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陕西省2024年六五环境日省级主场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康市石泉县举行。今年,我省将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记者从启动仪式现场了解到,我省六五环境日主题系列宣传活动将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宣讲团的作用,大力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并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典型案例调研采访与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大学生生态文学创作大赛和秦岭生态小卫士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评选推出一批生态环境优秀文化作品。
此外,将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单位集中开放活动,支持和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鼓励公众积极践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陕西省公民蓝天公约》,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增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自觉,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据了解,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自1974年以来,世界环境日已成为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民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日子。202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陈建花
科技
以前靠脚板现在有科技
秦岭保护正向智能化升级
自古以来,歌咏秦岭的文人墨客无数。在诗歌中,秦岭见证了多少历史变化沧桑,寄托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感。在诗歌的沉淀中,秦岭也成了一座文化之山。
《题秦岭》
唐·欧阳詹
南下斯须隔帝乡,北行一步掩南方。
悠悠烟景两边意,蜀客秦人各断肠。
(相传,《题秦岭》一诗是欧阳詹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回程途经蓝关,看见秦岭触景生情所作。)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诗人温庭筠题称“过分水岭”,实际所写的却是过分水岭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缘分。)
这样一座文化之山,近年来,西安从多方位加以保护。随着秦岭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智慧管控系统和人工巡查互补共同赋能,秦岭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森林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水土得到有效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秦岭也为西安提供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的绿色屏障。
保护的过程离不开高科技力量和甘愿为之奉献的人们。为了向大家展示秦岭的智慧化管理体系,6月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探访了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国有生态林场智慧管理平台、临潼区秦保局“无人机中队”。
探访沣峪林场智慧管理平台
六大模块布下“天罗地网”
摄像头能清晰看到树叶
西安市长安区沣峪国有生态林场成立于1961年,管辖区域地处秦岭北麓,与43个自然村相接壤,与宁陕、柞水、西安市鄠邑区三县地界相接,东西宽23公里,南北长41公里,全场经营总面积215597亩,森林覆盖率88.35%。辖区内地形复杂,海拔为457—2886.9米(光头山),是本地区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动植物繁多,品种资源丰富,生态区位和资源保护工作职能十分重要。
6月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林场,在智慧管理平台上可以看到六大模块,电子沙盘、无人机巡检、视频监管、远程直连、网络化+网格化管理、综合监管。
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林场管辖范围内的电子地图,重点路口的监控里,能清晰看到人、车的活动情况。场长解鹏逐一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工作人员也进行了演示。
电子沙盘:输入经纬度能迅速精准定位
点击开“电子沙盘”模块,可以看到林场所管理辖区的电子地图,地图可以放大缩小,区域内所有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都标注着基本信息,比如经纬度、情况简介等。“这是智慧大脑和数据信息中心,林场下辖的每一个保护站都在管理中,比如,最远的鹿角河管护站同样能监测得很清楚。”解鹏介绍,“沙盘有精准定位功能,输入经纬度数据,就可以快速定位,便于我们科学调度人力、规划最佳到达路线,及时处置。”
无人机巡检:飞机每天巡视还能语音播报
林场有4架无人机常态化飞行,4条航线对沣峪的重点区域基本能达到全覆盖。
无人机与调度平台实现了数据连接,飞行巡检时拍摄到的画面可实时传输。大无人机在飞行时,还可以通过自带的语音播报系统对秦岭保护和森林防火进行宣传。
