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女子“卖身葬父”, 为何不自己挖坑埋了? 原因让人泪目

长风文2024-06-01 20:41:01  47

在看古代小说以及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卖身葬父”的情节。

一个弱女子,守着自己家人的尸体,哭哭啼啼的跪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希望哪个好心人能够出点钱料理家人的后事,自己做牛做马做奴婢都在所不惜。

看到这样的剧情,有人会一笑了之,有人会感到好奇,古代人烟稀少,地那么多,人死了没钱埋难道不能自己找块地,直接挖个坑安葬吗?还要卖身,这未免太过矫情,太过愚蠢了吧!

其实古人没有你想象中的蠢,人死了没有直接挖坑葬人,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和无奈。

百善孝为先的文化

在儒家文化中,孝道一直受到推崇,孝成了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

一个人在生活中如果有不孝的行为,那必将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唾弃和谴责,也就是会社死。

并且历史上很多王朝是以孝治天下,举贤选官尤其会注重这一点。

“孝廉”就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求仕者必由之途。孝在前,廉在后,可见其重要性。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时的人不仅在父母生前要孝敬,而且在死后也要尽可能地表达自己孝心,绝不能马马虎虎、潦潦草草的挖个坑就将自己父母安葬了。

视死如生的思想观念

生死是人生大事,从古至今人们都习惯为逝去的亲人,举办一场丧礼。

古人认为葬礼举办的越隆重,排场越大,就表示子孙越孝顺。有条件的当然会大摆排面以礼厚葬,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尽自己最大可能,送完亲人风最后一程,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因为死者为大,要入土为安。

旧时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并不会消失,入土之后他也是会去往另一个世界保佑自己的后代。家人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过的好不好,讲究的也很多。

比如后人为他准备了什么祭品,葬在什么地方,还有一系列流程该有的都要有。

所以在这样的观念下,无论贫穷富贵,人们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好好安葬自己的亲人。

虽说不要敲锣打鼓、歌舞唱戏、陪葬品,但殓服、葬具,但也不能草草了事随便找个地方埋了,那样的话逝者会不得安宁,而且不太符合传统的理念和思想了,很容易被人戳脊梁骨。

可这些都是要钱要花费的,所以一些贫穷人家只能选择“卖身葬父”这一无奈的选择了。

无地可用

就算你不怕被人唾弃,被人戳脊梁骨,只想挖个坑将亲人入土,但你会发现,很多人连属于自己的土地都没有。

中国属于农耕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绝大数的人都是在土地里找吃的。

但残酷的是,在古代的土地制度下,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部分的生产资源都是掌握在地主权贵手中。穷人只能给地主打工,所以才有佃农、长工的说法。

人家的地能让你随随便便的埋?显然是不可能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家是典型的贫农,朱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朱元璋家乡发生了天灾,他的亲人接二连三的去世,他穷的连收敛父母棺椁的买不起,更别说找一块能够安葬父母的土地。

他们去找地主刘德帮忙遭到拒绝,只能和二哥抱着父母的遗体痛哭,就只差卖身葬父了。

好在他的邻居刘继祖不忍心,给了他们两一块坟地,兄弟二人这才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后来建立明朝后,刘继祖因为这个善举被朱元璋封了侯。

除了以上几种原因,其实还有一种为生者考虑的因素。

毕竟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生活上很大程度上都是要靠别人生存的。

父母去世后没有了依靠,生存都成了问题, 遇见好心人卖身既能帮自己料理死者的后事,还能为生者找一个依靠,所以才有这么多人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

其实在古代会经常出现“卖身葬父”的故事,并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当时的社会现状下无奈的做法。

如果有选择,谁愿意舍弃自由,成为他人的附庸,被命运任意摆布呢?

这既是他们无奈之举,也是她们对父母一种孝顺的体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53208.html
0
最新回复(0)