有投降!依旧在关中之地和刘邦对峙,如果当初项羽将章邯手底下的20秦军都坑杀了,这件事就根本无法解释,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根本没有给章邯招募新兵的时间,新招募的士兵也不可能在不利局面中和刘邦军队周旋对峙将近一年,这点是《史记》关于项羽坑杀20秦军最大的逻辑硬伤。

除夕之外,《史记》本身也有暗示项羽并没有坑杀20万秦军,那就是在这件事之后,章邯手底下的很多将领,甚至郎中骑都再次出现在了史书中,除了前面提到了章邯的另一个副手董翳外,还有章邯的弟弟章平、部将姚卬、以及后来以秦军投降郎中骑身份投降刘邦的庄侯吕马童等人,《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中记载:

庄侯吕马童,以郎中骑将汉王元年从起好畤。

这些都是《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的章邯手底下的将领,如果说项羽在新安将20万秦军都坑杀了,这些人又是从哪里来的?难不成又都复活了?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项羽在新安坑杀20万秦军的数字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是存在逻辑硬伤的,也就是说项羽并没有坑杀那么多秦军,而且即使坑杀了,也不会是整建制投降且未经整编就作为先头部队出发的章邯军,而更可能是在巨鹿之战前期就被诸侯联军击败的王离军团,这部分秦军的确被诸侯联军打散并重新分配到了自己的队伍中,才有机会与原先的诸侯联军产生摩擦和矛盾。

而且我们还可以大胆假设一下,新安坑杀20万秦军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关于这点船夫原本也不敢这么想,倒是某乎上的一位博主提出来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史记》中描述新安坑杀的这段内容的上一段结尾和下一段开头,都是“行”字,这在《史记》中是极为少见的,而且当我们将新安坑杀折断隐去会发现原文不但不会受到影响,似乎内容递进还变得更加合理了。

如果这个博主的观点仅仅是猜测,结合船夫之前关于秦末主要矛盾和秦军本身所扮演的角色的推论,这个猜测似乎已经不仅仅是猜测了,而是更加符合逻辑的一种可能性。、

历史的真相

说完新安坑杀20万秦军的诸多疑点,再来看秦末章邯平叛的过程,尤其是后半段,会发现兵围巨鹿的王离军与其说是来增援章邯的,更像是来摘桃子的!

难啃的骨头都让章邯啃差不多,眼见着各路之后就要丧失斗志,章邯手底下的20秦军已经让各路诸侯闻风丧胆了,王离又为何还要率领20万秦军来“支援”章邯呢?最初船夫认为这里可能是信息差导致的,而当当我们意识到秦军本身并非铁板一块,想要复辟贵族分封制的宗室贵族和支持军功爵制的部分秦军将领是存在非常大的矛盾的,这个矛盾甚至盖过了国仇家恨!

从后来的事情发展看,章邯率领的这一支秦军肯定是支持军功爵制的,章邯本人也并非秦国将门贵族,只有个弟弟章平和他一起从军,很明显,章邯本人就是军功爵制的受益者,反观王离的身份就很耐人寻味。

当我们跳出简单的权臣内斗这个狭隘思路来看蒙恬蒙毅之死,会发现这本身就是秦国宗室贵族计划政变的重要一环,蒙恬蒙毅兄弟都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虽然出身秦国将门,但大概率和李斯一样都是郡县制的支持者,所以除掉蒙毅和蒙恬,一方面是方便赵高孤立李斯,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方便蒙恬的副手王离夺取军权!

再来看章邯平定秦末起义的后半段过程,就很诡异,明明已经斩杀了楚国义军的实际首领项梁,却没有乘胜追击去抓楚怀王,而是掉头去打赵国,之前船夫还认为这是章邯为了保证后勤,如今来看这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在项梁死后没多久,王离率领的另一支20万秦军就浩浩荡荡的从关中之地来到了战场上,如果章邯乘胜追击,在路上的王离军团恰好可以充分保障后勤补给,那事出反常必有妖!

很简单,为了抢功!

策划发动政变的秦国宗室贵族,是绝对不允许支持郡县制的章邯带领秦军平定叛乱大胜而归的,因此才会让赵高以秦帝国中央的名义让章邯放弃彻底剿灭楚国义军的机会,调头去攻打赵国,留下群龙无首士气低迷的楚国义军残余力量好让后赶来的王离摘桃子!

