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月巡护不少于22天 秦岭里这8名护林员“守护”4万亩森林

华商网2024-06-05 07:16:59  75

身前是涓涓河水,背后是茫茫大山,当天还蒙蒙亮时,护林员李全利和队员们已经穿梭在秦岭深处。起早贪黑,与林为伴,数十载的坚守只为了这一片绿水青山。

每人每月巡护不少于22天

8名护林员“守护”4万亩森林

秦岭入夏,从库峪河村一路蜿蜒而上,满眼尽是翠绿,峪道全长约18公里,西安市长安区大峪国有生态林场库峪管护站就坐落其中。

5月28日一早,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库峪管护站站长李全利时,他正在根据天气、村民反馈等情况规划好当日的巡护路线,安排此次的巡护人员。李全利是1974年生人,1996年进入林业系统后到了管护站工作,他的父亲就是一名老林业人,如今的“林二代”接过守护秦岭的接力棒,李全利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

李全利介绍,库峪管护站管护国有林面积共43935亩,东到蓝田汤峪西梁,西到大峪东梁,南到秦岭主梁,北到葫芦坡南梁,涉及秦岭保护核心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管护站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国有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等。

记者在管护站办公室悬挂的《管护站天保管护责任区概况》看到,库峪管护站共有在职员工8人,每位管护人员都负责有专门的管护区域,包含坪沟以上、西木沟阳坡、东木沟、太兴山等11块区域,秦岭中4万多亩森林则全是由管护站中的8名护林员进行巡护,他们也被人们称为“秦岭的守护者”。

见记者仔细端详,李全利颇为骄傲地说:“我们护林员常年和山打交道,这片森林中的每条沟沟坎坎我们都了如指掌!”李全利说,管护站人均管护面积在5942亩,每人每月巡护不少于22天,因为工作性质的要求,不少队员大部分时间基本住在管护站,有什么突发的情况可以做到及时处置。

巡护工作是辛苦的,每天上午进山、傍晚出山,对于护林员的体力极具考验,除了需要防范一些大型野生动物,尽量不去打扰它们的栖息外,护林员们还要时刻小心防范山中的毒蛇及蚊虫,李全利和队员们的胳膊和腿部还留着不少蚊虫叮咬及野草刮伤的痕迹,此外,最为危险的还是山中变化无常的天气。

“深山中可能前一分钟还在艳阳高照,下一分钟就下起了暴雨,河水上涨,温度下降,道路湿滑,这就要求护林员对环境、气候等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专业判断。”李全利说,虽然危险,但看到秦岭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心中更多的还是欣慰。

脚步丈量秦岭腹地

数十载保护练就“火眼金睛”

根据库峪管护站的安排,此次需要巡护的区域为坪沟以上区域,从管护站至坪沟入口的路程约为13公里,此处已近秦岭的核心保护区,因为山中情况复杂,根据要求,每次巡护的人员应不少于3人。

坪沟区域东邻蓝田,一路向南翻过秦岭主脉,便连接柞水区域,同行人员张林波介绍,按照往常最快的速度,一来一回也需要8个小时。

进入坪沟管护区后,记者跟随在李全利等队员身后前行,随着不断深入,明显感觉到的是空气的愈发鲜爽,与之而来的同样是崎岖的道路。随着自然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如今这里已经很少再看见前来采摘药草的村民及登山赏景的游客,原本的山间小道也逐渐还给了大山,草木茂盛时,李全利等队员则需要使用随身携带的砍刀开路。不一会儿时间,记者已经大汗淋漓,而同行的护林员们则显得从容不迫。

进山巡护所带的物品并不繁重,背包中携带的饮用水和干粮,队员们基本配备就是一部对讲机、一把砍刀及一本记录册,与游客们登山赏景不同,队员们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大山的各个细枝末节之处。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具有毁灭性的森林病害,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已被我国列入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李全利和队员时不时会停下脚步,观测路边的油松等植物长势是否良好,有无异常,坪沟内油松密集,勘察病虫害也是此次的重点任务之一。

动植物种群逐步恢复

巡护工作充满快乐和艰辛

一路走过,虽未看见野生动物的身影,沿途中的植物却是种类繁多,李全利和队员们对此辨别的十分清楚:如同树莓一般的野生“黄莓子”,可治疗伤口及能入药的各类中草药材……

近几年,随着各级秦岭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的加强和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增强,秦岭种质资源更加丰富,长安区秦岭林区中28种国家级保护植物种群分布数量和分布区域迅速扩大。仅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红豆杉、独叶草、星叶草、秦岭石蝴蝶、华山新麦草等珍稀保护植物在近几年多有发现;秦岭珍贵中药材种类和药材质量也迅速增长,主要有五味子、党参、天麻、黄精、野三七等。

“秦岭山高林密,巡护过程中时常就能看到黑熊、野猪、斑羚、小麂的身影,它们对人类还是很警觉,我们经常离得很远互相观望,十分有趣。”李全利说,近些年感受最明显的除了植物种群在恢复外,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恢复和改善。

如今,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选择在秦岭山中定居。秦岭长安段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种群不断扩大,黑鹳、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秦岭区域频繁出现,国家二级鬣羚、斑羚、游隼、灰鹤等更是不胜枚举。野生动物种群壮大,且呈现出多样性趋势。尤其是2019年以来,黑鹳迁徙种群从7只发展到30余只在长安秦岭北麓越冬以及金钱豹物种回归,这些都充分体现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进山途中,记者还遇见两拨前来登山的游客,在护林员的劝阻下,游客都十分配合地返回了。李全利感叹,对自然环境最好的保护就是不去打扰它们,随着秦岭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有了环保意识,“秦岭核心保护区内一般是不允许进入的,以前很多游客不了解,常常与我们护林员发生争执,如今这样的情况好了很多,前来登山的游客少了,如若碰上进行劝返时,对方也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很多游客也能随身带走产出的垃圾。”李全利说,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不光是护林员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市民应该做到的,很高兴越来越多的人有了环保意识。

跟随父亲的脚步

两代人的守护只为了绿水青山

进山出山的全程近4个小时,这次的巡山工作并未走到尽头,山中天气变幻莫测,避免下雨后道路湿滑带来危险,李全利决定提前返回管护站。返回前,李全利和队员们坐在山沟河道中的石头上,吃着方便携带的锅盔补充体力,山路复杂,河道中视野相对开阔,也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心情才能放松下来。

李全利谈到了自己的父亲,他说自己七八岁时就跟着父亲进山护林,那时的他也曾想过,有朝一日自己是否会成为像父亲一样的护林员,如今,父亲去世多年,自己还在继续守护这片大山,有寂寞的时候,心中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父亲那时候采伐和种植都是有任务的,大山里条件艰苦,靠的就是脚走肩扛,40多年默默奉献,没见过父亲有一句抱怨。”李全利说,小时候常听父亲说“那里的山有多美”“这里的水有多清”,心中满是对秦岭的爱。

如今,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林员,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许许多多的护林人一样,将青山绿水保护下去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于震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817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