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1955年授衔李天佑和莫文骅的军衔合理吗?

历史第一视角2024-06-06 15:25:24  130

李天佑和莫文骅同为广西人,解放前两人都曾在四野13兵团,莫文骅是兵团政委,李天佑是兵团第一副司令员,解放后两人都在广西军区,莫文骅是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天佑是广西军区副司令员,1952年评级两人同为副兵团级。

最后1955年授衔看似级别更高的莫文骅只授予中将军衔,而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两人差别迥异,这其中有什么耐能寻味的原因呢?

接下来我们分别按照军功、山头代表性以及评衔时的职务三个方面,将李天佑与莫文骅二位将军做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比较,看看1955年授衔的结果是否合理。

李天佑

一、军功

01红军时代

李天佑出生于1914年,1928年参加李明瑞的桂军,次年入党并参加百色起义,曾任红七军特务连连长,第58团副团长、团长,红三军团第5师13团团长,第5师师长,红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长,红三十军参谋长,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第2师副师长,第4师师长。

注意到,在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三军团番号取消,部队归红一军团指挥,编为红一军团第四师,李天佑作为师长,可以说承接了三军团在一军团的血脉。他在红军时代基本都在一线主力部队,且最高为师级干部。

莫文骅出生于1910年,毕业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六期(比照黄埔军校第九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参加了百色起义,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莫文骅任红七军参谋,连长、连政治委员,红七军直属政治处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宣传部部长,红军干部团政治处主任,除了红军干部团的经历之外,莫文骅于李天佑相比确实缺乏红军主力兵团军政主官的经历。

到达陕北后,莫文骅出任了红军大学校党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这个职务进入了红军大学的领导序列,要知道当时红军大学的其他领导层毛泽东(政委)、林彪(校长)、罗瑞卿(教育长)、刘亚楼(训练部长)、杨志成(校务部长)至少在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以上,所以莫文骅这个职务有一定含金量,但大学毕竟不是一线作战部队,受到的关注比较小。

在红军时代,李天佑凭借在主力部队三军团的地位,贡献要稍强于莫文骅。

02抗战时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天佑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1938年3月,被任命为第343旅代旅长。1938年5月,李天佑脱离一线因病回延安。年底,奉命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特别班学习。1944年8月,回到延安。1945年4月,参加了中共七大。可以说8年抗战,李天佑有6年都在苏联,没有直接参加国内抗战,这也是他1955年授衔时只获得了二级独立自由勋章的主要原因。

抗战期间,莫文骅主要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在抗战末期担任南下支队副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其实是师级配置,但是它的重任在于保证中共中央的治安与防卫工作,并保护与各根据地联系畅通,之后便是率领留守兵团各部进行大生产运动,承担的战斗任务并不多。莫文骅凭借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获得了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在抗战时期,由于李天佑常年在苏联养伤,莫文骅的贡献稍强于李天佑。

03解放战争时期

在解放战争中,李天佑历任北满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区司令员。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辽沈战役后一纵改番号为第38军,任军长。1949年4月初,出任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在东北,他率领的部队两次参加了四平战役,并参与辽西会战,攻占沈阳,在平津战役中,主要参与了攻占天津的战役。东野一纵是林彪的绝对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出力甚多。

而莫文骅在抗战结束后,历任沈阳警备副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野四纵政治委员,四野41军政治委员,第14、13兵团政治委员。莫文骅主要所在的作战部队为东野四纵,也就是参与塔山阻击战的主力部队。

在全国部队大整编时,莫文骅首先出任第14兵团政委,这确实是一个实打实的正兵团职务,但14兵团由于司令员刘亚楼早早被内定为空军司令的人选,兵团司令部被改编为空军司令部,番号也随之撤销,导致14兵团成为了所有兵团中最“短命”的兵团。而此时由于13兵团政委萧华一直未到职,莫文骅顺而被任命为13兵团政委,其实这也是他在短时期出任两个兵团政委的原因。

解放战争期间,论职务出任过两个兵团政委的莫文骅更高,这个毫无疑问;但论影响力出任过东野一纵和38军的李天佑并不低于莫文骅。

综合红军、抗战以及内战三个时期,在军功方面,李天佑和莫文骅难分伯仲。

二、山头代表性

李天佑和莫文骅的源头都是百色起义,这方面两人一致。

随后,李天佑的主要山头就是一方面军的红三军团,李天佑出任了三军团改编的一军团4师的师长,抗战期间该部队改编为115师343旅686团,李天佑又出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该部队为核心又组建了东野1纵及其随后的四野38军,李天佑又分别出任了首任司令员和军长,可谓是彭德怀三军团的继承人。

莫文骅的山头代表性就并不明显,在四野的政工代表中,他不属于传统的一军团/115师的罗荣桓、谭政、萧华派系,甚至与一军团出身,经历过新四军的赖传珠相比也是处于劣势的。

从山头代表性来讲,李天佑要比莫文骅占优,毕竟他是红三军团的一面旗帜。

三、现任职务

1952年全军评级时,莫文骅和李天佑同时被评为副兵团级,那么争议从这里就开始了,为什么担任了两个兵团政委的莫文骅没有评上正兵团级呢。

13兵团进入广西后,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去山西做了省主席,政委莫文骅担任广西军区第一副政委,黄永胜和李天佑分别担任了第一和第二副司令员,中央委派百色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的张云逸担任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所以从此时开始莫文骅和李天佑基本平起平坐,都成为了副兵团级职位。

解放后广西剿匪不利,毛主席委派叶剑英和陶铸进入广西整顿,张云逸免兼广西军区司令员,李天佑升任军区司令员,莫文骅远赴东北,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就在此时全军评级时,作为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骅和副政委周恒、副司令员贺晋年一起全部定位副兵团级。

从现任职务来讲,李天佑在解放初期处于低开高走,从13兵团副司令员到广西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再到司令员,一路稳扎稳打,稳步上升。莫文骅由两个兵团政委到广西军区第一副政委,再到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确实有高开低走之嫌。

综合上面三个方面的比较,军功方面两位难分伯仲,山头代表性李天佑由于有三军团的加成,比莫文骅稍稍领先,在解放后职务来讲,经历了低开高走的李天佑与莫文骅至少也打个平手。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李天佑后来居上,授衔时以副兵团级别授予上将,而莫文骅经历了解放后的高开低走,被授予中将军衔,虽然有些遗憾,但也似乎是合乎情理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486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