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周总理辞世的消息引起了海内外一片沉痛之声,世界各国政府和领导人纷纷发来唁电,其中与周总理相知相交半个多世纪的金日成尤为悲痛。
周总理去世三年后,朝鲜方面在金日成的授意下,建成了一尊栩栩如生的周总理铜像雕塑,这是世界上第一尊周总理铜像,也是朝鲜唯一一座外国人铜像,它的落成甚至比国内第一尊周总理铜像早了整整7年。
那么,周总理和金日成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才会让这位朝鲜领袖有如此“深情”呢?
休戚与共,携手共进
中国与朝鲜在地理上山水相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和朝鲜同时遭受日本的侵略,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总理和金日成先后投身于祖国的反侵略事业。
驱逐日寇后,中国和朝鲜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建国的,之后美国大力支持南朝鲜李承晚傀儡政权,企图通过干涉朝鲜内政从而进犯我国东北,对此,周总理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和朝鲜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如果朝鲜落入美国手中,我国东北也将陷入险境。
此后,周总理全身心投入到筹备、指挥抗美援朝的各项重大活动,并开始了与金日成的长期交往,相似的经历,相同的目标,以及两国传统的战斗友谊,让周总理和金日成结成了深厚的情谊。
1953年7月,停战协议在朝鲜板门店签订,为了这次谈判周总理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从战略决策、战术原则,到谈判方法,全部做出了详尽的安排。
后续为了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周总理又在国际舞台上四处奔波,患难见真情,在朝鲜最艰难的时刻,周总理的鼎力相助让金日成铭记于心。
抗美援朝胜利的同年底,金日成以朝鲜内阁首相的身份第一次公开访问中国,当天下午,周总理亲自等候在火车站台,见面的那一刻,握手已经不足以表达两人的激动心情,只见周总理和金日成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这次会谈,周总理和金日成就朝鲜的战后经济恢复问题交换了意见,周总理强调,帮助朝鲜走出战争创伤是中国应尽的责任,并毫无保留地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中朝首次会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签下了多个支援朝鲜经济建设的协议。
最后金日成乘兴而归,临走时,周总理还亲自到火车站送行。
在朝鲜恢复生产的过程中,我国给予了无私帮助,作为回报,我国困难时期朝鲜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1955年,东北地区电力供应紧张,金日成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暂停了部分企业的供电,转而向我国东北输送电力。
1958年2月,周总理首次访问朝鲜,这次会谈中,周总理和金日成分别称呼对方为“亲爱的金日成同志”、“亲爱的周总理同志”,在含蓄委婉的外交辞令中,这已经是十分直白亲切的称呼。
此次访问正逢农历春节,恰好朝鲜也有过年的习俗,在融洽的气氛中,周总理和金日成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代表团即将启程回国时,金日成与周总理依依不舍地告别,周总理感叹,虽然此次访问的时间很短,但留下了极为愉快的回忆,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友情而来,现在又满载朝鲜人民的友情而去。
1971年是中国外交极为关键的一年,当年基辛格秘密访华,随后便宣布尼克松即将于次年到访中国,中美关系的松动令朝鲜产生了不安,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也将面临挑战。
那么,周总理该怎样打消金日成的疑虑呢?