调度平台可以对无人机拍摄到的视频进行前后对比,对比后,如果发现新增五乱现象(乱搭乱建、乱砍乱伐、乱采乱挖、乱排乱放、乱捕乱猎)或疑似出现违规违法问题,会立即截屏记录上报,比如发现机械开挖、新增建筑等后,工作人员就会去现场调查。另外,视频永久存储,便于随时回放查看,用于取证和处置。
视频监管:摄像头直线辐射20公里画面可45倍放大
在沣峪国有林区和秦岭违建整治成效巩固监管区域,共安装了16个高清摄像头,摄像头直线辐射20公里,画面可以45倍放大,与平台设备实时连接,对重点区域基本达到多方位全天候监管。调度平台的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非常高清,可清晰看到树叶。“你看,这棵华山松,枝头光秃秃的,就说明有病虫害了,需要去干预。”解鹏说。
另外,在秦岭其中一座山峰山顶安装的高清摄像头还具备热成像感应功能,能发挥森林资源管护和火险监测预警作用。
远程直连:信息反馈、下达指令变得快捷
调度平台人员和各管护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直接视频连线,“每天上午10点,准时开远程会议,每一个管护站距离不近,这个系统拉近了大家的距离,连线时可以看到对方所处的工作场景。最重要的是,巡护员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拍照上传。”解鹏说,“对于巡查信息反馈、工作监管、下达指令都非常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沟通成本。”
记者在大屏幕上看到,类似一个工作群,在其中可以看到每一位巡护员的账号。
网络化+网格化管理:每一位网格员就近各负其责
按照林长制工作要求,每天登录系统打卡,落实林区管护网络化区域管理责任,“从区上到街办再到网格员,形成严密的网格管理体系,每一位网格员负责一个区域。如果各自的区域监测到什么问题,网格员会迅速接收到指令,就近去现场处置。”解鹏说。
综合监管:实时监测保护区进出车辆流量摄像头拍到珍稀野生动物
林场智慧管理平台对接气象部门,将气象卫星接入平台,加装卫星雷达遥感监测实时信号;对接交通部门,将沣峪国道交通监控连线到平台;安装了林区红外线热感摄像头,可抓拍野生动物并进行数据存储。
实时天气预报和大气云层情况系统锁定到长安区,通过不同颜色的显示,实时监测天气情况,还可通过大气云层信息图像及卫星的基本反射率进行气象因子预警分析,研判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发生率,能及时通知林区管护站做好相关防范措施。
林区道路监测系统,整合接入了沣峪国道从沣峪口转盘到宁陕交界共7处道路交通信息监控视频,又委托高校专家对平台本系统进行了补充提升,搭载了实时监测功能。可实时监控掌握车流量,分析研判生态保护区进出车辆流量,可应用于生态承载量测算研究;用七个视频交替播放追踪,对进出货车监控,防止出现“五乱”行为。
在林区野生动物活动较频繁的区域加装红外线热感摄像头。每年不同时期,对摄像头的数据储存卡取回和更换,通过回放,查看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可给动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
探访临潼区秦保局“无人机中队”
巡飞演练发现疑似问题
网格员立即前往现场核查取证
6月3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来到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探访“秦岭保护无人机中队”,恰巧遇到无人机巡飞演练。
市局指挥中心:临潼区指挥中心,收到请回复。
临潼区指挥中心:临潼区指挥中心收到。
市局指挥中心:按你区无人机今日计划巡飞路线进行巡飞。
临潼区指挥中心:收到。今日1号无人机飞手靳磊正在执行巡飞任务。
市局指挥中心:请切换至无人机画面。
临潼区指挥中心:收到。目前,我区无人机已起飞,主要巡查范围是重点保护区,本次巡飞地点位于骊山街道,现巡飞的村落为胡王村。
市局指挥中心:你区在执行巡飞任务时是否发现疑似问题?
临潼区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我们在巡飞中发现一起疑似乱排乱放问题,已安排附近网格员前往现场核查取证。
市局指挥中心:收到。我局将连线网格员。
……
在临潼区秦岭保护智慧化管控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市秦保局指挥大厅、临潼区指挥大厅、周至县指挥大厅、鄠邑区指挥大厅、长安区指挥大厅、蓝田县指挥大厅、灞桥区指挥大厅的场景。在临潼区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今年以来的统计,总飞行架次418次,飞行里程1680.9公里,无人机线索124个,上报事件80个。
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专职网格员靳磊介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临潼段东西长约27公里,南北平均宽约6.5公里,保护总面积约176.73平方公里,保护范围大,“以前靠脚板,现在有科技。无人机定时巡飞,巡飞期间发现问题,就会上报给平台,一般由网格员前去处理。”
2023年12月7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为沿山区县配发无人机设备,实现了全市秦岭保护三级网格(镇街)无人机配备全覆盖,弥补了固定摄像头覆盖盲区。
2024年1月9日,西安市首支秦岭保护无人机中队在临潼区成立。中队配有9名无人机飞手、13架无人机,飞手们均持证上岗,临潼区秦保区内的每个街办都拥有一架无人机。“无人机一次巡检能持续约30分钟,航行里程约7公里。进入春季防火期,指挥中心24小时在岗待命。”靳磊说。
据了解,2023年以来,临潼区推动信息技术与秦岭生态保护深度融合,把无人机逐步应用于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道路安全等日常巡查和监测工作中,实现了无人机覆盖。人机协同、空地互补,实现了立体化、数字化管控,大大提高了秦岭保护的工作效率。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任婷/文强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