估计章邯也是憋了一肚子气,硬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攻破了邯郸城,逼得赵王歇躲到了小小的巨鹿城,这才逼得原本想先摘了楚国义军这个桃子的王离不得不迅速北上,先章邯一步把巨鹿城围住了,只留下一部分部队驻守在楚国境内。

小小的巨鹿城,硬是里三圈外三圈的用了至少十几万秦军,相当于打蚊子用了火箭炮,这哪里是针对城里的赵王歇,而是明摆了就章邯叫板抢功,怕章邯不服所以才带了这么多秦军围小小的一座城。

到此,之前很多不合理的问题都合理了,在章邯消灭掉项梁后没多久,章邯其实就失去了一线指挥权,不然你很难解释在军功爵体制下,章邯会放弃追击楚怀王的机会,并且在把赵王歇从邯郸城中逼出来后,再次放弃围堵巨鹿城的机会,就是章邯愿意,他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将领和士兵也不愿意啊,这可都是意味着真金白银良田美切妾的功劳啊!历史上任意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拱手相让,自己带着几十万弟兄去给来摘桃子的人守后勤!

唯一的可能就是王离手上有政变一方交给他的皇帝印信,让章邯不得不屈从于他。

你看着内斗的都成啥样了,破釜沉舟之前王离军团乏食的原因也变得更加合理了,就算章邯本人没有授意,他手底下的秦军也定然会偷工减料,不为别的,老子把硬骨头都看完了,偌大的邯郸城都让我们硬生生拆掉了,结果你们跑来摘桃子,老子拿命拼来的金银,良田和美妾都没了,故意偷工减料让你们饿肚子都是轻的。

只是章邯和王离谁都没有想到,前一刻已经被打的毫无斗志的诸侯起义军竟然敢在这个时候展开反扑,代表秦国贵族的秦军和支持郡县制的秦军之间的矛盾恰好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也解释了章邯在被项羽击退后并没有选择去和王离汇合,进而合兵一处借助兵力优势反扑或突围,而是独自撤退了,因为代表政变一派的王离正愁没有理由处理掉章邯这个隐患,兵败恰好给了王离除掉他的理由,顺手还能夺取军权。

只是章邯这一走,王离这一死,就将支持郡县制的秦军和支持贵族分封制的秦军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双方几乎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后来的章邯投降项羽,以及项羽西屠咸阳杀子婴都成了必然结果,没得选了。所以说秦末大起义中,在史书上只有只言片语的帝国内政才是主战场,跟六国起义军的战斗其实更多是内部矛盾的外显罢了,可惜史书不会明着说。

正是为了掩盖这见不得人的政变和内斗,后世帝王才会命人在《史记》中画蛇添足的加上了这段莫须有的新安坑杀的戏码。

写完这篇文章,船夫不禁生出些许感慨,从秦末大起义到楚汉争霸,表面上看是一群乌合之众的群魔乱舞,实际上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表现为秦军之间的内斗,项羽手底下获得彭城大胜的三万精骑就是当初章邯手底下 的秦军精锐。

后来章邯兵败被杀,关中之地彻底被刘邦占领,这三万秦军精锐考虑到关中家里的老婆孩子都落在刘邦手里了,才会逐渐逃跑到刘邦阵营中,就挺无奈的,这些秦军精锐其实内心是更加倾向于帮助他们西屠咸阳杀子婴的项羽的,但老婆孩子不能不管,因此只能背叛项羽,这就解释了《史记》中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霸王怒目退娄烦!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史记·项羽本纪》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史记·项羽本纪》

娄烦如此善战尸山血海都见多了,还会怕你瞪眼睛,哪怕你真是重瞳也没用了,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秦军娄烦精锐是曾经正了八经效忠过项羽的,项羽冒大不韪西屠咸阳杀子婴也完成了这些秦军的内心诉求,这种情况下娄烦背叛项羽,内心毫无疑问是非常愧疚了,说白了就是心虚,而并不是霸王有多勇。

好了这下子基本将秦末历史讲的很清楚明白了,下一期船夫正式回归《楚汉英雄传》,我们不见不散。

举报/反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5247.html
0
最新回复(2)
  • 凡宝宝在吹风2024-06-05 15:34
    引用2
    古代的民是很抽象的群体,一般都是有势力有实力的才是民!
  • 冰蓝聊影剧综2024-06-05 14:59
    引用1
    秦地老百姓最恨秦始皇,他们宁可追随刘邦建立汉朝。[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