情真意切,互为知己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次年访华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中美关系的走向俨然成为国际政治的转折点,这对于和美国交恶的朝鲜来说,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
让金日成放下心来,周总理在公务极其繁忙的情况下亲自飞往平壤向金日成通报情况。
抵达国宾馆后周总理等不及休息,立即与金日成深入分析了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中美之间转变关系的考量。
金日成将周总理的话记在心上,朝鲜党中央为此专门召开了讨论会议,没过多久,金日成便派出特使前往北京,表示朝鲜当局完全理解并同意中国的做法。
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周总理再次飞往平壤,向金日成坦诚说明了美方来访的情况,这次也是周总理最后一次出访外国。
金日成一生中或公开、或秘密访问中国的次数总共有41次,期间多数发生在周总理任职总理期间。
无论是共商国家大事,还是照顾生活起居,周总理总是安排得十分周到。
同时朝鲜也是周总理访问次数最多的国家,金日成也因此成为周总理交往最多的外国领导人,两人的关系已经远超一般的同志关系,甚至在周总理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会见金日成。
1975年4月19日,周总理刚做完结肠肿瘤切除手术不久,备受病痛折磨的周总理已经极度虚弱,体重下降到61斤。
这时的周总理已经很少会见客人了,但得知金日成来访,周总理不顾医护人员的劝阻,说什么也要同他见上一面。
当金日成在邓小平的陪同下进入病房时,周总理立即上前,枯瘦的双手与金日成紧紧握在一起,他知道这也许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得知噩耗的金日成十分悲痛,直接泪洒当场,当时金日成正准备进行一次眼部手术,做眼部手术最怕的就是流泪,但此时的金日成哪里还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他的双眼早已哭到红肿。
金日成直接推迟了手术时间,当下只想赶去北京送周总理最后一程。
他主动跟中央提出,自己的行程可以不对外公开,也不用我国政府专门派人接待,但是因为我国没这方面的惯例,再加上当时的国内环境,金日成最终还是没能见到周总理最后一面。
万分悲痛和无奈之下,金日成含着泪水写下了一副挽联,又让人赶制了一只花圈,随后,朝鲜副总理李钟玉带着金日成的嘱托,将挽联和花圈送到了周总理灵前,并参加了守灵活动。
周总理去世后,不仅举国同悲,国际社会也举行了许多悼念活动,为表缅怀之情,日本京都岚山建了一块周总理诗碑,巴黎市政府在周总理居住过的小旅馆外墙上设立了一块纪念碑,由当时访问法国的华国锋和时任法国总统共同揭幕。
在各国对于周总理的纪念活动中,与周总理交情匪浅的金日成无疑是最用心的。
朝鲜唯一一座外国人铜像
回忆起与周总理多年相识相交的点点滴滴,以及周总理为中朝友谊作出的重大贡献,金日成最终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在朝鲜为周总理建一座铜像,让朝鲜人民共同前来瞻仰、缅怀周总理。
金日成亲自选定了朝鲜咸兴市的兴南化肥工厂作为铜像的建造位置,那里是周总理第一次访问朝鲜时参观过的地方。
当年为了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兴南化肥厂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当周总理从座位上站起身时,台下的朝鲜民众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周总理立即亲切地举起右手,向人群挥手示意,摄影师飞快地捕捉到这一瞬间,记录下了这个经典的镜头。
金日成要求艺术家们要以最高水平进行创作,一定要最大限度还原周总理的风采神韵,为此艺术家们反复观看了当年的纪录影片,将周总理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牢牢记在脑海里。
在铜像的建造过程中,金日成还曾连续三天到现场指挥工作。
1979年周总理去世三年后,金日成为他打造的铜像落成了,铜像高达4.8米,底部是2.6米的白色花岗岩基座,周总理的半身像身姿挺拔,半举着右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前方,与周总理当年的神态一模一样。
铜像矗立在工厂广场的中心位置,环境干净整洁,四周松树掩映,寓意中朝两国友谊长青。
这是世界上第一尊周总理铜像,比国内周总理故居的铜像还要早建成7年,而且是朝鲜唯一一座外国人铜像,由此可见金日成的一片用心,以及周总理在朝鲜人民心中的地位。
铜像建成的同年5月,金日成特意邀请邓颖超访问朝鲜,并亲自陪同邓颖超参加铜像的揭幕仪式。
红色幕布落下的那一刻,邓颖超潸然泪下,这尊雕塑实在太过于逼真,就连大衣袖口露出的毛衣都与当年自己为周总理连夜赶制出来的一模一样。
如今距离周总理第一次访问朝鲜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站在这尊铜像前,依然能感受到中朝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之间的诚挚深厚的感情。
金日成为周总理做的还不止于此,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还专门发行了一套周总理纪念邮票。邮票一共四枚,每一枚都是细心挑选出来的照片,展现了周总理不同时期的模样,有长征时大马金刀立于马上的,有外事访问回来意气风发的。
其中第一枚邮票最为特殊,那是周总理首次访问朝鲜在国宴上与金日成碰杯的照片,那段38年前的往事,无疑是金日成心中极为珍贵的记忆,所以要以雕像和邮票这样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方式,让它永久流传下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6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